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6/09/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為了保障美國中小學及大學的跨性別學生的權利,2024年4月美國政府修訂了《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有關修訂本來會在8月1日生效,但其影響不大,因為有法官暫時阻止了全美25個州份和數百所學校執行有關政策。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者知名度的提高,跨性別者,尤其是年輕跨性別者的權利,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戰場。大多數共和黨控制的州份都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提供性別確認的醫療服務,也有一些州份採取了措施限制跨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浴室,並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運動比賽。[1]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學區的董事會,早前發現了學校員工Jessica Norton違反了州法例,讓其16歲的男跨女跨性別孩子在高中女子排球隊打了兩個賽季,經過董事會多番討論後,他們在2024年7月30日決定,Norton須接受無薪停職10天的處分,之後,她也不能再擔任原本的資訊科技專門工作,但可以獲得同等報酬和職責的工作。因為身為資訊科技的專家,如果讓她留在相同的崗位,她便有可能知道有其他跨性別學生正在參加女子運動隊,而不向管理人員報告這種情況,所以董事會決定讓將她調離原有的職位。[2]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郊區,一名男跨女跨性別者在一家健身室裡,使用了當中的女性更衣室,此事引發一場抗議。有示威者聚集在健身中心的外圍,並批評其做法,該州的檢察長也在2024年8月2日宣佈會調查此事。[3]

2024年7月16日,富商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體X發帖文,提到他有計劃將他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從美國加州霍桑搬到德克薩斯州的Starbase。就連他的社交媒體公司X的總部,也將從三藩市搬到奧斯汀,當中的理由是,他反對一項有關性別身份的州法例,此新法例在2024年7月15日由加州州長Gavin Newsom簽署,其主要內容為禁止校區要求教職員,如發現學生在性別辨識上有所變更,必須通知他們的家長。

馬斯克有一位跨性別女兒,他之前曾表示自己「支持跨性別者」,但也告訴過《金融時報》,他女兒的決定是由於「新馬克思主義者」的影響。他在2023年還表示打算進行游說,將跨性別醫學上的治療刑事化,他認為這會對未滿法定年齡的孩子造成嚴重、不可逆轉的改變。[4]

明光社

2024年7月26日舉行的奧運會開幕禮中,出現了爭議的一幕,便是一班變裝皇后、一名跨性別模特兒,還有一名歌手打扮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演出了恍如耶穌基督與使徒共晉最後晚餐的聖經場景。梵蒂岡在8月3日時打破沉默,指這場表演引發全球憤怒,因它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梵蒂岡表示:「在一個全球性、各國人士聚集分享共同價值觀的盛會上,不應存在任何暗示以嘲諷許多人的宗教信念。表達自由顯然並未受到質疑,但它是受限於尊重他人的限制上。」[5]

202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兩位參賽的女拳擊運動員——中華台北的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哈莉芙(Imane Khelif),因性別爭議備受矚目。2023年,她們均遭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其世錦賽資格,IBA在2024年8月5日舉行記者會,指二人在2023年的世錦賽期間接受了血液性別測試,結果顯示二人有男性染色體,因此她們被撤銷了參賽資格。IBA稱已將2023年的測試結果通知國際奧委會(IOC),惟對方沒有採取行動,IBA更批評奧委會只根據護照上顯示的性別判斷參賽資格做法不當。奧委會則強調他們已不再承認IBA,又重申支持兩位運動員,強調二人由出生、成長到參賽一直都是女性,同時嚴厲批評IBA的言論和態度傷害了運動員自尊。奧委會更形容IBA是一個信譽不佳的組織,又陷入財務危機,亦因由俄羅斯人主導領導層令雙方關係破裂。

而在奧運會賽事中,與哈莉芙對打了僅46秒的意大利選手Angela Carini,因為被對方擊中後感到無比痛楚,宣佈棄賽,還在擂台上落淚,亦未有跟哈莉芙握手。IBA在8月2日突然宣佈會向Carini派發50,000美元獎金,又向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及Carini的教練,各派發25,000美元獎金。有關的舉行同樣惹來批評,令人覺得IBA有意和准許性別爭議拳手參賽的奧委會鬧對抗。IBA主席直言:「不忍看到Carini的眼淚,我可以保證,我們會保護每一名拳手,不明白奧運為何要毀掉女性拳擊,為安全起見,只有符合資格的人才能上擂台比賽。」有媒體指,未知道Carini及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是否會接受有關獎金。[6]

英國,團體TransActual和一名根據法院命令而沒有公開姓名的青少年,早前入稟挑戰前衛生大臣Victoria Atkins的決定,有關決定禁止私營處方者向18歲以下人士處方延緩青春期發展的荷爾蒙,即青春期阻斷劑,是錯用緊急立法程序。2024年7月29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禁止對青少年性別焦躁症患者銷售或提供青春期阻滯劑的法令是合法的。法官Beverley Lang在裁決中表示,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委託進行的評估指出,「青春期阻斷劑的使用會帶來非常重大風險和非常有限的益處」,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政府發出的緊急禁令。

上述對青春期阻斷劑的評估報告還指出,在決定某種治療是否應按常規提供時,「僅僅證明一種藥物不會造成傷害是不夠的,還需要證明它能否在特定患者群體中帶來臨床益處。」NHS在3月時宣佈,停止對未成年人處方青春期阻斷劑,後來英政府更發出緊急禁令,禁止私營處方者對18歲以下人士開出青春期阻斷劑,有關禁令生效期為6月3日至9月3日。[7]

幾百名烏克蘭的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軍人及其支持者在2024年6月16日於基輔遊行,強調他們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為國家服務並作出貢獻,他們要求可以有更多的權利。這些軍人穿著帶有六色彩虹和獨角獸徽章的制服,呼籲政府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的關係。儘管這次活動被稱為同志驕傲遊行,但氣氛並不如和平時期那樣慶祝,反而據稱因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令這次遊行被警察嚴密地保護。LGBTQ軍人在軍中的角色會改變社會對於同性伴侶的態度。軍人Dmitriy Pavlov表示:「我們是普通人,與其他人平起平坐地戰鬥,但卻被剝奪了其他人擁有的權利。」[8]

蘇晟旭、金龍敏這對男同志伴侶於2019年舉行婚禮,但南韓《民法》並不承認同性婚姻。2020年2月,金向國民健康保險公團將蘇登記為他的受養人,讓他獲得保障,但後來健保公團指蘇不符合受養人的條件。蘇在2021年2月提起行政訴訟,稱他與金為婚姻關係,認為以同性為由否定健保配偶資格,有違受養人制度的宗旨。2022年,首爾行政法院一審判決原告敗訴,稱依據南韓《民法》、最高法院及憲法法院的判例,或南韓社會的普遍觀念,仍視婚姻為男女之間建立的關係,目前沒有將同性結合納入婚姻範疇的依據。但高等法院在2023年2日改判原告勝訴,指如沒有合理理由拒絕讓蘇獲得配偶應得的保險權利便是歧視。

2024年7月18日,南韓最高法院裁定蘇晟旭勝訴,確認同性伴侶和異性伴侶享有同樣的健保福利。這是南韓最高法院首次承認南韓《民法》尚未承認的同性伴侶法律權利。有報道指,裁決可能為南韓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鋪路。最高法院在判決中表示,《國民健康保險法》並沒有明文將同性伴侶排除在受益人之外,若僅以同性伴侶的關係為由排除原告的健保配偶資格,不但是歧視行為,也嚴重侵犯人的尊嚴和價值、幸福追求權、隱私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利。[9]

日本法例規定,想要改變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有關的跨性別者必須被診斷為患有性別畸形恐懼症(gender dysmorphia),並且必須接受切除性器官的手術。早前一位40餘歲的日本西部居民就有關更改性別的要求提出訴訟,他出生時為男性,他要求在文件中合法更改性別卻被下級法院駁回,在審訊期間,原訴人曾透過律師表示,手術要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身體負擔,並違反了憲法對平等權利的保障。

日本的最高法院曾在2023年10月,裁定法例要求更改性別者絕育屬違憲,並將本案發回高等法院,命令重新審查可否免除原訴人接受性別確認手術。2024年7月10日,廣島高等法院裁定,原訴人可更改其官方文件上的性別,又指現時目前有關更改文件上性別的要求可能違憲。簡言之,廣島的高等法院批准了該名跨性別者合法更改官方文件上的性別,毋須接受變性手術。[10]

(資料截至2024年8月19日)


[1] Andrew Demillo, Geoff Mulvihill and Hannah Schoenbaum, “Federal protection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re in effect where courts haven’t blocked them.”  AP. August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title-ix-schools-2093e480783d207ee4ce9ffa7c74e932.

[2] Terry Spencer, “Florida school board suspends employee who allowed her transgender daughter to play girls volleyball.” abc News.  July 31,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tudent-sports-florida-625d687b3f234f0b5059b6346b1470d6;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florida-school-staffer-suspended-allowing-trans-daughter-girls-volleyb-rcna164453.

[3] “Transgender woman’s use of a gym locker room spurs protests and investigations in Missouri.” AP. August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bathroom-transgender-missouri-gym-ed3a6050ff8313144e6815e4a07e4af9.

[5] Patrick Reilly, “Vatican breaks silence on controversial 2024 Paris Olympics’ ‘Last Supper’ drag performance.” New York Post, August 4, 2024. https://nypost.com/2024/08/04/world-news/vatican-breaks-silence-on-2024-paris-olympics-last-supper-drag-performance/.

[8] Derek Gatopoulos and Alex Babenko, “LGBTQ soldiers in Ukraine hope their service is changing attitudes as they rally for legal rights.” AP. June 1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ukraine-russia-lgbt-pride-703de9b80de9d9dd0094235705af7f63.

[10] Mari Yamaguchi, “Court in Japan allows transgender woman to officially change gender without compulsory surgery.” AP. Jul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japan-court-ruling-transgender-gender-surgery-d0a15add68ed21cb33897bb5fc0128a1.

 

相關文章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他與其盟友曾承諾將會撤回拜登政府之前對跨性別人士提供的保護,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的人士亦開始轉移向美國最高法院尋求幫助,即使現時法院是由保守派所主導。2024年12月4日,最高法院開始對田納西州禁止未成年人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的法例進行審理,外界估計法院有可能支持該項禁令。這類法律在當前的文化戰爭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它涉及性別認同、青少年的權利以及醫療護理等問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人士認為,有必要維護跨性別者的權益,有關爭議除了涉及跨性別青少年是否可以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接受荷爾蒙治療,還包括他們可以參加哪些運動競賽項目,以及使用男廁還是女廁。[1]

在Sarah McBride當選美國國會眾議員,並成為首位公開自己跨性別身份的立法者之後,另一位眾議員Nancy Mace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禁止跨性別女性(生理男性)使用國會山莊的女性洗手間。眾議院議長Mike Johnson亦支持此項建議。2024年11月20日,他發表聲明指:「女性應該擁有女性的專用空間。」他指出,這項新規則將在國會山莊和眾議院辦公樓內執行,同事有需要可使用各自辦公室的私人廁所或國會的無性別洗手間。[2]

2022年,一群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父母向該州學區Eau Claire提訴,指控該學區發出指引,鼓勵員工與學生討論跨性別事宜,違背了憲法保障的父母權利及宗教自由。下級法院認為,父母缺乏法律權利或起訴權,亦沒有家長可提供證據證明有關政策如何影響他們或他們的孩子,判家長敗訴,提訴的家長上訴,2024年12月9日,最高法院駁回了有關上訴,維持原來的裁決。[3]

2024年11月25日,美國的地方法官S. Kato Crews拒絕了一項請求,該請求旨在阻止一名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男跨女跨性別排球員參加美國西部山區聯盟的賽事,有九名現役排球員入稟法院挑戰聯盟的政策,認為容讓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賽事存在安全風險及對其他女性運動員不公平,有關請求最終遭到法院拒絕。[4]

2024年12月13日,美國喬治亞州有共和黨參議員建議,該州應制定法例,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高中及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這為2025年該州的立法會期的制定了行動的方向。[5]

2024年12月12日,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R & A推出了一項新的公平競賽政策,表明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不再可以參加女性專業和精英高爾夫球錦標賽。[6]

2024年12月11日,英國草地網球協會(LTA更新了規則,禁止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全國性及協會轄下的女子組賽事,新規則於2025年1月25日生效。[7]

根據西班牙《馬卡報》在2024年10月的一篇報道,西班牙球會歐霸體育會與特拉薩球隊在加泰隆尼亞的女子足球聯賽中對賽,歐霸體育會以3比1勝出,但隊內有兩名球員——Alex Alcaide Llanos及Nil Alcon Labella為女跨男跨性別者,其中一位曾服用荷爾蒙藥物,二人都接受過性別轉變治療,她們的臉上均長出了鬍鬚,事件引起了爭議。Llanos表示,自己已接受荷爾蒙治療五年,不過仍未獲准參與男子組比賽。當地有議員公開批評,指特拉薩的女孩輸給了歐霸體育會,因為她們有兩個長鬍子的球員卻被視為女性,又指邪惡的性別意識形態抹殺了她們的存在。Llanos過去曾在訪問中表示,只要她的身份證仍展示性別為女性,她就得代表自己的性別去比賽,又表示如果她覺得自己有極端優勢的時候,她就會退出,站到一旁。[8]

2024年8月,聯合國就婦女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問題推出了一份名為《暴力在育體運動中侵害婦女和女孩》報告,該報告由Reem Alsalem彙編員指,截至2024年3月30日,有超過600名出生時為女性的運動員在29個運動項目中參加了400多場比賽,當中的獎牌數目總計有890多枚,而她們因與跨性別運動員(生理男性)競賽而失去了獎牌。[9]

網絡旅遊平台Agoda與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共同發表了一份名為《婚姻平權對泰國旅遊業的經濟影響》報告,評估泰國自2025年1月22日起,估算泰國實施婚姻平權法案(同性婚姻)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報告估計在法案生效後的兩年,每年將額外吸引400萬名外國遊客到訪泰國,並每年帶來約20億美元的旅遊收入。[10]

