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打開南亞裔這「封閉」的社群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大部份香港人一聽到「南亞裔人士」這名詞,都會有類似的想像:黝黑的膚色、在地盤工作、操帶有口音的廣東話或根本不識粵語,也許還認為他們都有點粗魯及有體味。「危險」,大概就是一些香港人對他們最簡潔的總體印象,有時只要在報紙上看到「南亞裔」三字,很容易便會聯想與罪案有關。

與精神病康復者同行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3/11/2017

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本港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華裔成人當中,一般精神病的患病率為13.3%,而醫管局每年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由2011至2012年度的187,000人,增至2015至2016的226,000人。

港漂事工——帶出福音與和平的溝通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港漂,即是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往往被某些傳媒描述為共黨弟子,在港享用特權,甚至在不同的議題,例如港獨,教學語言等成為爭議焦點,鮮有和諧共處的畫面。

道不同,只可不相為謀?

講員:龍軍庭律師    |    認可綜合調解員、家事調解員及家事調解監督
09/11/2017

資料整理: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一切從興趣開始

張志儉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6/10/2017

女兒升上中一,朋友問她適應如何,她回應:「早了上課,遲了下課。除此之外,課程深了很多。」從前小學時,她多能自己做好功課,頂多是讓我檢查一下而已,但現在呢?更多時間是不懂如何完成家課,要向我提問。而最慘的是,有一些功課我也不懂得如何做。

房屋與城市規劃

編輯及設計小組    |    招雋寧、 張勇傑、歐陽家和、李卓乘先生、陳燕芬
26/10/2017
城市規劃的狂想

人憑土地虎憑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咦,我們喝的是東江水,吃的是銀川菜心,能算是被香港的土地養大嗎?香港的漁農業早已式微,許多香港人沒有腳踏黃土而得食的記憶,感受不到土地的恩情,卻只感受到商情,因為土地=起樓=炒賣。

性別承認諮詢的幾個側面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9/10/2017

性別承認諮詢接近尾聲,政府就終審法院有關W案的裁決之後,跟進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性別承認的法例,例如參考英國的性別承認條例,處理香港類似的需要。文件二百多頁,列出不同國家地區的處理方法,以及需要討論和考慮的各個點,邀請各界表達意見。

偷拍是遊蕩、不誠實取用電腦、擾亂秩序?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10/2017

有報道引述輔導機構的數字顯示,偷拍的情況普遍,佔該機構輔導個案接近四成。該機構將「偷拍」與非禮成人、非禮兒童的個案並列作比較,指出「過去兩年,求助者當中,偷拍佔整體罪行的比率更上升至53%,可見問題普遍程度有上升趨勢。」

明日之子突破了甚麼?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1/10/2017

中國內地向來有很多歌唱比賽,比較為香港人熟悉的是《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又或是《蒙面歌王》等。2017年的夏天,又多了一個名為《明日之子》的歌唱比賽。顧名思義,「明日」是指將來,「子」是指到年青的男子。《明日之子》是一個偶像養成的節目,官方聲稱會用十年時間來栽培一個偶像。

探討變性的手術前設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4/10/2017

三年前立法會正討論《婚姻修訂條例》時,好些LGBT政客希望遊說政府在無須做手術的前設下,可以向政府申請變性。他們提出「酷刑論」,形容要完成變性手術才能取得身份證是違反《禁止酷刑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