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倫理

西方性革命大體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短短幾十年間性解放的意識形態由邊緣變成主流,各式各樣的性行為大為開放。近二十年全球同志運動(LGBT Movement)更站在性革命的前端,重新定義男女兩性和婚姻制度,解放各種性規範。明光社成立早期至今,一直關注香港本地的性政治文化,尤其著重於回應席捲全球的同運政治。

 

明光社以基督教的立場作為性倫理思考的起點,然而信仰並非惟一的立足點。我們亦嘗試結集科學、統計學、醫學、心理學、哲學、公共政策、人類經驗等角度,進行研究、討論、反思和倡議。作為基督教會和多元社會的一份子,明光社希望不論你信仰與否,都能共同深入探討這議題。

 

本頁你可以找到與性解放、同運政治的各種資訊,以及明光社的觀點。若在本頁未能找到你所期望閱讀的課題,你可嘗試查找「情性教育」、「流行文化」或「社會關懷」等其他頁面。

當局者清 旁觀者迷

18/09/2011

這些年來,經常都有旁觀者對「新造的人協會」指指點點,甚至作出譏諷謾罵,可是,親身接受過服務的阿恆(化名),以及有一名「出櫃」兒子的KK(化名)卻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沒有協會的關顧與同行,受同性吸引的阿恆,未必能夠排除萬難,向女友求婚;如果沒有「盼望組」、「Daddy組」的支持,KK也不曉得怎樣與兒子改善關係。真的難以想像,如果協會被迫終止服務的話,他們的路,可以如何走下去……。在此懇請各位旁觀者,在作出任何批評之前,可否停一停,回應協會會友的呼籲︰“Friends, lend me your ears!”

禧福協會︰協助妓女變清蓮

11/07/2011

在1997年成立的禧福協會,目標明確,不單要叫窮人有福音可聽,並要靠主的能力,解開被壓制與被綑綁的人,當中包括了妓女。而為著這班被困於「火坑」的女子,禧福還開展了「愛蓮」事工。
 
現今社會對妓女的看法可謂南轅北轍,有人過份包容,亦有人充滿敵意,惟「愛蓮」事工負責人蘇保恩姑娘表示,禧福對妓女的立場很清晰︰「我們不認同她的行為,但卻接納她這個人。正如耶穌不定行淫婦人罪的同時,也勸她不要再犯。所以我們相信應以恩典為先,但亦不能失卻真理。」
 

譴責同志團體滋擾明光社聲明

20/04/2011

今天下午,約7-8名同志團體成員強行衝入本社辦公室,佔據課室,騷擾60名預備參與我們性教育教師課程的老師,強逼參加者聽他們的宣傳,事件擾攘了超過 30分鐘,期間本社職員及大廈保安人員一直以和平的方式多次勸籲他們離開,但他們完全不理會,最後要驚動警方他們才肯離開。

對於有關同志團體今次的做法,我們有以下聲明:

信仰給同性戀者的盼望

20/09/2010
何志滌牧師分享內容:

「信仰為同性戀者帶來盼望。」這不是一句疑問句,而是一句肯定句。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堂主任何志滌牧師真誠地與會眾分享他在牧會期間,如何看見同性戀者因著信仰而重拾盼望,在信仰群體中得著關懷以及被神的能力改變。

地極可能就在眼前 ── 台灣青宣後記

20/09/2010

1600多位來自台灣當地、中國、香港、澳門、東南亞,甚至歐美澳洲的大學生相聚在台灣中原大學,參加由台灣校園福音團契舉辦的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在七日六夜的大會中一同學習、分享、見證、立志,為實踐上帝的國,預備自己的心,為未來踏上宣教路作好準備。

本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受台灣校園福音團契邀請擔任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的嘉賓講員,在大會第三天的宣道課程中與人稱「厲姐」的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秘書長厲真妮傳道,一同與學生分享「同性戀運動對宣道的挑戰」。

合乎中道

20/09/2010

一段同行的關係總是由認識開始,繼而成長於愛與接納之中。在明光社十三周年的研討會上,四位講者本著豐富的經驗,從同性戀者的期盼談到信仰如何為同性戀者及他們身邊的人提供出路,幫助過百名參與者從認識開始,踏出與同性戀者同行的第一步。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於研討會上指出,同性戀已成為一個不能迴避的議題,教會的弟兄姐妹亦必須關心及正視。當天晚上的參加者以家長、教師、以及教牧同工為主,他們在問答環節中踴躍提問,以下是一些重點節錄:
 
提問1:

和而不同??如何合乎中道地與同性戀者同行?

20/09/2010

在《論語》〈子路篇〉,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謂君子既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任何事情都必定經過獨立思考,不會隨便認同;而小人則不重視原則,容易認同別人,卻不能與其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

關鍵字 同性戀, 性倫理

同心同行荊棘路

20/09/2010

究竟有沒有人會願意了解,面對同性戀掙扎的基督徒的內心世界?同性戀者家人的感受又是怎樣?何解有些人會堅持服侍同性戀群體,成為同行者,陪他們走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希望以下的訪問能讓讀者更明白他們的心路歷程。

認識.接納.尊重 ── 如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

20/09/2010

有沒有人確實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同性戀者?有的說百分之三,有的說百分之十,不論正確答案如何,也不影響一個事實──社會上有不少同性戀者。學校、公司、教會、家庭之中,都可能有同性戀者存在。既然同性戀者就在我們身處的圈子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與他們接觸,而且更應該主動地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呢?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創辦人兼總幹事程翠雲女士因工作關係,有機會接觸到不少同性戀者,她在明光社舉行的十三周年研討會「合乎中道——如何與同性戀者同行?」中,與參加者分享如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
 

關心,由認識開始

20/09/2010

1.甚麼是性傾向?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愛」方面明顯地持續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和感到渴求。對象是異性,為異性戀;對象是同性,為同性戀;對象是同性和異性均可,為雙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