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80期)

從探索到了解

燭光網絡 80期 (p.18)
18/09/2011

性傾向是在11至14歲期間開始形成,直到14至20歲之間,其性傾向仍是浮動的,可以受環境影響而改變。或許,有些少年人都曾經懷疑過自己是否同性戀,包括以下這位被訪者。為保障其私隱,我們暫且以化名Yvonne來稱呼她,透過Yvonne的分享,我們可能對「真」「假」同性戀有多點認識。

Yvonne從小學到中學都一直是唸女校的,即使在幼稚園階段,班上也是女多男少。因此,在她的成長環境裡,接觸女性的時間較多。

而她自己,本身較喜歡作中性打扮,選衣服時,多選擇黑、藍、灰等較受男性喜愛的深沉色系,不喜歡紅色或粉色系衣服。當她選擇玩具時,她也喜歡選擇一些較男性化的玩具(如玩具槍),卻不喜歡一般女生愛玩的洋娃娃。面對感情要好的女性朋友,Yvonne會親暱地稱她們「Baby」、「Honey」。那時,她還沒有任何同性戀或異性戀的概念。

由《慈善組織》諮詢文件說起……

燭光網絡 80期 (p.19)
18/09/2011

近年有不少關於慈善組織不當運用善款的新聞,而一些慈善團體當街攔截途人並採用近乎推銷的籌款方式,同樣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反響。有見及此,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的慈善組織小組於今年6月發表諮詢文件,就如何更有效監管慈善組織諮詢市民意見。[1]事實上,除了一些基督教機構外,香港很多教會也是以慈善組織方式註冊(即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豁免繳稅之團體),所以有關的諮詢和修例其實也會對教會帶來影響。

有關諮詢文件公佈後,惹來社會各界的關注。首先,文件建議改變對慈善組織的監管方式,由過去分散於不同部門的管理,變成「一站式」監管,以具有權力的「慈善事務委員會」來處理一切有關慈善組織的事宜。另外,文件並沒有把「促進人權、衝突的解決或和解」納入為認可慈善組織的宗旨之一,這對於一些以政策倡議(Advocacy)為工作重點的機構將帶來極大的影響。

自殺原因豈可捏造

燭光網絡 80期 (p.20)
18/09/2011

記者的職責是尋求真相,並將事件如實報道。而對於報道自殺個案,因著背後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媒體更須加倍小心,以免對當事人的親友造成更深的傷害,並對公眾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或情緒煽動,甚至引起模仿自殺行為。
 
《蘋果日報》在今年8月16日頭版以「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 作家之女留遺書跳樓亡」為標題,報道一名中大女學生在參加迎新營後自殺,[1]並稱其自殺原因是「在迎新營時感到『好辛苦』及『好唔開心』」,亦稱其家人亦覺得該女生自迎新營回家後很不開心。有關標題明顯是在沒有證據之下,硬將女生輕生事件和中大迎新營扯上關係。及後,中文大學新生輔導營籌委會致函予記者協會及香港報業評議會,投訴該報道毫無事實根據和「斷章取義」,並呼籲學生罷看該報。[2]
 

美國公正教育法案

燭光網絡 80期 (p.20)
18/09/2011

美國加州參議院於2011年4月14日通過「公正教育法案」(Fair Education Act),要求學校從幼兒園至12年班的課本及教材正面宣揚對加州及美國有貢獻的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者,並以他們作為「模範」。該法案於7月6日獲眾議院通過,並在州長簽署後正式成為加州法例。[1]事件引起保守人士強烈反彈,反對團體表示教科書的編撰並非政治人物的工作,應該交由歷史學者和學者專家負責,並醞釀將此事交付全州公民投票。[2]
 
不論是那種性傾向,只要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就應當給予表揚。那麼,為何要強調人的性傾向呢?法案在要求強調有貢獻者的性傾向的同時,卻正正將他們標籤,忽略了貢獻者生命的整體。
 

馬會教青少年「睹」馬!