2023年5月,馬來西亞內政部人員突襲多個購物中心的瑞士鐘錶製造商開設的Swatch專賣店,扣押了172隻同志驕傲系列(Pride Collection)的手錶。這些手錶有多種設計,有些錶帶上有六色彩虹,有些則為六種顏色的單色,這些顏色都與同性戀驕傲旗幟相呼應。被指手錶傳遞危險訊息,Swatch提出了異議,該公司表示這些手錶傳遞的是和平與愛的訊息。2024年11月25日, Swatch贏了有關的訴訟,吉隆坡高等法院裁定這172隻手錶是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遭到非法扣押。法院命令有關部門在14天內歸還這些手錶予Swatch公司,並表示若手錶如有損壞,Swatch可以要求賠償。馬來西亞內政部長Saifuddin Nasution隨後表示,政府將等待法院的完整判決,然後再決定是否上訴。[11]

據韓聯社報道,2024年10月27日,南韓教會聯合多個基督教團體,在首爾市光化門廣場、市廳廣場等地點舉辦大規模集會,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主辦單位宣稱有超過110萬名參加者出席聚會,南韓警方則估計參與聚會人數約23萬。大會舉行聯合崇拜,並表達反對南韓同性婚姻合法化及反對國會制定「禁止歧視法」。另外,有持不同意見的宗教團體在當天亦舉辦了聚集,並對基督教團體舉辦聯合活動表示擔憂,認為他們宣揚歧視和仇恨。[12]

本地

明光社

政府就公屋、居屋政策及《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被指對同性伴侶不公平的司法覆核案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在2024年11月26日頒下裁決,裁定政府敗訴。

終院判詞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不應因異性夫婦的生育能力而對同性伴侶施加歧視。現行政策並沒有因為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加以區別對待。判詞又指,異性夫婦申請房屋時不獲保證輪候時間,就算將同性伴侶加入隊伍,只會延長輪候時間,這樣亦不會影響異性夫婦權利。另外,祖孫、兄弟姐妹等家庭組合可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他們和異性夫婦在同一隊伍等候,由此可見異性夫婦權利非獨有。

判詞又指,在海外締結且有效的同性婚姻,是公開作出的承諾,具公眾性和排他性,超越純粹的同居關係,法官認為它與異性婚姻無異。《基本法》第三十七條雖然規定惟有異性伴侶,享有受憲法保障的婚姻權利,並獲得婚姻的法律地位,但同性伴侶向房委會提出申請的權利,並不涵蓋在相關法律地位內。

對遺產法例的爭議,終院法官認為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超越純粹同居關係,屬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而《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和《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生前贍養責任無關,只關乎死者無遺囑下的財產分配。律政司指同性伴侶無法在香港合法結婚,故與異性伴侶有別,法官認為這是循環論證,有關理據正是針對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就上述案件,終院均判政府敗訴。

特區政府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會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適當跟進行動。房委會亦表示尊重終院判決,會認真研究判決並會按情況徵詢法律意見,以作跟進。[13]

(資料截至2024年12月23日)


[1] Mark Sherman and Geoff Mulvihill, “The Supreme Court will hear arguments over Tennessee’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minors.” AP. November 2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tennessee-genderaffirming-minors-ban-9450d58a12c7a15e4c4f5a1a2fe0d6ec;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seems likely to uphold Tennessee’s ban on medical treatments for Transgender minors.” ABC News. December 5, 202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4-12-05/us-supreme-court-set-to-hear-major-transgender-rights-case/104688554.

[2] Holly Honderich and Max Matza, “House speaker backs transgender bathroom restrictions on Capitol Hill.” BBC. Nov 21, 2024,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y2pknez94o;〈跨性別議員將履新 共和黨擬阻用女廁〉,《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1月22日;〈美首位跨性別議員想用女廁遭抗議 議長決定:要按出生性別使用〉,星島,2024年11月22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6947521/2024-11-22/news-%E7%BE%8E%E9%A6%96%E4%BD%8D%E8%B7%A8%E6%80%A7%E5%88%A5%E8%AD%B0%E5%93%A1%E6%83%B3%E7%94%A8%E5%A5%B3%E5%BB%81%E9%81%AD%E6%8A%97%E8%AD%B0+%E8%AD%B0%E9%95%B7%E6%B1%BA%E5%AE%9A%EF%BC%9A%E8%A6%81%E6%8C%89%E5%87%BA%E7%94%9F%E6%80%A7%E5%88%A5%E4%BD%BF%E7%94%A8/?variant=zh-hk

[3]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rejects Wisconsin parents’ challenge to school guidance for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December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students-wisconsin-parents-b3e4068740e04bfc628e54992abb5166; “Parents sue Eau Claire schools for transgender policy,” SFGATE, September 7, 2022, https://www.sfgate.com/news/article/Parents-sue-Eau-Claire-schools-for-transgender-17425839.php.

[4] Mead Gruver and Amy Beth Hanson, “Judge rejects request to sideline a San Jose State volleyball player on grounds she’s transgender.” AP. November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an-jose-women-volleyball-judge-ruling-a45e6751924f73abd5ba5d786d43f5a3https://www.nytimes.com/2024/11/25/us/san-jose-state-volleyball-transgender.html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0040146.aspx

[5] Jeff Amy, “Georgia Republicans recommend further law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P, December 1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georgia-transgender-women-sports-2552118c2237a278dfee16df9335f5e8.

[6] Reuters, “R&A bans transgender players from competing in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golf/ra-bans-transgender-players-competing-female-events-2024-12-12/.

[10] 許若茵:〈彩虹經濟威力!泰國同婚合法化 每年估吸400萬外國客〉,NOWnews,2024年11月14日,https://www.nownews.com/news/6582588

 

[11] “Swatch winds Malaysian suit over watches the government said had LGBTQ+ elements.” AP. November 25,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malaysia-swatch-seizure-lgbtq-watch-gay-pride-226f2c9098f87149c05a95f1a9ee1540.

[13] 〈同性伴侶申公屋 終院裁決:與異性婚姻同權〉,文匯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1/27/AP67462c5ee4b0f259b8b23f4e.html;〈終院指房委政策排他違憲 公屋居屋非異性獨有權利〉,明報加西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1127/HK-gba2_r.htm

對覺醒文化的反彈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1/2025

覺醒(woke)這個詞剛開始用於公開言論時,它往往穿插在正義之聲之中,提醒人要消除一切對黑人的歧視問題,而「覺醒」,是指要在社會上對黑人的歧視與壓迫保持清醒,不要讓一些風氣使得人們對歧視問題變得麻木。這些語言令人覺得,「覺醒文化」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它讓人時刻警惕不公義的事在發生,既然如此,為何又會有許多人發起反覺醒(anti-woke)行動呢?為何知名富商馬斯克會說覺醒文化「殺死了」他的兒子,且誓言要摧毀覺醒文化呢?

被騎劫的覺醒

覺醒文化要人意識到周圍的歧視以及不平等事件,特別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後,當中「保持覺醒」(stay woke)成為政治左派的用語,之後亦輾轉被附加了許多新的意思,[1] 漸漸它也成為了一眾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群體的政治用語。時至今天,覺醒文化正為「多元文化」發聲,就如今天的DEI(即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及共融〔Inclusion〕)元素擴散至不同的媒體,連一些電子遊戲也受覺醒文化影響。[2]

明光社

當「覺醒」一詞被騎劫,引發了大規模的「取消文化」現象,而取消文化,就是指一班激進的覺醒者嘗試摧毀一些他們認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試圖抵制、刪除一切與他們相左的意見或意識形態。著名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在2020年介入了爭取跨性別權益者與性別批判女權主義者之間的爭論,羅琳曾在社交媒體發文暗示女人一詞已被模糊,有人認定她想指出「有月經的人才是女人」,並在否定「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是真正的女性,事件引發了風波,她更被指淪為「反跨性別運動的激進女性主義者」(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簡稱TERF)。羅琳其實是同性戀運動的支持者,但因不認同跨性別意識形態便備受批評,更成為取消文化的受害者。[3] 主張多元的LGBT+群體,往往以歧視作為武器,排斥一切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想取消他們的發言權,只要有一點不認同,就想辦法將這些人驅逐,這樣到底是多元,還是專制?

覺醒主義(wokism)圍繞著平等、公義等範疇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要捍衛少數族群,例如反對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以及爭取LGBT+群體的權利。[4] 而覺醒的原意是反歧視,但LGBT+群體卻將「歧視」演化為他們「爭取權利」的工具。歧視原意是指基於不正當理由,差別對待某些族群以及限制他們的權利。[5] 在過往的種族隔離政策中,許多的黑人受到勞役以及不人道的對待,所以人們需要覺醒,關注受到歧視的黑人,讓他們重獲作為人的基本尊嚴。而LGBT+群體則再進一步,除了要求消除歧視,更爭取他們想要的權利,例如同性婚姻、以自我稱聲明方式變性等等。當然,一切侮辱、人身攻擊以及不合理對待別人的行為,的確是需要正視及糾正的;但如果連合理差別對待也不接受、將不認同其理念視作歧視,甚至要刪除他人的聲音,這樣的行為同樣是對別人權利的踐踏,無怪乎有人形容這種覺醒文化為思想病毒。而不少人反對性小眾群體爭取某些權利,並不是出於仇恨又或恐懼,而是擔憂社會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價值遭到破壞,兒童不能健康地成長。

是人們覺醒了,還是潮流所使然?

明光社

馬斯克曾在訪問中如此說:「我基本上失去了我的兒子」,他稱兒子被覺醒病毒「殺死了」,更發誓要摧毀覺醒病毒。馬斯克的其中一位兒子接受了更改性別的治療,馬斯克稱自己被騙去簽署一些文件,讓未成年的兒子接受變性治療,當時他誤以為若不簽署,兒子便可能會自殺,而兒子則聲稱,青春期阻斷劑等療法能夠挽救跨性別者的性命。[6] 患有性別焦躁症的人是否必須要接受更改性別的治療?若不接受治療,他們的自殺率真的有聲稱的那麼高嗎?英國政府的一份獨立報告指出,欠缺有力的證據證明患有性別焦躁症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自殺風險,而提出這種說法的研究,其方法論也很薄弱。研究亦指出,性別焦躁症患者的自殺率並沒有顯著上升。[7]

覺醒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因為它是一種潮流。不少的青少年受到朋輩的影響而選擇變性,但一些年日後,有些青少年便開始後悔,希望能回復本來的原生性別。[8] 一項有關覺醒文化的研究,研究人員引用了不同的調查報告,其中一項由ListenFirst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自2020年4月至7月,社交媒體推特(現稱X)充斥著大量附有「取消文化」內容或hashtag(標籤)了「取消文化」的帖文。有關覺醒文化亦研究亦提到,曾經有大學教授要用虛假資料發表一篇文章,該文章竟然獲得專門研究性別議題的學術期刊所接受。[9]

當覺醒成為潮流,甚至成為一個不能遭到批評的意識形態時,它便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當一切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都不能講出口,不能做相關的研究,而政治正確的覺醒思想不斷呈現在電影、電子遊戲、社交媒體中,不少人開始「忍受不了」這股DEI氛圍,社會的反彈自然隨之而來。事實上,被騎劫的覺醒,明顯有著濃厚的後現代味道,它神聖化了個人感覺,就是「我的變性欲望被壓抑,我感覺到不開心,所以他人一定要配合我,消除我的不開心」的幼兒式彆扭。當感覺代替了邏輯,當感覺凌駕於社會利益之上,這根本無法有溝通的可能。[10]

真正的覺醒應該讓人意識到不少的種族受到不合理的差別對待,以及產生的人道危機;虛假的覺醒則是任由人以歧視作為武器來攻擊不認同自己的人,它也誤導一些兒童和青少年認為覺醒才是真理,因此做了錯誤的決定,並且後悔莫及,它更令社會飽受了覺醒思想壓迫,最後引致大規模的反彈。


[1] 徐曉強:〈源自美國黑人民權的單字「Wokisme」,在法國政壇掀起「政治正確獨裁」大辯論〉,關鍵評論,2021年12月21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0472(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2] 詳情可參閱以下文章,呂英華:〈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明光社網站,2023年5月1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張勇傑:〈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明光社網站,2024年11月2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3] Jean-David Ponci, “Woke ideology: Favors for the disadvantaged,” Le Regard Libre 2021/2, Selected Articles 2, 18–24, https://shs.cairn.info/journal-regard-libre-2021-2-page-18?lang=en.

[4] Gilles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I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under threat?”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14, no.1, https://doi.org/10.5296/jmr.v14i1.19323.

[5] Ponci, “Woke ideology.”

[6] David Ingram, “Elon Musk’s transgender daughter, in first interview, says he berated her for being Queer as a child,”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4, https://www.nbcnews.com/tech/tech-news/elon-musk-transgender-daughter-vivian-wilson-interview-rcna163665.

[7] Louis Appleby, “Independent report: Review of suicides and gender dysphoria at the Tavistock and Portman NHS Foundation Trust: Independent report,” GOV.UK,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independent-report.

[8] 呂英華:〈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明光社網站,2024年1月2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3日)。

[9]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10] 馬文綦:《覺醒文化:美國深層內戰》(香港:筆求人工作室,2023)。

爭議不斷的兒童跨性別治療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1/2025

在過去的10年間,跨性別運動席捲全世界,有些國家已經修訂法例,容許市民按其性別認同,毋須任何醫療證明和手術便可更改他們的性別。雖然如此,但仍有不少跨性別人士會選擇進行不同程度的醫療程序,如荷爾蒙治療或性別重置手術,讓身體呈現出他們期望的另一種性別的形態。

荷爾蒙治療是透過用另一生理性別的荷爾蒙讓服用者的體型和聲線出現變化,而性別重置手術則是不可逆轉的外科手術,女性轉為男性的完整性別重置手術包括切除乳房、子宮和卵巢,及建造陰莖;男性轉為女性的完整性別重置手術則包括切除陰莖和睪丸,及建造陰道和乳房。

無論其他人對跨性別的想法如何,如果跨性別人士是年滿18歲的成年人,他們是有權決定自己的身體接受任何程度醫療程序的。但如果跨性別人士是未滿18歲的兒童,接受醫療程序的決定權究竟應該歸跨性別兒童,還是他們的父母呢?法例應該容許還是禁止跨性別兒童接受相關的醫療程序呢?

