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回顧與前瞻
廿一世紀是個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無線電話、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扭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在地球上大部分角落,都可在一瞬間與親戚朋友聯絡,足不出戶亦可了解到外間事物的變化,實在太方便了!
廿一世紀是個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無線電話、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扭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在地球上大部分角落,都可在一瞬間與親戚朋友聯絡,足不出戶亦可了解到外間事物的變化,實在太方便了!
最近,多宗有關未成年少女懷孕生子的事件獲得傳媒的廣泛報道,並引起社會的關注。有關青少年婚前性行為、避孕、懷孕、墮胎及有關學校性教育不足的問題,更即時成為社會上熾熱的議題。「維護生命及家庭網絡」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從『平安夜、失身夜』看青少年性教育」的公開講座,並邀得4位講員為大家作深入探討。
著名的婚姻治療學家,約翰‧葛瑞博士(John Gray)在《男女大不同》這本書中形容男性是住在「洞穴」裏的人,當碰上問題,就背著它走進洞穴,與它單打獨鬥;而女人卻需要「談話」,作為抒發情感的出路。但我們身處的廿一世紀,情況卻是男性不但喜愛走進山洞,而且越走越深,是「自得其樂」?還是步向作繭自綁之路?女性就以很多外在的文化如瘦身纖體去取替她內在的靈性需要,這又可行嗎?
年青人渴望被愛,與情侶拍拖,容易難敵情慾試探,發生性行為後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部份年青人由於年紀太小,未有經濟能力,最終以墮胎來解決問題。我們透過外展社工的幫忙,訪問了兩位曾在局中的年青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未婚媽媽控虐初生兒 多處咬痕骨折瘀傷」《明報》10月3日;
「16歲乖乖女家中產子 小爸爸導演棄嬰」《太陽報》9月21日;
「狠母棄初生骨肉重囚八月」《星島日報》8月29日。
香港不少父母、教師和教牧同工對性的問題仍然十分避忌,感到難於啟齒,於是父母樂於由學校負責性教育;老師又外判給社工或志願團體;牧師則希望由聖靈親自感動和保守,結果通通交由傳媒代勞,傳媒會教甚麼?大家心裏有數。
一直以來,教廷都反對使用安全套作人工避孕,最近教宗本篤十六世卻承認在個別情況下,例如男妓可以使用安全套,不過,他表示教廷不認為使用安全套是真正和符合道德的解決方法,但為了減低感染的風險,是朝向一種更人道的性行為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