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場戲——選舉劇引發的性教育反思
近年電影電視劇,在性議題中除了十分政治正確外,劇目也加入不少性和性別議題,值得社會反思之餘,部份議題更引起社會連鎖反應。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透過一場選舉戰,談及職場權力關係、性騷擾、婚姻與家庭的關係,令人反思今日家長應該怎樣與孩子討論性教育。(文章內容有劇透成份,敬請留意。)
近年電影電視劇,在性議題中除了十分政治正確外,劇目也加入不少性和性別議題,值得社會反思之餘,部份議題更引起社會連鎖反應。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透過一場選舉戰,談及職場權力關係、性騷擾、婚姻與家庭的關係,令人反思今日家長應該怎樣與孩子討論性教育。(文章內容有劇透成份,敬請留意。)
愛情是人類偉大的情感,是人們的基本需要;但如果子女尚未成年,那最好還是不要談戀愛。相信這是不少父母的心聲,一來擔心子女「不帶眼識人」,二來害怕影響學業,萬一「攪出人命」意外懷孕,更是晴天霹靂的兩難局面。但其實青少年談戀愛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各位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十幾歲時情竇初開,也一樣對愛情充滿憧憬,可能試過瞞著父母暗中拍拖,或因拍拖而被父母責罵。
小四至小六的高小學生踏入青春期,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對愛情既感興趣,又感困惑,他們或會對愛情抱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令自己及他人受傷。本文嘗試說明高小學生常見的戀愛迷思,以及一些處理方法。
迷思一:愛情就是浪漫和激情
早前到訪一所小學負責一節性教育的課堂,老師向我表示有初小的男同學在洗手間內互相觀看對方的性器官。我們當然不鼓勵學生作出這些行為,但這行為在小學男生群體中也偶有發生,我們會稱這些行為做「兒童性遊戲」。
傳道書九章12節說:「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3節亦提醒我們:「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因此,居安思危不單是教會和信徒,也是社會和所有市民應有的態度,特別是在人心難測,處處紅線和陷阱的年代。
性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除了學習正確的性知識和相關的生活技巧外,培養良好的價值觀也是重要一環。知識和技巧有相對客觀的標準,但價值觀卻因人而異,因此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性教育的定位可以有很大的出入。
重視生命、承諾與委身
人生總有許多不易解決的難題、不想面對的處境、以及不能逃避的現實,有時,學會看闊一點、看遠一點,才是避免令自己走進死胡同的最有效方法。特別是作為父母的,對子女總會寄予十分高的期望,而期望愈高、壓力愈大,對雙方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學會如何調校自己的態度和期望,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十分重要。
香港青少年的性教育不足其實是老生常談,除了因為香港學校的課程一直以考試為中心,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讓學校教授一些「非必要」的內容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華人社會對性的議題仍然有很多的禁忌,不少老師和家長都不習慣和不願意主動和學生及子女討論相關的問題。此外,對於性教育的內容,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亦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所謂不足,有時並不單單指時間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性教育內容有不同的期望而出現的落差。性教育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個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倫理,不單涉及青少年的成長,更影響他們長遠的福祉,每當社會有任何涉及未來性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討論時,作為關心學生和子女的教師和家長實在不能掉以輕心,應該積極表達意見和留意其發展,因為性教育其實是一場文化角力。
幼兒性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導小朋友合宜地與人相處,學懂愛護身體、尊重身體界線、尊重別人、自律守規。父母希望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享受與家人和朋友相處所帶來的幸福感。當孩子長大後,面對戀愛和婚姻的人生課題時,也能經得起考驗,有能力愛己愛人,相信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