以藥物延緩青春期發育

當兒童進入青春期,身體會因著生理性別發育而出現第二性徵,當中一些轉變出現以後便難以改變,如男女骨架的生長。對跨性別者來說,他們希望可以透過服用荷爾蒙逆轉有關轉變,因此一些極端性別意識的人士積極推動性別肯定治療(gender-affirming care)的方針,建議患有性別不安症(又稱作性別焦躁症)的兒童服用青春期阻斷劑(puberty blockers),使身體保持「兒童」的形態以延遲其生理性別第二性徵的發育。當該兒童確定其性別認同後,就讓他們接受不可逆轉的外科手術,切除健康的乳房或下體性器官。

青春期阻斷劑是治療性早熟的藥物,作用是阻礙青春期過早出現,這類藥物不是為了阻礙正常青春期出現的荷爾蒙激增情況。青春期阻斷劑其實會影響使用者的骨質密度和心理健康,令他們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除此以外,青春期阻斷劑是否真的能幫助患有性別不安症的兒童呢?

英國禁止向未成年人士提供青春期阻斷劑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2020年委託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前院長Hilary Cass醫生主持一項獨立審查,就署方向對性別認同或性別有疑問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服務作出建議。[1] 2023年6月,英國國民保健署發出新的指引,由原先醫生可處方青春期阻斷劑給患有性別不安症的兒童,改為在未來只容許醫生向參與性別認同服務臨床研究的兒童處方有關藥物。[2]

2024年4月,Cass醫生發佈獨立審查的最終報告指出,雖然相關領域已有大量研究,但那些研究的質素未達標準,意味著沒有可靠的證據來做出臨床決策;而現時人們仍未掌握到青春期阻斷劑對性別不一致的兒童和青少年的長期影響,因此無法確定它們是否安全,也不知道哪些兒童可能會從中受益。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跨性別認同狀況,臨床醫生也無法確定哪些兒童及青少年的跨性別狀況會一直維持。[3]

雖然審查報告對於跨性別狀況及治療方法提出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為了保障未成年人士的健康,英國政府仍在202412月宣佈,禁止提供青春期阻斷劑予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4] 而被診斷為患有性別不安症、符合各種臨床標準並年滿16歲的人士,仍可接受荷爾蒙治療,這亦是依據英國政府容許年滿16歲人士可自行決定接受何種醫療程序的規定,因此這些青少年毋須家長同意亦可接受有關治療,不過,只有年滿18歲人士才可以接受性別重置手術。[5]

禁制治療與否在美國觸發分歧

而在美國,不同州份對是否容許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接受性別肯定治療存在極大的分歧,有17個州或特區為了跨別性治療立法,除允許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外,更容許未成年人士接受性別重置手術,雖然未成年人士要先得到家長同意才可接受治療,但家長往往被告知手術是子女唯一的出路。與此同時,也有26個州立法限制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現時美國社會關注有關議題的人士都因為一宗審訊而將焦點落在田納西州。[6]

2023年,田納西州通過了SB1法案,禁止醫療保健者為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肯定治療,當中包括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治療和性別重置手術。隨後拜登政府管轄的司法部認為,該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的平等保護條款,遂向州政府提出訴訟。司法部及跨性別青少年等人士就案件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法院已在2024年12月4日開庭審理案件,預計在2025年6月,法院將公佈裁決。[7]

美國有20多個州份都有通過類似田納西州的法例,所以這次審訊的結果不只影響田納西州,還會影響其他州份,法院會為限制未成年人士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的法例是否違反憲法作最後裁決。現時最高法院共有九位大法官,六位是保守派人士,三位是自由派人士。估計在保守派佔多數的情況下,最高法院會維持田納西州限制未成年人士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的法例,至於其他州份的情況,則會由州政府或美國國會討論和作決定。

在前總統奧巴馬及拜登統治時期,美國由自由派主導了社會文化的走向,極端的性別意識盛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在2023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在2016至2020年,美國有3,215位12至18歲的青少年接受了乳房或胸部的性別肯定手術。[8] 但在這一兩年間,保守勢力在歐美抬頭,社會輿論亦開始轉趨認同保守派。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ASPS)在2024年更發表聲明,表示透過胸部與生殖器手術作為長期治療青少年性別不安症的方法,其成效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9]

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大概一個月就廢除了奧巴馬時代通過的跨性別廁所政策,該政策容許跨性別學生在公立學校依照性別認同使用洗手間,[10] 而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一上任後就簽署行政命令,強調美國官方政策只有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11] 這項行政命令自然會引起跨性別群體的反彈,未來或會觸發更多訴訟的出現,相信在美國社會有關跨性別的爭議仍會持續下去。


[1] “Independent Review of Gender Identity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The Cass Review, https://cass.independent-review.uk.

[2] “Puberty blockers to be given only in clinical research,” BBC, last modified June 10, 2023, https://www.bbc.com/news/uk-65860272.

[3] “Independent Review of Gender Identity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4] "Ban on puberty blockers to be made indefinite on experts’ advic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UK, December 11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ban-on-puberty-blockers-to-be-made-indefinite-on-experts-advice

[5] “Treatment: Gender dysphoria,” NHS, last modified May 28, 2020, https://www.nhs.uk/conditions/gender-dysphoria/treatment/;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Consent to treatment,” NH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8, 2022,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onsent-to-treatment/children/.

[6] Annette Choi, “26 states have passed laws restricting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 youth,” CNN, last modified December 3, 2024, https://edition.cnn.com/politics/state-ban-gender-affirming-care-transgender-dg/index.html.

[7] Melissa Quinn, “Supreme Court to confront dispute over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gender minors,” CBS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4, 2024, https://www.cbsnews.com/news/supreme-court-gender-affirming-care-transgender-minors-tennessee/.

[8] Jason D. Wright et al., “National Estimates of Gender-Affirming Surgery in the US,” JAMA Network Open 6, no.8 (August, 2023): 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0348.

[9] “ASPS statement to press regarding gender surgery for adolescents,”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last modified August 14, 2024, https://www.plasticsurgery.org/for-medical-professionals/publications/psn-extra/news/asps-statement-to-press-regarding-gender-surgery-for-adolescents.

[10] “Trump rescinds transgender bathroom rules from Obama era,” BBC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3, 2017,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39047883.

[11] “Six Trump executive orders to watch,” BBC, last modified January 22, 2025,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qld6wnv1rgo.

不必要手術與荷爾蒙療程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8/01/2025

手術都是必須的嗎?當然這裡提到的並不是美容手術,而是以醫療為主的手術。大家或者想到,既然是醫療手術,那應該是「救命」的吧,又怎會有不必要的手術?事實上,世界上真的存在不必要的手術,否則,美國的醫學史上便不會出現「不必要手術」(unnecessary surgery)這詞匯?所謂的不必要手術,是指對比傳統的保守療法,如透過藥物、物理治療、改變飲食方式等,那些對病人來說不必要、不確定,不是最有利的外科介入醫療方式。[1]

1950年代,美國外科醫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ACS)主任Paul Hawley首次提出不必要手術已經構成威脅,他指出「如果公眾知道有多少不必要的手術已被執行,他們會感到震驚。」很明顯,Hawley的言論沒有得到正視,20多年後,美國醫學會(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呼籲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針對不必要的手術進行調查。學會稱,美國有240萬宗不必要的手術,涉及款項高達39億美元,並且有11,900名病人死於這些不必要的手術中。[2] 美國醫學會的呼籲,同樣未有得到重視,來到2023年仍有報道指,有脊椎和骨科手術在不明確或不適合的病人身上執行,甚至成為非常普遍的問題,特別是腰椎手術,有超過50%被認為是不必要的。[3] 病人或許難窺全貌,大部份醫生卻能告訴你,至少有15%至30%的醫療服務是多餘的。[4]

明光社

70多年來,不必要手術活躍至今,醫生們動不動便動刀,究其原因,與醫生所受的訓練相關,他們並未受過如何與病人討論所有治療方案和尋求最佳決策的訓練,他們亦不知道有甚麼更好的方法,所以「他們一直這樣做」。此外,有的醫生也希望藉著執行手術而令自己名利雙收。[5] 後者在美國的醫生圈子並不是甚麼秘密,有一項調查發現,有超過70%的美國受訪醫生相信,其他醫生大有可能從不必要手術中獲得利益。[6] 也有許多骨科醫生擁有人工關節的部份經銷權,可以透過銷售總髖關節或膝關節植入物給醫院而從中獲利。[7]

根據媒體公司《今日美國》對美國政府國家醫療從業者數據庫公共使用檔案的分析,單從2005到2013年,已經有超過1,000名醫生支付了賠償,尋求與申訴人和解,以結束涉及不必要或不當程序的外科醫療事故。[8] 美國有為了利益而執行不必要手術的醫生,不過其實也有不少有良心的醫生,骨科醫生James Rickert發起了一個名為「道德說服」運動,勸說他的同僚停止為了解決財務壓力而進行不必要手術。[9] 〈從非牟利到非常牟利的醫療業〉一文已探討過美國醫療制度如何由服務有需要的病人到以利益考慮為優先,甚至將金錢置於患者的需要之上,這與美國醫院管理人員的數量顯著增加有關,醫生與醫院管理人員的比例,是1比10,而醫院早已建立了一套商業運作模式。有研究結果顯示,典型的美國醫院在照顧需要住院的病人時,例如治療心臟病發作或嚴重感染的患者,醫院難以獲得可觀的利潤,營運醫院的巨大經費必須依賴非緊急(選擇性)的手術,例如透過骨科和脊椎手術方面的利潤,難怪連《美國新聞》雜誌排名榜上的精英醫院,也會做大量不必要的手術。[10]

在美國,較為普遍的不必要手術包括:剖腹生產(C-sections)、脊椎融合(spinal fusion)、關節鏡半月板部份切除膝關節手術(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cectomy knee surgery)、靜脈過濾器(vena cava filters for blood clots)、心臟血管成形術(cardiac angioplasty)、心臟起搏器(heart pacemakers)、子宮切除(hysterectomy)、脊椎體成型術(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sis)等。這裡並非說這些手術都是絕對「不必要」,真正的病人當然有必要接受這些手術來維持生命或保持生活質素,但正如上文提到,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其實不需要接受這些手術,進行手術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最佳或最有效的醫療選擇。[11]

醫生沒有受過訓練如何與病人一同尋求最佳的醫治方案,又或在龐大的醫療利益驅使之下,醫生進行了不必要的手術或治療,結果對當事人不但無益,甚至造成了傷害,除了前述的不必要手術,其實對跨性別人士,特別是小孩子,進行荷爾蒙治療,甚至性別重置手術,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跨性別治療也是一門大生意,撇除龐大的性別重置手術費用,當有關人士一旦決定改變原生性別,便意味著終身離不開醫生及藥物。[12] 醫生當中有人為了利益而隨便開出荷爾蒙藥,而由於涉及跨性別議題,令有關治療變得更為複雜,因為這牽涉了所謂政治正確及意識形態的爭辯,有持份者認為「救助」跨性別者生命的唯一方式,便是給予他們「性別肯定治療」,[13] 若有人敢反對「性別肯定治療」,大概會迎來謾罵之聲,一些被洗腦的醫生,相信開出荷爾蒙藥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一面倒的說法支持「性別肯定治療」,但這對跨性別人士來說並不是最佳的醫治方式。試問一下,若有人被告知需要進行一個不可逆轉的治療或大手術,向其他醫生尋求專業意見,在考量不同醫生的意見後才作出決定,這做法不是更安全及可取嗎?但在美國,只要兒科醫生一碰到有孩子表示,想要轉換性別,醫生便會轉介他給性別認同診所,這些性別認同診所的治療師,不會質疑孩子的想法,甚至可能只簡單詢問幾條問題,經過一兩次會面,便會把孩子送回診所,當中的醫生這時便會給孩子開出荷爾蒙藥,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三天時間。[14] 診斷過程如此簡單,難怪有研究人員發現,從2019年至2023年,全美共計有13,994名未成年人因性別焦躁症接受了醫療方面的治療,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孩子中有5,747人接受了更改性別的手術,包括乳房切除術或生殖器重置手術,另有8,579人接受了青春期阻斷劑(puberty blockers)和荷爾蒙替代療法,共計有超過60,000份處方被開出。[15]

即使沒有進行「手術」,單純使用藥物如青春期阻斷劑來轉換性別,孩子們還是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青春期阻斷劑可抑制雌激素和睪酮,這些荷爾蒙有助生殖系統發育,同時也會影響骨骼、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以骨骼來說,使用過青春期阻斷劑的孩子,比起正常老化的人群,有可能更早出現嚴重骨折的情況。[16] 另外,進一步使用cross-sex hormones(交叉性別荷爾蒙),原則上會導致孩子終身不育。很多接受了荷爾蒙治療的孩子,他們的精神狀況並沒有如性別認同診所所聲稱的變得更好,事實上沒有這一回事。[17]

明光社

或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很需要荷爾蒙藥,但變性可不是小事,只是一味「肯定」,沒有針對個人需要作出客觀的評估,草草讓孩子接受更改性別治療,結果讓不少青少年悔不當初。[18] Chloe Cole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她出生時為一位女生,12歲時未能適應青春期帶來的不適,她告訴父母她是男生,她其實只想表達她討厭青春期這種既陌生又辛苦的變化。她的父母帶她去給專業的醫生診斷,醫生立即要她使用青春期阻斷藥物,Cole認為自己成為了所謂性別肯定治療的受害者,倉促的診斷斷定她是跨性別者,並指她需要接受一連串藥物及手術治療,這些都讓她日後無法生育及乳養自己的孩子,她其後為此控告開出青春阻斷劑及荷爾蒙藥的醫生。[19] 專門研究跨性別青少年的心理學家Erica Anderson博士估計,將有更多年輕人會因為在他們的性別旅程中過早接受了手術,而為到醫療失誤提出訴訟。[20]

病人要信任醫生,但不能輕易信任草率及倉卒的判斷,在利益當前的醫藥業及醫療系統中,需要多學習多思想,謹慎選擇對病人生理或心理長遠來說都可以帶來好處的治療方案。


[1] 參Philip F. Stahel, Todd F. VanderHeiden and Fernando J. Kim, “Why do surgeons continue to perform unnecessary surgery?” Patient Safety in Surgery 11, no.1 (January 13, 201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34149/.

