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行出來,由不得我…
陳永浩、吳慧華
| 陳永浩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9/12/2017
在以往的世界,「行」很多時主宰了人的生活:一個人「不良於行」,不僅反映身體的狀況,更影響日常生活。而「遠親不如近鄰」同樣也反映出距離與人們生活相處中的微妙關係。
生物科技與美容.......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7/12/2017
受訪嘉賓:吳庶忠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整理: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提起生物科技,大都聯想到醫學方面的應用。在醫學上,生物科技可以有相當大的貢獻。2015年,英國倫敦已試做了一項以幹細胞治療老年性黃斑病變的手術。其實,人們在日常也會接觸到生物科技,美容產品便是其中一項。
性別自主是人權?變性手術酷刑論的系譜學研究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12/2017
變性手術酷刑論
在討論性別承認政策時,不少人高呼政府必須讓無完成變性手術的人獲得異性身份和權利,甚至大聲疾呼讓人憑自我聲明就可以獲得異性身份。他們號稱這大膽和明顯地與兒童和女性權利相沖的主張,乃為獲聯合國背書的「人權」。而羅列了正反雙方論點的《諮詢文件》如此寫道:
向兒童性侵犯說「不」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 註冊社工 | 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碩士(主修婚姻及家庭輔導)
(編輯﹕謝芳)
20/12/2017
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聖經新譯本》〈箴22:6〉
影響力強大的#MeToo運動
郭卓靈
| 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5/12/2017
「#MeToo 」這標籤源於本年10月於美國幾十名女性指控一名電影公司創辦人及製作人Harvey Weinstein 性騷擾或性侵的事件,其後荷里活其他曾有相同遭遇的女星也相繼說出類似的經歷。
從《唯一的唯一的唯一》看偽性教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4/12/2017
馬來西亞鬼才歌手黃明志近日在社交網站發新單曲《唯一的唯一的唯一》,如果單聽歌,不論曲詞編均是典型大路的情歌,但作為「鬼才」歌手,當然不會止步於此。他上周先後發放兩個MV在網絡上供人轉傳,第一個按常人理解的「唯一的」的意思去編排的,就是一個一男一女準備結婚、拍婚紗照的浪漫版本。
閱讀調查數據的竅門 以性教育為例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12/2017
若要在街上隨便找100個人,會有多少15-24歲的青年人?
政府統計本港約有700萬人,其中78萬人是15-24歲的青年。簡單推算,隨便找大概會有11人是青年吧?不,實際要視乎你站在哪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