燭光網絡 80期 (p.21)
18/09/2011

在暑假期間,雖然波馬均暫停,但馬會的宣傳攻勢一點也沒有停,從宣佈投注額上升,到「借頭借路」要求香港球隊與外地隊伍進行的友誼賽成為開賭賽事,繼而再要求加入更多可投注的境外球賽,都見到馬會沒有放軟手腳。但更加令人關注的,是馬會透過一系列軟性宣傳,包括網上遊戲,甚至是親子活動等,全方位美化賭博活動,意圖催谷下季的投注額。
 
近月馬會不斷在傳媒刊登一些「資料由馬會提供」的廣告,內容除了宣揚當馬主的樂趣外,更宣傳新近推出、以馬場為主題的網上遊戲,當中由做馬主、練馬師、騎師,到落注賭博的遊戲都有,廣告更強調是模擬騎師的策騎動作、揮鞭等等。換言之,青少年在玩遊戲的同時,也極速學到所有關於賭博的「知識」,變相引誘青少年進行實質的賭博。
 
馬會今年又在暑假以「合家歡」、「互動學習」和「提升親子關係」為名,大搞「開季試閘樂滿fun」,當中內容除了有一般的親子活動,更有季前馬匹試閘、騎師競跑,總之用一堆不同的托辭,讓小朋友提前接觸賽馬活動,企圖把馬場和馬會等地方包裝為開心、休閒和合家歡的地方。
 

抗通脹的「修辭」

燭光網絡 80期 (p.21)
18/09/2011

近月通脹嚴重,至8月尾截稿前剛宣佈的通脹為7.9%。但巿面所見的,卻是大大塊牌寫著「特價」、「抗通脹」、「優惠」等字眼,彷彿巿面很蕭條,要刺激經濟似的。

但心水清者,一望而知,假象居多。通常出現的「花招」包括:

親子貧窮體驗之旅

燭光網絡 80期 (p.22)
18/09/2011

最近翻開報章,經常都看到有關板間房、劏房、綜援戶的報道,但隔著報紙、電視機、收音機,你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些貧窮家庭所面對的困難和處境嗎?今年暑假,明光社舉辦了「親子貧窮體驗之旅」,讓年青一代親身經驗捱餓拾荒的滋味,又帶他們走訪貧窮戶,與一個個有血有肉、被壓迫得無法喘息的生命直接對話,好讓他們能以同理心的角度明白當下貧窮人的生活。一連兩天的半日之旅,五個家庭六名孩子,各有不同的體會……

親子貧窮體驗之旅

燭光網絡 80期 (p.22)
18/09/2011

最近翻開報章,經常都看到有關板間房、劏房、綜援戶的報道,但隔著報紙、電視機、收音機,你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些貧窮家庭所面對的困難和處境嗎?今年暑假,明光社舉辦了「親子貧窮體驗之旅」,讓年青一代親身經驗捱餓拾荒的滋味,又帶他們走訪貧窮戶,與一個個有血有肉、被壓迫得無法喘息的生命直接對話,好讓他們能以同理心的角度明白當下貧窮人的生活。一連兩天的半日之旅,五個家庭六名孩子,各有不同的體會……

唔講你知 你會否心思思?

燭光網絡 80期 (p.24)
18/09/2011

夏天,自然會想起陽光與海灘,本想藉著欣賞一套充滿笑料的法國度假式電影《謊心愛漫遊》(Little White Lies)來讓自己輕鬆一下,但原來惹笑的場景是帶我們探討一個沉重的話題:在看來深厚的友情間,常隱藏一些不能讓對方知道的小秘密,教人好好反思自己是如何對待身邊的好友!

一班老友記每年都會相約去一個朋友的度假屋歡度數星期,但今年其中一位成員Ludo (Jean Dujardin飾)因為遭遇嚴重車禍而未能同行,惟其他人仍決定如期出發。可是,大家都帶著不安及一些私人問題前往這個美麗的海港度假,各人愈是輕鬆想去忘記心事,事情就愈是纏繞他們。

狗仔隊在看著你?-「狗出沒注意」研討會

燭光網絡 80期 (p.25)
18/09/2011

每次見到藝人或知名人士被偷拍的報道時,未知會否令大家想起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1984》中所提及「老大哥在看著你」的社會:人民都身處一個可見可感,常被人監視的社會?其實「狗仔隊」之名是沿自50年代本港CID負責跟蹤查案的「小狗隊」,惟近年這種手法卻被套用在傳媒身上,形成偷拍偷窺文化,甚至有市民加入模仿。
 
明光社在今年8月12日舉行了「狗出沒注意」研討會,邀請了前狗仔隊攝影記者歐建樑先生(行內人稱春麗)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及傳播系導師梁麗娟博士,與大家探討狗仔隊對新聞界及市民的影響。

香港第一代狗仔隊春麗透露,香港的狗仔隊大約興起於1997年,最初只有一間報業集團有狗仔隊,由於該雜誌的銷量極高,業界相繼仿傚。到2000年為狗仔隊的高峯期,當時業界多請一些沒讀過新聞系,但有車牌甚至有黑社會背景的人士作狗仔隊,他們的採訪手法多從身處「黃」、「賭」、「毒」界的隱形記者中汲取,學習他們的偷拍及器材運用的手法,因而形成了一批欠缺傳媒素質的狗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