[2] Stahel et al., “Why do surgeons continue to perform unnecessary surgery?”

[3] Greg Licholai, “Combating the Growing Rate of Unnecessary Surgeries,” Forbes, August 2, 2023, https://www.forbes.com/sites/greglicholai/2023/08/02/combating-the-growing-rate-of-unnecessary-surgeries/.

[4] Vijay Yanamadala, “Solving the Epidemic of Unnecessary Surgery,” hlth. community, January 13, 2023, https://www.hlth.com/digital-content/hlth-matters/blog/solving-the-epidemic-of-unnecessary-surgery.

[5] Stahel et al., “Why do surgeons continue to perform unnecessary surgery?”; Licholai, “Combating the Growing Rate of Unnecessary Surgeries.”

[6] Heather Lyu et al., “Over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LoS One 12, no.9 (2017): e018197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87107/.

[7] Cheryl Clark, “Orthopedists’ Financial Conflicts Can Hurt Patients, Surgeon Says,” Medpage Today, April 9, 2015, https://www.medpagetoday.com/surgery/orthopedics/50601.

[8] Peter Eisler and Barbara Hansen, “Doctors perform thousands of unnecessary surgeries,” USA Today, WFMY NEWS 2, June 20, 2013, https://www.wfmynews2.com/article/news/local/2-wants-to-know/doctors-perform-thousands-of-unnecessary-surgeries/83-314160889.

[9] Clark, “Orthopedists’ Financial Conflicts Can Hurt Patients.”

[10] Licholai, “Combating the Growing Rate of Unnecessary Surgeries.”

[11] Frank Gallucci, “Unnecessary Surgery Lawsuits: What you Need to Know,” Plevin Gallucci, October 14, 2024, https://www.plevinandgallucci.com/unnecessary-surgery-ohio/; Hallie Levine, “4 Medical Treatments that are sometimes unnecessary,” Consumer Reports, August 30, 2022,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health/medical-treatments-procedures/medical-treatments-that-are-sometimes-unnecessary-a3617593905/.

[12] The College Fix,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aught reaping in big money from transgender surgeries,” YouTube, September 26, 2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VDhX1KlCs; Sydney Watson, “How the medical industry is profiting off transgender people (it's a money-making racket),” YouTube, June 1,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Qi02uHKFU.

[13] David Oliver, “Gender-affirming care is life-saving, research says. Why is it so controversial?” USA TODAY, November 1, 2023, https://med.fsu.edu/sites/default/files/news-publications/print/Trans%20people%2C%20gender-affirming%20care_%20Why%20medical%20discussions%20fraught_0.pdf; Kareen M. Matouk and Melina Wald, “Gender-affirming Care Saves Lives,” Columbia, March 30, 2022, https://www.columbiapsychiatry.org/news/gender-affirming-care-saves-lives.

[14] Triggernometry, “The Dark Truth: What happens at a Trans Clinic?” YouTube, June 15, 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19IjK3ELA; The Daily Signal, “‘My Childhood Was RUINED:’ Detransitioner Chloe Cole Talks About Trans Procedures,” YouTube, July 28, 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GgR3W_jjg.

[15] Rikki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medical group claims: Treated like guinea pigs,” New York Post, October 8, 2024, https://nypost.com/2024/10/08/us-news/over-5700-americans-under-18-had-trans-surgery-from-2019-23/.

[16] Megan Twohey and Christina Jewett, “They paused puberty, but is there a cost?”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4, 2022, https://www.nytimes.com/2022/11/14/health/puberty-blockers-transgender.html.

[17] Triggernometry, “The Dark Truth,”; The Daily Signal, “‘My Childhood Was RUINED’.”

[18] Robin Respaut, Chad Terhune and Michelle Conlin, “Why detransitioners are crucial to the science of gender care,” Reuters, December 22, 2022, https://www.reuters.com/investigates/special-report/usa-transyouth-outcomes/.

[19] 詳見吳慧華編:《吾男吾女——性別的變與不變》(香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24),頁76;CBN News, “18-Year-Old to Sue Over ‘Grossly Negligent’ Transgender Treatment in Potentially Groundbreaking Case,” YouTube, December 13, 2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VpTFUAsBA.

[20]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魷魚遊戲2》的跨性別爭議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7/12/2024

2021年韓國劇集《魷魚遊戲》全球爆紅,第二季已在12月26日登陸串流平台。劇集早前舉行發佈會介紹參演演員及角色卻引來一陣爭議。事緣導演在第二季中加入了一位跨性別女性(男跨女)角色,該角色的形象正面,並由一位順性別的男演員飾演,有人就認為這個角色應該由真實的跨性別人士來飾演。類似的言論其實不會令人感到陌生,在美國的荷里活,這類訴求更是常態。

十多年來,荷里活高舉多元文化,為求政治正確,電影劇集的選角在種族、性傾向、性別認同上都會努力呈現「多元」。種族外表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由黑人飾演黑人角色、白人飾演白人角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白人塗黑臉(Blackface)模仿黑人在西方社會更是一大禁忌。而飾演性小眾角色的演員本身是否必須具備性小眾身份呢?有人就認為由異性戀演員飾演同性戀角色,或由順性別演員飾演跨性別角色,會剝奪性小眾演員參演的機會,是電影產業「異性戀霸權」的展現。因此不少非性小眾演員在輿論壓力下會辭演性小眾角色。

跨性別演員有相關角色的真實體驗,但這不應是選角的首要考慮。因為演員的工作就是將自己代入另一個身份,就算是自己從未體驗過的身份,也要將之演活出來。演員未曾經歷喪偶,也可流露出喪親之痛;正常體格和智力的演員,也能演活有身心障礙的角色。但為何當角色一旦涉及性小眾身份,就必須矯枉過正地視演員的性小眾身份比其演技和知名度更重要呢?

若非性小眾演員不可飾演性小眾角色,性小眾演員又是否可以飾演非性小眾的角色呢?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1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1/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美國大選前夕,右翼政治非牟利組織 CatholicVote自2024年9月16日起,在幾個選舉競爭激烈的搖擺州,如賓夕凡尼亞州、密歇根州、內華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發放一條30秒的影片廣告,主要指責副總統兼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支持使用納稅人的錢,即透過聯邦醫療補助計劃,為兒童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包括切除子宮、乳房和變改性別的手術。[1]

2024年9月26日,一班老師及家長在美國加州的Cupertino 聯合學區(CUSD)的學校董事會議上,就一名在Dilworth小學任教的跨性別教師,在8月時與一位四歲學生討論相當敏感的性別認同話題而作出了討論,事件讓社區陷入了分歧。

CUSD 的員工Crystal Hamilton解釋,與性別認同相關的主題是 CUSD 中學階段「人類成長與發展單元」的一部份,父母可以選擇不讓他們的孩子參加這些討論,不過,她指出該位在Dilworth任教的涉事老師,並未提供這個選項。她又指,員工是不允許在課堂上表達個人的政治和信仰,而表達政見的行動只可以在工作時間以外進行。不過,也有多位CUSD員工在會議上捍衛他們的跨性別同事,Susan Hanson稱她因看到社區內的成員擾亂了CUSD教師所創造的「安全和包容的環境」而感到「不安」。CUSD發人表示,雖然學區無法對涉事教師的個人問題發表評論,但可以向家長保證,已立即採取行動來回應家長的關切,並確保任何未來的教學材料會與學區目標、課程目標和學術標準相符,同時內容亦適合孩子的年齡。[2]

位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學區的學校有一政策,規定學校的工作人員「不應向他人透露有可能揭示學生的跨性別身份或性別不確定的表現」,除非法律上要求,或有關學生授權對外透露有關事宜。此外,政策還指出,工作人員應使用學生的法律姓名和與其出生性別相對應的代名詞,除非學生或其父母另有指示。這一政策旨在保護跨性別學生的私隱,並尊重他們的性別認同。

在2021至22學年,一位學區內學生的家長反對孩子要求學校工作人員使用與他性別不符的名字來稱呼他。校長回應說,有政策要求學校工作人員按學生要求的名字來稱呼他們,並指政策要求工作人員要為孩子的選擇保密,故不可向家長透露有關事宜。該位家長據稱說服孩子重新使用其出生姓名和與性別相符的代名詞。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亦告訴該位家長,他們會遵從相關的要求。然而,該家長懷疑學校工作人員可能因政策所提供的學生隱私權而撒謊。最終,該家長對學區提起訴訟,指控該政策違反了新罕布什爾州憲法。2024年8月30日,新罕布什爾州最高法院的裁決維護了學區政策,裁定提訴的家長敗訴。[3]

一位來自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鹽與光浸信會的牧師,為到女兒在2024年6月在公立圖書館接觸到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書籍感到擔憂及不滿,他認為這些書籍不符合基督教的價值觀。隨後,有教會人士與他討論建立一間學校,於是他決定參與創辦一間免收學費的學校——第一原則學校。這所學校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強調傳統家庭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下成長。

這位牧者名叫Justin Walker,他表示,這所學校將專注於基督教信仰的教育,並希望能為家庭提供一個替代選擇,讓孩子們能夠接受符合其信仰的教育。這一舉措在社區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涉及教育內容的多樣性、言論自由以及家長在教育中的權利等議題。整體而言,這一行動反映了對當前社會文化變遷的回應,以及對教育內容和方向的關注。這一所學校在2024年9月4日正式開學,校方接受公眾人士報讀,不限於鹽與光教會的會友。學校初期有65名學生和多名教職員,現時提供幼稚園方面的課程,將會提供小學課程,以至於中學和高中課程。[4]

202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下級法院裁定,Masterpiece Cakeshop及其擁有者Jack Phillips因在2017年拒絕為男跨女人士Autumn Scardina製作一個粉紅色配藍色糖霜蛋糕,慶祝他的生日及跨性別身份,侵犯了他的權利,Phillips需要支付500美元的罰款,Phillips在2023年決定上訴。與此同時,Phillips亦入稟聯邦法院,指控民權委員會及該州的民權部門基於他的宗教信仰作出歧視。本身是律師的Scardina曾試圖介入該案件,但被法院駁回。該案件於2019年和解,兩個機構同意停止跟進Scardina的歧視申訴。

2024年10月8日,該州最高法院以4比3,裁定根據科羅拉多州反歧視法,在2019年經過早期行政程序後,Scardina無權對有關麵包師提出訴訟。[5]

有媒體在2024年10月報道,有研究人員發現由2019年至2023年,美國共計有13,994名未成年人因性別焦躁症而接受過醫學方面的治療。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孩子中有5,747人接受了性別重置手術,當包括乳房切除手術或生殖器重置手術,有8,579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或荷爾蒙替代療法,總共有超過60,000份處方被開出。[6]

新西蘭體育部長Chris Bishop表示,他已要求政府機構新西蘭體育(Sport New Zealand)更新兩年前的指引,該指引鼓勵跨性別運動員以其認同的性別參加業餘水平的比賽,他們亦毋須證明其身份或為其身份提供任何理據。此舉被指是因為有奧運選手批評該原則忽視了女性運動員的權利,並損害了公平性和安全性。[7]

明光社

Fenix FC足球隊的所有隊員都是女跨男人士,球隊在2024年9月在西班牙第五級地區聯賽中首度亮相,成為了歐洲首支獲得聯盟地位的全跨性別球隊。[8]

德國聯邦參議院在2024年5月通過《性別自決法》,容許年滿18歲人士毋須提交醫療證明或得到法院的許可,便可向政府部門申請更改官方文件上的姓名及性別,每年可更改一次。14至18歲人士申請更改性別,須獲家長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如未獲有關人士同意,在家事法庭的准許下申請人亦可更改性別。未滿14歲申請人,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提交申請。有關法例已於11月1日在德國正式實施。[9]

2024年10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與關注LGBTQ權益的人士會晤,展開了一場長達 80 分鐘的私人會議,參加者包括一位有與 LGBTQ 人士合作的天主教修女、一位跨性別社群成員,以及一位美國醫生,他協作經營一所為成年人提供荷爾蒙治療的性別肯定診所。關注LGBTQ權益人士要求天主教會推翻禁令,不再禁止性別肯定治療,有關治療是為希望更改性別的人士而設的。[10]

2024年10月16日,意大利參議院在進行長達七小時的辯論後,通過了一項法案,該國人民如在國外透過代孕服務生育孩子,將面臨最高刑罰兩年的監禁,以及最高可達100萬歐元的罰款,有關法例已生效。[11]

2024年11月12日,俄羅斯國會下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允許性別重置,即變性的國家收養俄羅斯兒童。遭到禁止收養俄羅斯兒童的國家,是允許「透過醫療手段變性,包括使用藥物」,或允許個人在官方身份證件上更改性別的國家。俄羅斯國會下議院議長Vyacheslav Volodin曾表示:「有了這項法律,我們就能保護孩子,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不會落入允許同性婚姻和變性的國家。」法案已於11月20日獲上議院通過,總統普京在11月23日簽署了法案,使之成為法律。[12]

2024年10月4日,歐洲聯盟最高法院裁定,羅馬尼亞拒絕承認擁有英國及羅馬尼亞國籍的女跨男人士Arian Mirzarafie-Ahi變性後的性別,是侵犯了她的權利,並違反了歐洲法律。

該案件涉及歐盟法律的自由流動和公民權利問題,2021年案件在羅馬尼亞法院被提出,並於2023年轉介至歐洲聯盟法院。Mirzarafie-Ahi於2008年移居英國,並在2016年獲得英國國籍,該年她亦開始變性。英國在當時仍是歐盟成員時,英政府向她頒發了性別認可證書。不過,羅馬尼亞當局在2021年拒絕承認她的新姓名和她更改了性別,稱英國已不再是歐盟成員,要求她遵循該國程序處理更改性別的申請。在10月4日的初步裁決中,歐洲法院裁定,羅馬尼亞必須承認並更新其他歐盟成員國發出、合法變更性別的文件,而毋須有關人士進行額外的程序。[13]

根據泰國官方《王室公報》(Royal Gazette)在2024年9月24日的報道,泰王哇集拉隆功已簽署了婚姻平權法案,使它成為法律,在報道刊登在《王室公報》後120天,有關法律將會生效,這會使泰國成為東南亞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14]

 

本地

2024年9月22日,Pink Dot HK一點粉紅活動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15]

房委會公屋及居屋計劃因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認為有關人士不符合申請資格,有男同志先後入稟法院以推翻房委會決定,高等法院原訟庭先後裁定同志方勝訴。房委會就兩宗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2024年10月4日,法院展開聆訊。房委會代表律師指房屋政策配合提升人口增長,同性配偶生育成本較高,申請公屋、居屋時不應與異性配偶放在同一類別考慮。有法官質疑,異性配偶也未必生育,且女同性戀者雙方都可生育,質疑因生育能力阻礙同性配偶申請公屋是否合理。代表同志方的律師則提出,結婚不代表會生兒育女,異性配偶不一定能生育,而同性配偶亦可透過人工受孕或領養方式孕育下一代,因此房委會制定的政策不應以生育能力作為指標。[16]

另外,有男同志就本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律政司就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案件在2024年10月8日開審。律政司的代表律師陳詞時指,家事法規定異性伴侶婚後有贍養責任,但同性伴侶不能在香港註冊結婚及沒有贍養責任,故兩者並非合適的比較對象;同志一方的代表律師則指,同性伴侶在結婚以後同樣有道德責任去支援另一半的財政,故贍養責任不足以成為區分同性和異性伴侶的理由。[17]

就上述三宗有關同志權益的案件,終院在11月26日一併頒佈裁決,裁定男同志一方勝訴。[18]

(資料截至2024年11月26日)


[1] Brian Fraga, “CatholicVote ads claim Harris backs tax-funded gender surgeries for children.”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September 23, 2024. https://www.ncronline.org/news/catholicvote-ads-claim-harris-backs-tax-funded-gender-surgeries-children;〈兒童變性手術爭議延燒! 天主教團體廣告猛攻賀錦麗〉,自由時報,2024年9月16日,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01581

[3] Holly Ramer, The Associated Press, “Transgender kids have a right to privacy from parents, U.S. court rules.” Global News, August 30, 2024. https://globalnews.ca/news/10727259/transgender-kids-right-to-privacy-parents-u-s-court-rules/; https://news.justia.com/nh-supreme-court-upholds-school-policy-protecting-transgender-students/.

[4] Tré Goins-Phillips, “Church Launches Tuition-Free School After Public Library 'Pushes' LGBT Books on Pastor's Daughter.” CBN. 19 September, 2024. https://cbn.com/news/us/church-launches-tuition-free-school-after-public-library-pushes-lgbt-books-pastors-daughterhttps://saltandlightbaptist.org/school/faq/.

[5] Marisa Sarnoff, “Masterpiece Cakeshop owner of Supreme Court fame notches another win, this time after refusing to bake cake celebrating transition of transgender lawyer.” Law&Crime, October 9, 2024. https://lawandcrime.com/high-profile/masterpiece-cakeshop-owner-of-supreme-court-fame-notches-another-win-this-time-after-refusing-to-bake-cake-celebrating-transition-of-transgender-lawyer/; Nate Raymond, “Colorado court ducks deciding if baker could refuse to make LGBTQ-themed cake.”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legal/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if-baker-could-refuse-make-lgbtq-themed-cake-2024-10-08/.

[6] Rikki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medical group claims: Treated like guinea pigs.” New York Post, October 8, 2024.  https://nypost.com/2024/10/08/us-news/over-5700-americans-under-18-had-trans-surgery-from-2019-23/; https://stoptheharmdatabase.com/.

[7] Ian Ransom, “New Zealand to update inclusion guidelines for transgender athletes.”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new-zealand-sport-minister-calls-change-guidelines-transgender-athletes-2024-10-09/.

[9] “German upper house passes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 law,” DPA,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4, https://www.yahoo.com/news/german-upper-house-passes-gender-130018509.html; 〈德國「性別自決」法案生效 一年可「變性」一次〉,星島頭條,2024年11月3日,網站: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97923/%E5%BE%B7%E5%9C%8B%E6%80%A7%E5%88%A5%E8%87%AA%E6%B1%BA%E6%B3%95%E6%A1%88%E7%94%9F%E6%95%88-%E4%B8%80%E5%B9%B4%E5%8F%AF%E8%AE%8A%E6%80%A7%E4%B8%80%E6%AC%A1; Steven Paulikas and Zana Çobanoğlu, “Self-Determination Act Creates New Rights for Transgender People in Germany,” American-German Institute, June 24, 2024, https://americangerman.institute/2024/06/self-determination-act-creates-new-rights-for-transgender-people-in-germany/;  “Declarations under the Self-Determination Act,” German Miss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ccessed November 28, 2024, https://uk.diplo.de/uk-en/02/naming-law/declarations-under-the-self-determination-act/2683156.

[10] Joshua McElwee, “Pope urged at LGBT meeting to reverse church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Reuters. October 14,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ope-urged-lgbt-meeting-reverse-church-ban-gender-affirming-care-2024-10-12/.

[13]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Reuters. October 5,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romania-infringed-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2024-10-05/;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U.S. News, last modified October 5, 2024,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4-10-05/romania-infringed-on-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

[14] 〈泰王簽署婚姻平權法案 明年1月起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明報》,2024年9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9A%9B/article/20240925/s00005/1727241285595

[16] 〈官質疑房委公營屋谷生育對同性不公 同志房策平權案終極上訴 押後裁決〉,《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0月5日;〈房委會就同性伴侶權利提六項法律問題 終院聽畢雙方陳詞擇日宣判〉,香港電台網站,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73269-20241004.htm;〈房屋政策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房委會提終極上訴 終院擇日頒判詞〉,法庭線,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6%88%BF%E5%B1%8B%E6%94%BF%E7%AD%96%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88%BF%E5%A7%94%E6%9C%83%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7%B5%82%E9%99%A2/

[17] 〈同志遺產平權案政府終極上訴押後裁決〉,星島日報,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390148/%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5%B9%B3%E6%AC%8A%E6%A1%88%E6%94%BF%E5%BA%9C%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6%8A%BC%E5%BE%8C%E8%A3%81%E6%B1%BA;〈遺產條例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政府終極上訴指正研替代框架不宜「斬件式」改定義〉,法庭線,2024年10月8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9%81%BA%E7%94%A2%E6%A2%9D%E4%BE%8B%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94%BF%E5%BA%9C%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同志遺產平權案 政府上訴至終院〉,大公網,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4/1009/1018635.html

倒行逆施的德國《性別自決法》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07/11/2024

德國《性別自決法》剛在11月1日正式實施,勢必為德國社會帶來嚴重的衝擊及深遠的影響。根據新法,德國人可以每年一次更改其姓名和性別,而毋須提供醫療證明或法院判決,只需支付約38歐元的手續費便可。最終性別變更的程序大幅簡化,取代了以往須提交至少兩份精神科醫生評估的要求。

此法例由通過到現在其實已經一段日子,一直未見很多反對的聲音,現在終於見到各界起來表示憂慮。聯合國在法例實施的前兩天(10月30日)公開表示此法例可能會削弱婦女及女童的安全、隱私等基本人權,特別是那些曾受男性暴力侵害的女性。此外,新法禁止他人披露跨性別者的原來性別和姓名,聯合國認為這會影響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其實,此法例更會嚴重引致社會、家庭的不和諧、不信任,法例允許14歲以上的青少年自行提交性別變更申請,雖然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但若父母不同意,青少年可以向家庭法院申訴,法院可能會基於兒童的利益而批准轉變性別的要求,剝奪了父母的監管權。德國精神分析學家Bernd Ahrbeck教授更質疑,社會既然認為兒童不能抽煙、喝酒、開車,但為何他們從14歲起便可以自己決定性別?他指有精神分析學家提出,許多兒童性別認同的問題會隨著時間而改善,約80%至85%兒童性別焦躁的狀況便隨著時間過去而自然消失。有些政黨亦批評,國家對兒童和青少年的保護功能被忽略,罪犯可能會利用這一法例以新身份逃避法律制裁,法律有機會被濫用。

自新法實施後,這些遲來的憂慮此起彼落,但總比沉默不語,讓婦女、女童遭受嚴重的暴力侵害才後知後覺好。法例已經實施,相信德國將要走上一條艱難的道路。


參考資料:

https://www.dw.com/zh-hant/德國性別自決法正式生效-簡化更改性別程序/a-70659485

https://www.zdf.de/nachrichten/politik/deutschland/selbstbestimmungsgesetz-transgender-transsexuell-100.html

https://www.bpb.de/kurz-knapp/hintergrund-aktuell/555990/1-november-selbstbestimmungsgesetz-tritt-in-kraft/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4/10/1133046

向未成年變性手術說「不」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6/09/2024

西方國家對跨性別議題的開放,已經去到政治及商業的層面,儘管父母起來遊行反對,這種文化已落地生根,難以抗衡。本週二,有美國的檢察長寫信質疑大型醫療組織以政治理由犧牲兒童的福祉,以誤導與欺騙的手段去支持兒童及青少年性別確認護理(gender affirming care)。

在西方的社會,一些學校會以兒童福祉作為旗號,瞞著家人帶學童去變性,他們認為這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權,背後其實也在支持整個變性醫療行業的發展。最近從一個在香港的中德家庭聽到一個真實故事,令我反思甚麼是兒童福祉、兒童權利,亦體會到中西文化的分別。朋友是一名德國籍父親,他帶兒子去參加衛生署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牙醫當時發現兒子有兩隻蛀牙,便詢問父親應如何處理,父親尊重兒子的意願、決定及人權,於是讓他自己決定。最後,兒子怕痛,選擇不補牙,也不洗牙。母親是香港人,她一直以為兒子牙齒健康,所以當天毋須進行任何療程。後來,兒子蛀牙的情況愈來愈嚴重,那時她才知道當天父子倆是白行一趟,白白放棄了及早的牙科保健治療。然後,母親沒有問兒子的意願,便帶他前往私家牙醫診所,希望他能在仍可挽救時修補牙齒,當然她要額外再付數千元的費用。可知道,若蛀牙不處理,可以導致永久失掉牙齒,嚴重的更會影響其他健康的牙齒,最終達至不可挽回的局面。若你是學童的父母,你會支持父親還是母親的做法?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希望能在事情可挽回時幫助孩子,孩子還小,他們未有足夠人生閱歷去前瞻一幅未來的圖畫,未能預知不可挽回的嚴重性。在西方,愈來愈多曾經進行變性手術的學童在長大後後悔,但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能向法庭提出訴訟。這種在未成年便把健康的性器官切除的手術是對學童的嚴重虐待,但願香港能夠守得穩,不會被這些文化入侵。


參考資料:

Becca Savransky. “Idaho AG Raúl Labrador calls pediatric association ‘shameful’ over gender-affirming care.”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5, 2024. https://ca.news.yahoo.com/idaho-ag-raul-labrador-calls-004934220.html.

奧運性別爭議的背後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4

2024年巴黎奧運會已圓滿落幕,當中女子拳擊比賽項目出現了性別爭議,阿爾及利亞選手哈莉芙(Imane Khelif)和中華台北選手林郁婷在她們所屬的級別拳賽中取得冠軍,但外界對她們的性別有所質疑,因二人在過去的賽事中曾被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參賽資格,會方稱二人有XY染色體,不符合參加女子比賽的標準。

國際奧委會(IOC)對參賽選手的性別狀況有其指引,認為所有人,不論其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性別變異(sex variations),應在安全且無偏見的環境中,並以最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組別參與比賽。但不同體育協會可自行制定男女組別的參賽資格標準,以確保同一組別內的任何運動員都不會面對不公平和擁有不成比例的競爭優勢。因此,本屆巴黎奧運有多項賽事都對跨性別運動員設下了門檻:划艇賽事的要求被指為近乎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性賽事;田徑、游泳、欖球、板球、單車項目,跨性別選手須在青春期前完成性別轉換(transition)才能參加女子組別賽事;三項鐵人、網球和射箭項目則要求選手的睪酮水平在指定標準以下。[1]

國際拳擊總會因著某些問題被國際奧委會撤銷承認其官方地位,因此由上屆東京奧運開始,奧運拳擊賽事都由奧委會成立的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沿用了2016年里約奧運對跨性別運動員的規定,[2] 跨性別女運動員(即生理性別是男,性別認同是女)毋須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也可以參加女子組賽事,但體內睪酮在比賽前12個月內及比賽期間不可高於10 nmol/L。[3]

在本屆奧運的拳擊賽事中,對於兩位備受爭議的女性拳擊選手,奧委會並不會考慮她們是否有XY染色體,只要她們的護照顯示其性別是女性,便具備參與女子拳擊比賽的資格。[4] 早在2011年11月,奧委會已宣佈棄用以睪酮檢測結果作為參賽標準的框架,因此她們亦不用接受睪酮測試。至於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賽事是否公平,可參閱筆者所寫的〈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5] 但其實今次爭議並不涉及跨性別運動員參賽。

兩位拳擊選手都不是跨性別人士,她們由出生一刻開始都是以女性的身份生活。但她們二人的外表是比較男性化,如果單憑外表,相信有人會誤會她們是男性。國際拳擊總會沒有進一步拿出她們體內有XY染色體的證據,大眾也不能斷言兩位選手的身體狀況如何。但在科學上,女性體內是否有可能存在XY染色體呢?

人體的第23對染色體是性染色體,一般來說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女性體內應該不會出現XY染色體的,但其實有例外的情況,性發育障礙(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會令女性體內出現XY染色體。

性發育障礙是指一系列染色體及基因異常所引致的性別發育異常狀況,包括10多種病症,包括我們日常提及的雙性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涉及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影響胎兒發展和日後的成長。5α-還原酶缺乏症(5-alpha-reductase deficiency)是其中一種性發育障礙,患者的性染色體是XY,但因基因突變而未能產生其中一款5α還原酶SRD5A2,而該款5α還原酶的作用是將睪酮轉化為DHT,而DHT在胎兒成長期間會使陰莖和陰囊(即外生殖器)發育成形。因此5α-還原酶缺乏症患者出生時,由於其下體表徵看似一般女嬰,所以會被當為女性照顧。到青春期時,另一款還原酶SRD5A1正常運作,便會製造出大量DHT,原本的女孩身體會發育為成年男性身體,患者到了此時才發現自己患有5α-還原酶缺乏症。因此,雖然出生證明顯示其性別是女性,但患者的體內會有XY染色體,睪酮水平也會比一般女性為高。

另一個出現在XY染色體人士身上的性發育障礙,是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6] 由於雄激素受體基因的變化,影響身體對雄激素(androgen)作出反應。部份患者對雄激素完全沒有反應(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其外生殖器發展成女性的性徵,因而被當為女性照顧,但其體內既沒有子宮及卵巢,兼有睪丸在其腹腔中。部份患者對雄激素有部份反應(partial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根據反應的程度外生殖器會發展成介乎男性與女性之間,故有可能被視為男性或女性撫養。

因此,一個出世紙顯示其性別為女性,也一直以女性身份生活的人,體內也有機會存在XY染色體。而其他性發育障礙的狀況,也會令XX染色體人士的外生殖器發展成男性的性徵,令患者被視為男性撫養。雖然情況算是罕見,但在全球人口中,性發育障礙的患者也有一定數目,社會應如何看待他們的性別,按出生文件、性染色體,還是按他們的意願來劃分呢?

性發育障礙人士有參與運動競賽的權利,另一方面,性發育障礙的女運動員體內睪酮比一般女性高,雖然個別運動項目對運動員體內睪酮水平有所限制,但仍有可能構成不公平的情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有待社會尋求共識。


[1] Lucy Middleton, “Which sports will allow trans athletes at the Paris Olympics?” Context, last modified July 4, 2024, https://www.context.news/socioeconomic-inclusion/which-sports-will-allow-trans-athletes-at-the-paris-olympics.

[2] “Joint Paris 2024 Boxing Unit/IOC Statement,”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st modified August 2, 2024, https://olympics.com/ioc/news/joint-paris-2024-boxing-unit-ioc-statement.

[3] “Rio 2016: Olympic body changes transgender guidelines,” CNN, last modified January 25, 2016, https://edition.cnn.com/2016/01/25/sport/transgender-olympic-athletes/index.html.

[4] Graham Dunbar, “Sex eligibility rules for female athletes are complex and legally difficult. Here’s how they work,” AP, last modified August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ex-eligibility-tests-female-athletes-07572d23d409126a8e069cb0bced1706.

[5] 張勇傑:〈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燭光》,第139期(2021年7月):16–17,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1日)。

[6]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MedlinePlus, last modified April 1, 2024, https://medlineplus.gov/genetics/condition/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

從奧運看網絡資訊如何影響用家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24

網絡資訊傳遞迅速,我們接觸的訊息實在很多,一些資訊發放者為了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並期望網民火速瘋傳出去,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以扭曲事實、挑撥離間等技倆,來激起網民的情緒,令他們繼而回應或轉發,也令訊息在網絡擴散。剛過去的奧運會,便出現了一些牽動網民情緒的爭議事件,可在此作為例子討論。

事件一:拳擊運動員疑似變性人事件

今屆奧運會賽事其中一項備受矚目的事件,涉及性別方面的爭議。網絡曾傳出兩位女拳手、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哈莉夫(Imane Khelif)及來自中華台北的林郁婷為生理男性,二人變性後參與奧運會。消息容易讓人感到憤怒,認為這對二人的對手造成不公平及嚴重傷害。不少網民沒有去弄清楚國際拳擊總會(IBA)的性別測試與國際奧委會(IOC)以護照等官方文件作為辨別選手性別方式的差異,[1] 在聽到《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羅琳和富商馬斯克的立場以後,就一口咬定哈莉芙和林郁婷為「男人」,讓兩位拳手變成眾人攻擊的對象。

筆者在事件中,同樣與網民經歷了一次掙扎:因著擔憂參賽者的安全,認同男、女的體能、肌肉量及爆發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心感讓性別不同的選手在如此規模的世界大賽上對打實在不公平,所以在閱讀網上傳來的訊息後就感到不安,並對奧委會的安排感到憤怒。亦因著心中的這些感受(不公平、憤怒)而想立即將收到的訊息傳開給親友,讓更多人去關注事件。

情緒被牽動,就更需要fact check事實查核)。只看網上社交媒體的訊息,筆者自覺仍未弄清兩位選手的原生性別。常識亦告訴我,單憑外表有時不能確定人的性別,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性格爽朗,且身形高大的女性朋友,真的「眼見不為實」啊。所以,好奇心讓筆者再去找多些資料,並等待有信譽的網媒及報社提供更詳盡的報道。衝動廣傳手上不確定的資訊不單沒有任何正面作用,更會令「網海」添亂,亦可能會對某些人造成不公平。

後來,不少本地、外地的傳媒相繼報道,涉事的兩位運動員有XY染色體,然而這不代表她們必然是男性,因為有小部份女性身上是會有XY染色體。當然亦包括極少數在生理上較特殊的雙性人,有時要一刀切並不容易。有說法指她們是天賦異稟,就如一些籃球員長得特別高,於體育世界中具有優勢。接著,筆者更了解到阿爾及利亞這國家是非常保守的國家,而選手哈莉芙的出生、成長及護照都顯示她一直以來都是女性,如果視她為男性或變性人,不容她參賽是不合邏輯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亦表示到奧委會不會參與出於政治動機的文化戰,並認為社交媒體上的仇恨言論和政治動機引發的辱罵是完全不可接受。[2]

明光社

事件二:體操選手疑遭隊友冷處理

另一爭議則涉及運動員懷疑因失誤而遭隊友冷待。今屆奧運中國男子體操隊參加團體賽時,因著其中一名隊員蘇煒德從單槓失手掉下來,令分數被拉低,最終未能奪金。有人從比賽片段中抽選了一幕,指蘇在失誤後,一人走到最側邊的椅子坐下,一直悶悶不樂, 而教練和隊友完全沒有上前安慰和鼓勵,更有批評指這種冷處理的模式「相當冷血」,「讓人震驚」,直指「國家、社會、群體,會對一個不想故意犯錯的運動選手如此無情……」[3] 筆者亦於社交媒體看到相同的說法,更有不少留言毫不留情地對教練、隊員作出批評,繼續借題發揮。

然而,資深新聞工作者林妙茵找回比賽片段重看,發現實況並非如那一張圖片所見,[4] 她指「蘇煒德失手後,走下場邊,教練隊友沒有笑臉相迎,但也不至於當他透明,有逐一拍拍他或握握手。他看來很失望內疚,徑自走到最側邊的椅子坐下。」而沒有人坐在他身旁的那一刻,就成為了截圖,也是因為該張截圖引發網民、網媒的連串推測和批評。

而蘇煒德隊友張博恆之後順利完成單槓項目,他回來與自己的教練隊友擁抱,他也有走到蘇的面前想抱他,但蘇卻不好意思。林妙茵更指出「中國隊其中一位隊員說『抱一個吧抱一個吧』,向蘇那邊招手喊他過來,還說了句『沒事!』蘇過來了,大家搭著他,擁成一團,張再拍拍蘇的腰……」筆者自己也重看了網上片段,[5] 發現林妙茵的說法沒錯,事件跟網民所傳的圖、所寫的文字不一樣。要貼近事情的真相,還是要自己去追尋,花時間看片段,而不是單靠網民分享。

廣傳的說法不一定是對的

現時,因著大數據的影響,社交媒體會因為有多人討論而把某些議題炒熱,讓更多人接觸這類資訊,而對類似話題感興趣的同溫層、迴聲廊會進一步令這類資訊流傳、發酵,它們會獲更多人認同以及「圍爐」討論。一些似是而非或偏頗的說法,傳了百遍、千遍,於網海中鋪天蓋地式廣傳,多看了就容易信以為真。想辨別真偽就應主動去尋找真相,費點勁去fact check尋找散落於網海某角落的真相


[1] MoGoPen:〈【誤導】巴黎奧運宣揚變性變態允許生理男性參加女子比賽?曲解說法〉,Line Today,2024年8月1日,網站: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WBY1ylX(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0日)。

[2] 〈奧運性別風波解構:為何台灣林郁婷等女拳手接連被質疑是男性?〉,BBC News 中文,2024年8月4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ports-69242123(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0日)。

[3] 徐詩詠:〈隊友2失誤被冷處理 中國體操「翻車後現場尬爆」畫面曝挨批〉,民視新聞網、yahoo!運動,2024年7月30日,網站: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隊友2失誤被冷處理-中國體操-翻車後現場尬爆-畫面曝挨批-152030594.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0日)。

[4] 林妙茵:〈從單槓跌下來後…〉,facebook,2024年7月31日,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lammiuyan/posts/pfbid02nbvUq8buASLjPUnjBJGXqxbw5mnPk57iSmFLfZWWzuzZYbgG8ACdfWx1g8dXC5DBl(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0日)。

[5] HOY免費電視77台及78台:〈巴黎奧運 賽事重溫|奧運體操 男子競技體操團體決賽|20240729|HOY TV|奧運HOY TV〉,YouTube,2024年7月30日,網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ycle2eI5Y&t=9718s(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0日)。

德國《性別自決法》勢必衝擊家庭及社會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6/09/2024

德國,很多人眼中的神學之地,因著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造就今天德國神學的發展,然而今天的德國教會已大不如前,影響力也極少。暑假時,去了一趟德國,跟數個德國、中國家庭見面,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大多不大嚮往現在德國的生活,原因有很多:難民潮、稅重、學童成績下降……而最多人擔心的是德國聯邦議院(下議院)在今年4月以374票贊成、251票反對、11票棄權通過的《性別自決法》,此法例將於兩個月後(11月)正式實行,隨著《性別自決法》實行的日子愈來愈近,難怪當地的家庭會感到不安。

目前德國,一直沿用1980年的《變性法》,跨性別者須經兩名精神科醫生評估及得到法院許可才可更改性別。然而,《性別自決法》實施後,任何人都不需要符合上述所提的要求,只要申請者自我感知認為自己是另一性別,每年都可以有一次機會,就可以用簡單的程序更改性別。成年人只需在轉換性別前三個月通知有關部門;年滿14歲的未成年人,須獲得法定代理人同意(通常指父母),然而即使不獲父母同意,德國的家事法庭在不損害孩子福祉的前提下,也可批准轉換性別的申請;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則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申請。

法例通過後,分別有德國人表達支持及反對的聲音。支持的聲音高呼:「跨性別人士終於獲得尊重與尊嚴。」然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是一項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法例,並將對傳統社會造成持續性的衝擊和破壞,原因如下:

首先,破壞家庭和諧。14至18歲的人可在法定代理人(通常指父母)同意下申請變性;未滿14歲的人,則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申請;5歲以下兒童可否提出申請完全由法定代理人決定。然而若不獲父母同意,德國的家事法庭在不損害孩子福祉的前提下,如認為孩子的健康受到威脅,父母的監護權便會被撤銷,而由家事法庭去決定。此外,新法例亦禁止任何人揭露跨性別人士的生理性別和舊有性別的名字,該禁令也適用於家庭成員,家人再也不可對外或與跨性別的子女談及此事。

由於新法例不單容許德國人輕易更改性別,也可以更改名字,儘管非跨性別人士,如為了犯案後脫罪,也可利用此法例而每年改名換「性」。此外,由於「改名轉性」不需要再向警察登記,警察對變性、改名的犯罪者有機會無跡可尋。雖然警察搜集證據時是不會受到新法限制,仍可以調查涉案者曾否更改性,但新法例不容許家人、朋友提起跨性別者原有的「性」及「名」,這會對調查構成一定阻礙,也極有可能被犯罪者濫用,將來德國的犯罪率必定提高。

除此以外,新法例對女性也造成安全感的危機。德國男性可隨意進入女性廁所、女性浴室等場所,只要他自稱是心理女性便可。若有人揭露跨性別人士的原有性別,令他感到難堪,他有權對揭露者作出控訴,揭露者更有可能要面對10,000歐元的最高罰款。故此,女性若在女廁等公共設施感到不安,要揭穿跨性別者其實是一位男士,將面臨法律的控訴。在維也納,一間只為女性開放的桑拿房曾出現跨性別女性的醜聞,當女性走進桑拿房,沒有想過會見到一位男士在裡面出現,並共處一室,她們都感到震驚。那位男士稱:「當救生員向我指出今天是女性桑拿日時,我只是向他展示了我的DGTI卡(跨性別者的身份替代卡),上面寫著我是女性。他仔細看了身份證,便把票賣給我,然後讓我進去。」他又明言,若他們不讓進去,他便會向該店提出起訴。

新法例容許每年更改一次性別,想像一下,一名男士在這一年希望進入女廁,他便申請成為女士。下一年,他可以因為其他原因,而恢復男士的身份。這樣的轉換,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只要你說心理上是那種人,便是那種人。這樣,政府將浪費更多社會資源來處理這些申請,一旦條例被人利用,每位德國人都有權及機會去申請「改名轉性」,那麼會令學校、政府部門、社會等造成很大的混亂。事實上,有國家在通過類似的性別法例後,便多了很多士兵宣稱自己是「女性」,以便獲得只有女士兵才有權享受的經濟福利。

現在,世界上已有約15個國家製定了類似《性別自決法》的法例,包括阿根廷、智利、馬爾他、丹麥、盧森堡、比利時、愛爾蘭、葡萄牙、冰島、新西蘭、挪威、烏拉圭、瑞士、西班牙和芬蘭。數目一直在上升之中,混亂的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若我們也生活在以上的法例下,相信我們都會憂慮,不會平安。


參考資料

“Trans Frau in Wiener Damensauna  – war es ein Satire-Projekt?.” 20 minutes. Last modified May 27, 2023. https://www.20min.ch/story/trans-frau-mit-penis-und-bart-sorgt-in-wiener-damensauna-fuer-aufregung-151615899430.

Chantal Louis. “Ampel beschließt Trans-Gesetz.” EMMA. Last modified April 12, 2024. https://www.emma.de/artikel/trans-gesetz-ein-historischer-skandal-340967.

“Bundesrat billigt Selbstbestimmungsgesetz Selbst über das eigene Geschlecht bestimmen.” Die Bundesregierung.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4.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themen/tipps-fuer-verbraucher/selbstbestimmungsgesetz-2215426.

吾男吾女——性別的變與不變 週年研討會精華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4/09/2024

2024年6月28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研討會,約有120人出席了聚會。當日的聚會得以順利完成,有賴各位講員不辭勞苦,在百忙中抽空預備簡報及為文集撰文,黃偉康博士更是自費從美國遠渡來港,特此致謝。另外,感謝旺角浸信會借出場地,以及同工們提供音響等支援,亦感謝當日蒞臨的參加者。現在讓我們重溫當日的精華片段。

 

張穎思博士

明光社

精神醫學哲學博士及香港註冊心理學家張穎思博士在「男女腦不同——再思同行路」的短講中用具體的生活例子闡明男性與女性的不同之處:女性找路的方式,傾向依賴地標、視覺空間記憶;男性則傾向靠移動的速度、方向及指南針等,推測所在的位置及找路。即使只是嬰兒,也已展現出男女不同,例如女嬰較喜歡看人臉,男嬰較喜歡看物件。專家透過分析男女兩性腦部功能活躍區域,普遍來說,女性的語言能力較好,而男性的邏輯性較佳;女性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高於男性的平均水平,男性則強於分析及處理數據。女性更擅長從長期記憶中提取訊息。另外,由於女性在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之間的連接較強,女性通常更擅長識別和處理個人或別人的情感。

 

姜雁慈女士

明光社

新造的人協會總幹事姜雁慈女士則與參加者分享到同行的意義是甚麼,她指出無論是男性或女性,他們都需要被了解及被聆聽,而身為同行者,需要明白當事人話語背後的真正意義,以及關心他們所關心的事情。例如曾有求助者對她說以後都不返教會,因為信仰讓她覺得自己「不男不女」,但當姜女士問到底,發現這位求助者可能因為覺得女性很弱,所以才想成為「男性」去保護女性,在耐心引導下,求助者亦願意祈禱。她提出了幾個成為同行者的元素,同行者透過檢視自己的角色及限制(check)、與當事人同在及接納(acceptance)他們、反思(reflection)他們的深層問題,以及關注他們各方面的成長指標(effectiveness),這樣便可以「從他的故事連結他的需要」。

 

在論壇的互動時段,在場參加者可以向兩位講員提問,而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則負責在論壇中擔任主持。有參加者都想了解變性人的腦部與其他人有沒有不同,張博士回應時指出,有一些研究顯示,一些年紀較輕並且想變性的女性,其腦部似女性,而一些較為年長才考慮變性的女性,其腦部則會似男性,這反映成長的過程會令人的腦部結構出現改變。尸而在接受輔導服務時,不同性別的跨性別者會否有不同的表現?姜女士分享到,她所服侍男士組別的組員(即生理男性有更改性別的想法),與一般男士不同,他們勇於表達自己,反而是女性組別的組員(有更改性別想法的生理女性),話語不多,也與一般女性的表現不同,因此,跟進女士組及男士組要有不同的方法。參加者中有一位婦科醫生,她分享到縱然跨性別者有服食荷爾蒙,若沒有進行變性手術,他們若遇到跟生理性別相關的醫療問題,適宜向有關的專科醫生尋求幫助。

明光社
 

李樹甘教授

明光社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發佈「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報告時指出,是次研究於2023年12月13日至2024年5月31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及滾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形式進行,共收到有效回應問卷789份,其中男女百分比為43.6%及56.4%,年齡層方面:18-25歲佔16.48%、26-45歲佔20.91%。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受訪者接受人權的話,相對會更接受已完成變性手術的人士。受訪者相對接受已經完成變性手術的人士從事個人接觸的工作(包括服務性、教育領域,以及家居服務工作),進入變性後性別的洗手間及參加另一個性別組別的運動。相對而言,受訪者較不接受未完成變性手術的人士,進入另一性別的洗手間及參加另一性別、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相比進入另一性別的洗手間及參加另一性別組別的運動,受訪者較為接受未完成變性手術人士以另一性別身份從事教育領域及需要與個人接觸的相關工作。基本上,信仰不大影響受訪者的接受程度。

 

陳永浩博士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回應研究報告時指出,變性不變性不是最大的問題,無論是信徒和非信徒,主要都是從人身安全及公平原則去考慮事情。然而,這是否表示,由於香港教會並不十分熱衷於現今性文化與不同性傾向的議題討論,以致令信徒未有太多意見?這便不得而知。總而言之教會以至社會,都應該給予會眾及公眾討論的機會,不應該避諱或逃避這個議題。以香港過去多宗關於變性或跨性別人士身份或婚姻案的判決來看,法庭顯然已代社會大眾決定了對「變性」及「跨性別」人士的接納度,這作法也會影響到大眾的接受程度。根據本研究的數據來看,公眾對公開討論似乎已經作好準備,有關跨性別者及變性人議題等相關的決定,實在應先由大眾多作討論,才能作出定論。

 
明光社
 

黃國維院長

明光社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黃國維教授,在「性別差異的神學意義」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神學家巴特曾將創世記一章27節提出的「神形像」和「男和女」作出的類比,他指出,神是三位一體的神,父子靈之間的關係,既然是三一神內裡的關係,也是所有受造物的關係之基礎,這關係先反映在聖子基督——「神本體的真象」——與人之間的關係,繼而呈現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就是「人按照神形像受造」之意思。人作為身體的存有,巴特強調身體上性差異(sexual differentiation)的重要性,男和女的關係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典範。人要尊重神所創造的獨特身體,性差異就是最核心的差異,亦賦有神學意義及倫理上的意義。

 

黃偉康博士

明光社

美國加州持牌執照臨床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則以「當『變性』不似預期——跨性別者的掙扎」為題主講,他提出了「ABC」預防方案,A是指到痛苦(Anguish),他指在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群體中,高度敏感的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佔的比例很高,他們敏銳的感官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傷害和創傷,所以首先要幫助當事人解決痛苦。B是信念(Belief),在孩子出現改變性別的想法之前,父母要鼓勵孩子學會批判性思維和清晰思考。C是社區(Community),當父母無法為孩子提供安全和庇護之所時,往往會有其他人接手「照顧」孩子,例如來自網絡社群的訊息會逐漸影響孩子。父母需要以關懷的態度接觸這些孩子或成年子女,而非拒絕他們,通常當情感需求能以健康方式獲得滿足時,性別轉移的慾望就會暫停甚至完全停止。

 

蔡志森先生

明光社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以「談的不是性別政治,而是常識」為題主講,他指出跨性別議題是香港及教會面前的一大挑戰,雖然是次研究並非隨機抽樣,但卻是很有誠意的研究,他希望大家可以對問題有初步的了解,而更重要的是藉著今次研討會,幫助大家思想社會及教會的層面該如何面對有關議題。他提醒參加者,必須正視性別議題引發的挑戰,當中包括:一、如何界定性別(變性的要求及更改身份證性別標記的準則);二、廁所、更衣室和安排(考慮加設性別友善/無障礙的設施);三、學校宿舍和營地安排;四、運動比賽/選美的分組安排;五、醫療上的分科/病房的安排;六、監獄/中途宿舍/庇護中心的安排;七、法律上/傳媒/日常生活對別人的稱謂;八、保險/年金/制服/假期(產假);九、丁屋的繼承/傳統權益/族譜上的安排。他希望大家可以從醫學、神學及社會政策等角度去理解及思想問題。

當運動變成了……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4/09/2024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終於落幕了。當人們以為,對比上一屆東京奧運,今次巴黎奧運因時差問題,大部份比賽都是在深夜進行,吸引度自然會被比下去時,原來大家還是很著緊香港運動員的表現,更會為得到獎牌的運動員歡呼喝彩——不過,今屆奧運會除了是運動員、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比拼外,還多了開幕禮中的爭議,以及男女運動員應該如何辨別,甚至連應不應為一個持不同政見的運動員打氣,也會成為大問題,這些爭議會否令運動項目變質?運動本身其實又變成了甚麼?

還記得上一屆東京奧運時,與大家分享了有關奧運會的起源和背後的故事。[1] 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之間,每四年一度,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的古希臘城市奧林匹亞(Olympia)舉行。與其說這是一場運動會,其實更像是一個祭神活動:由希臘眾神之首宙斯到諸神的慶典,都是活動的重頭戲,而在當時的奧運會中,除了各項運動比賽外,也有詩歌、舞蹈、朗誦等「文藝」比賽項目。現代奧運會開幕禮及閉幕禮上,升降奧林匹克會旗時演奏的奧林匹克會歌(Olympic Anthem),其實也是以歌頌希臘諸神為題。[2] 無怪乎今屆巴黎奧運開幕禮上,出現了戲仿「耶穌的最後晚餐」的一幕而引起批評時,主辦方也將之說成是模仿希臘神話中的「諸神的盛宴」了。[3] 但無可否認,這樣推說大家誤會了是頗為不負責任的,對觀眾來說,憑第一眼看見的印象,該場景的確是會令人聯想到耶穌與門徒最後晚餐的場景。

現代奧運會標榜仿效古代奧運會精神,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在2021年7月,國際奧委會正式通過將 “Communiter”(更團結)加入奧林匹克格言,成為第四個元素,使格言由原來三個字的拉丁文 “Citius, Altius, Fortius”變成了四個字的新口號,即英語的“Faster, Higher, Stronger – Together”(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4] 而在今屆奧運會上,也有很多運動員的感人故事。

自上屆奧運會首次將滑板項目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後,今屆奧運的滑板賽事仍然帶給大家驚喜:年紀輕輕就成為奧運金牌得主——14歲日本女選手吉澤戀,玩滑板也只是跟哥哥去玩,後來更培養出興趣來,既沒有贊助商、沒有專業培訓資源,自己也沒有使用手機的習慣(在人人手機的時代,這實在很罕見呢!),令她不了解自己已達國際賽的水平。直至上屆東京奧運看到滑板賽事,她才意外發現自己原來有參賽的實力。如是者,她「由無到有」,變成了金牌選手,就此成就了傳奇。[5] 但更傳奇的不只在爭奪獎牌,而是「志在參與」:在男子滑板公園賽賽事中,金牌由澳洲選手Keegan Palmer成功衛冕,但觀眾更想向一位「老人家」致敬:51歲滑板界傳奇人物,有份創立美國滑板協會,並於90年代起稱霸滑板運動,在極限運動會(X Games)23次奪得金牌的英國運動員Andy MacDonald,為了圓夢而出戰今屆奧運。他雖然在初賽已止步,但卻獲得全場觀眾致敬,他亦笑言:目標早已不是爭取金牌,而是「享受比賽的每分每秒」。[6]

而在乒乓球賽上,也有第六次征戰奧運的「開心嫲嫲」倪夏蓮,在女子單打比賽中,與中國運動員23歲的「世界一姐」孫穎莎上演「嫲孫大戰」。在比賽中,這位61歲的「不老傳奇」不只投入賽事,更是樂在其中:比賽中以花式轉身救球,休息時「飲啖可樂」(這在「斤斤計較」飲食營養成份專業運動員中實在不可思議),完賽時更與身為教練的老公情深一吻,讓這場比賽展現非一般的體育精神。比賽結果,當然是後輩勝出,但倪夏蓮卻分享到:「我第一個夢想是來(巴黎)奧運,第二個夢想是贏一場球,第三個夢想是跟孫穎莎打,我都圓夢了!開心!好開心呀……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我們不要放棄夢想,不要覺得老了就不行,我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7]

除了年齡不是追求夢想的障礙,就算失敗了,只要再起身,也可以再次帶著超越勝負的身段逐夢。貴為美國體操天后的Simone Biles就是其中的例子,[8] 身為美國全非裔運動員及個人全能體操金牌得主,她在上一屆東京奧運比賽時,因為「空中失感」問題(體操選手們在進行空中動作時失去了方向感,喪失對身體掌握的能力)而表現失準,她甚至要在自己的強項個人全能賽事中退賽,背負了「臨陣退縮」的污名。但經歷過失敗,克服了障礙,從巴黎奧運中再次躍起的她,可謂脫胎換骨,不只寫下三金一銀的佳績,更跨過了勝利得失,她先在巴黎奧運平衡木項目中失手,只能以第五名完成賽事,後在自由體操賽事中,以0.033分之差輸給巴西名將Rebeca Andrade,但她識「英雌重英雌」,視Andrade是勁敵更是好友。在頒獎禮上,Andrade上台的一刻,作為銀牌得主Biles與銅獎得主Jordan Chiles,一起向她「跪拜」,場面有趣之餘,更體現了超越勝敗的體育精神。[9] 同樣的感人場面,也發生在台灣羽毛球前「一姐」戴資穎身上,備受傷患困擾的她,在分組賽最後一戰中,被她多年的「宿敵兼好友」泰國選手依瑟儂擊敗。比賽之後,因知道這是戴的奧運告別賽,依瑟儂抱著戴資穎,相擁而泣,再一次感動了在場的球迷,留下經典的一幕。[10]

可惜的是,美麗的風景線始終有限,在現代奧運會復辦的數十年間,賽事本身已成為各國展現國力的場所,不少國家為著展現「運動強國」的「軟實力」,對於獎牌榜成績十分在意。而不少國民亦十分重視勝敗,當自己國家的選手勝出時沾沾自喜,到失利時則推卸責任,甚至使出了咒詛對手的手段。不禁令人想起羅家倫先生寫的一篇經典課文——〈運動家的風度〉,他提到運動所重,乃在運動的精神:古代希臘人以為「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而運動的精義,除了強身健體外,更有道德的意義,就是在運動場上養成人生的正大態度、政治的光明修養,以陶鑄優良的民族性。他由體育引申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做人要有服輸的精神,要成為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超越勝敗的心胸。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正是重要的運動精神之一,否則就要變成「悻悻然」的小人了。有風度的運動家能夠表現出「言必信,行必果」、「任重而道遠」和「貫徹始終」。一個世紀前的呼聲,「君子之爭」何時才能達成?[11]

奧運會本旨是高舉運動,崇尚超越一切政治,但其實運動從來都不能離開政治。一些國家和地區除了因戰亂而不能參賽或被制裁外,有些地區勝出了賽事,原來連「提也不可」。有網民留言直指「審查厲害,金牌唔報,報銀牌」,更有人譏諷這是「不能說的金牌」。[12] 而今屆香港「劍后」奪得第一金,由最初的萬人慶賀,體現香港精神,到後來被揭發她於攻讀法律碩士時,提交具相當政治立場的論文,一下子又惹來很多負評,她亦宣佈退役,更極速到馬會任職。使人感嘆,就是最純粹的運動競賽,原來都是政治掛帥。[13] 在香港從事運動員的第一天,就要進入體制,由運動項目是否得到認可,到教練、資源安排,以致能拿到何等級數的生活補助(當有人說「香港運動員好幸運」的同時,很難想像在今日香港,金牌運動員可能收到全球最高獎金的同時,亦有職業運動員因項目不被政府認可,以致是零收入的),都是由官方相關的體制架構定奪,這種狀況實在令人無可奈何。[14]

而今屆奧運比賽中的爭議,還包括了性別議題、公平的問題上。本為女兒身,被國際奧委會認可參賽資格,但之前卻未能通過國際拳擊總會(IBA)性別測試的阿爾及利亞拳手哈莉芙和中華台北選手林郁婷,分別在女子66公斤級及57公斤級拳擊比賽中奪得金牌,但比賽期間卻受到多方質疑。有人認為她們只是體質「天賦異稟」,也有人認為讓她們作賽對其他女性選手不公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也難以定奪。[15] 大家如有興趣,可參看9月號《燭光》的一篇文章〈奧運性別爭議的背後〉,當中有探討相關議題,希望能提供一些參考。


[1] 陳永浩:〈奧林匹亞的大城小理〉,《生命倫理》,第71期(2021年9月):頁6–7,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奧林匹亞的大城小理。

[2] “Olympic Anthem - Official Olympic Games Hymn, Music & Lyric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anthem.

[3] 阿曼亭:〈2024巴黎奧運會:天主教會混淆了眾神宴和最後的晚餐〉,RFI,2024年7月30日,網站:https://www.rfi.fr/tw/專欄檢索/法國世界報/20240729-2024巴黎奧運會-天主教會混淆了眾神宴和最後的晚餐

[4] “‘Faster, Higher, Stronger – Together’ - IOC Session approves historic change in Olympic motto,”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July 20, 2021, https://olympics.com/ioc/news/-faster-higher-stronger-together-ioc-session-approves-historic-change-in-olympic-motto.

[5] Barbie Shum:〈吉澤戀 COCO 首征奧運即奪金牌!了解 14 歲日本「零資源」滑板女孩故事、背景、父母〉,Harper's BAZAAR,2024年8月3日,網站:https://www.harpersbazaar.com.hk/celebrity/Yoshizawa-Coco-story

[6] Chloe Merrell, “51-YEAR-OLD ANDY MACDONALD ROCKS OLYMPIC PARK CONTEST: ‘IT’S JUST BEEN THE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 Paris 2024, August 8, 2024, https://olympics.com/en/news/51-year-old-andy-macdonald-rocks-olympic-park-contest-it-s-just-been-the-experience-of-a-lifetime.

[7] 〈巴黎奧運|「開心嫲嫲」倪夏蓮 一屆奧運三次圓夢〉,「Yahoo!體育」,2024年7月31日,網站:https://hk.sports.yahoo.com/news/巴黎奧運-開心嫲嫲-倪夏蓮-屆奧運三次圓夢-135758666.html

[8] 〈體操天后Simone Biles再戰奧運〉,Netflix,網站:https://www.netflix.com/hk/title/81700902

[9] Nick McCarvel, “REBECA ANDRADE'S FLOOR GOLD MEDAL EARNED HER HISTORY IN BRAZIL - AND BOWS FROM SIMONE BILES AND JORDAN CHILES,”Paris 2024, August 6, 2024, https://olympics.com/en/news/rebeca-andrade-floor-gold-medal-earned-history-brazil-bows-simone-biles-jordan-chiles.

[10] 〈2024巴黎奧運最暖心感動瞬間!戴資穎、依瑟儂擁抱,何冰嬌致敬瑪琳,Simone Biles恭迎金牌〉,Cosmopolitan,2024年8月9日,網站: https://www.cosmopolitan.com/tw/entertainment/celebrity-gossip/g61810926/2024-olympic-best-moment/

[11] 〈「六C策略」在國文教學上的運用 以〈運動家的風度〉一文為例〉,「新北市教育電子報」,2012年10月5日,網站:https://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EPS20121005103911EHQ&e=EPA201210041638062OB

[12] 〈羽球男雙〡《Now》《港台》只報中國摘銀 避提台灣奪金 網民譏:不能說的金牌?〉,「光傳媒」,2024年8月5日,網站:https://photonmedia.net/taiwan20240805/

[13] 〈香港奧運劍后江旻憓論文抨擊傘運 陷政治爭議〉,「聯合新聞網」,2024年8月9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7331/8151710

[14] 吳嘉羚:〈獎版過後 運動員前路顛簸〉,《新報人》,卷42,第1期(2011年9月),頁16—17,網站:https://sys01.lib.hkbu.edu.hk/bujspa/details.php?lang=eng&did=bujspa0005704&syr=1969&eyr=2017&tab1=pdf&tab2=article

[15] 〈奧運性別爭議:染色體不是一切?一文解答運動賽事中的「性別認定」有多複雜〉,「換日線」,2024年8月5日,網站: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133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7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7/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泰國

2024年6月18日,泰國參議院以130票贊成、4票反對和18票棄權,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按照程序,法案需要獲泰王的認可,然後刊登在《王室公報》後120天,法律才會生效。這意味著同性伴侶可以在今年內於當地結婚,並享有完全的法律、經濟和醫療權利。[1]

聯合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於美國舉行的大會在2024年5月3日下午結束,一連10天的會議決定了不少重要事情,最後幾天的議決是與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的議題相關。5月1日,大會通過取消聯合衛理公會自1984年以來實施的規定,有關規則禁止向「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人士授予聖職。同日,會議亦通過了修訂,令上級的牧職人員日後不得因教牧人員或教會舉辦同性婚禮而對其作出處罰。即是說,神職人員對於是否舉辦同性婚禮有其自主權。另一項修訂,則通過敦促主教理事會在向教會合作組織派遣代表時,能做到包容不同性別、種族、民族、年齡、殘障情況、性傾向和經濟狀況的人士。

5月2日,大會以523票贊成,161票反對,通過刪除了教會的《紀律書》之中一句的條文:「同性戀行為……與基督教教義不相容」;該條文存在於《紀律書》之中有52年之久。大會亦確認了以下新修訂的婚姻定義:「婚姻是神聖的、終生的盟約,將兩個有信仰的人(成年的男女或兩個成年人)結合,並與上帝及宗教社群建立更深厚的關係。」此一定義肯定了不同性別成年人之間的婚姻,同時也將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婚姻納入其中,擴大了婚姻的定義。5月3日,代表們批准了教會法的四項修改,這些修訂同時終止了與同性戀有關的剩餘禁令。

有關會議結束之後,聯合衛理公會的資深牧師Joelle Henneman表示:「我們還沒有達到基督教的完美境界。然而,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與既多元又和諧的聲音一起前進。」[2]

2024年4月,以美國總統拜登為首的政府公佈修定後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試圖保護跨性別學生在學校的權利,凡禁止跨性別學生按其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洗手間、更衣室等設施的條例,都有可能被指為歧視及遭到禁止,基本上這與共和黨控制州的法律會產生衝突。有關修訂將於8月生效。

在5月7日,幾個由共和黨主導的州份,包括密蘇里州、奧克拉荷馬州、阿肯色州、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入稟法院挑戰這項新修訂的法規。原訴人稱,將對跨性別學生的保護納入在於1972年通過的《第九條》中是違憲行為;《第九條》原本是保障婦女的權利而制定反歧視法,它適用於接受聯邦資助的學校和大學。不過,新修訂的《第九條》明確訂明,禁止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多名共和黨的州檢察長稱,新的修訂將損害女性和女孩的權益,踐踏言論自由,並會為各州帶來負擔,因為這些州份近年來已通過了與新法規相抵觸的法例。

在5月13日,密西西比州州長Tate Reeves便簽署一項新法例,禁止跨性別人士在公共教育建築物中依照其性別認同使用浴室、更衣室和宿舍,除了密西西比州,至少有11個州有法例限制跨性別學生依照其性別認同使用浴室設施。[3]

2024年6月11日,資深法官Robert Hinkle推翻了美國佛羅里達州在2023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稱該法違憲。有關法例禁止跨性別未成年人在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治療,Hinkle認為該禁令實在太過份。另外,他亦阻止了該州的另一項措施,有關措施要求跨性別成年人只能接受醫生的治療,而不可以接受註冊護士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的治療。而跨性別成年人不得接受線上治療的禁令,亦遭Hinkle廢除。[4]

2024年5月16日,由共和黨主導的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參議院,以13比10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學校將所有運動隊伍劃分為女子隊、男子隊或混合隊,參加資格則根據學生的出生證明書決定,此舉禁止就讀5年級至12年級的跨性別運動員依據其性別認同參加學校的運動隊伍,該法案的支持者表示,他們希望保護女性學生免受體格較大、力量較強的跨性別運動員傷害。該州州長於7月19日簽署這項法案,有關法例會在30日內生效。[5]

2024年5月15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和密西西比州的ACLU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出了一項行政申訴,事緣一名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跨性別女孩,想要在一個地域性樂隊活動中穿上裙子,但其學校堅持他的衣著需要依據出生時的性別。提出投訴的兩個機構,希望哈里森縣學區撤銷基於性別的服裝規定,他們認為學區的服裝規定違反了1972年頒布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該法禁止任何接受聯邦資助的教育課室或活動,作出基於性別的歧視行為。該學區是在2023年7月新增了一項規定,要求學生的服裝必須與其出生時的性別一致。[6]

早於2019年,有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跨性別者入稟位於納什維爾的聯邦法院,表示田納西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並不符合政府的合法利益,反而讓跨性別者需出示不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出生證明,會令他們遭受歧視、騷擾甚至暴力。提訴人認為這項政策違憲。2023年,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這宗案件,裁定儘管「性別」一詞有多種定義,但就田納西州的出生證明而言,其意思是非常明確和具體,它所指的是出生時的外生殖器所決定的性別。提訴人就案件上訴,2024年5月2日,聯邦上訴法院聆聽了雙方就田納西州相關政策的論辯。7月12日,上訴法院裁定幾位跨性別提訴人敗訴,並指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政策,並沒有違憲。[7]

NBA籃球員Dwyane Wade,他的「女兒」Zaya原生性別為男孩,在2020年公開表示自己是跨性別人士,當時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及部份州份正在就限制跨性別人士的法例進行立法工作。為此,Wade家族在2023年賣掉佛羅里達州的房子,又搬遷到了加州。2024年5月23日,他接受了非牟利組織The Elevate Prize Foundation頒發的Elevate Prize Catalyst Award,及25萬美元的獎金,Wade會把這筆獎金投入其家族基金會資助的組織Translatable,以為跨性別人士提供一個社區,支持他們的成長、心理健康和福祉,讓這個空間引發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更大的理解和接受。Elevate Prize Foundation的行政總裁Carolina Garcìa Jayaram聽完Wade的分享後,表示會再額外捐出一筆錢給Translatable。[8]

明光社

美國懷俄明大學的姊妹會(又稱作女生聯誼會)在2022年秋季決定讓男跨女人士Artemis Langford成為會員,有六名該會成員因而向法院提訴。2023年8月,地區法院法官Alan Johnson駁回了這幾名成員的訴訟,理由是姊妹會的章程中沒有明確定義甚麼人是女性,因此入會資格屬於姊妹會自行解釋的範圍。同年10月,六名提訴人決定上訴,控訴姊妹會「違背了自己的章程和其他管治文件,惡意改變會員的資格」。2024年5月14日,獨立婦女法律中心(IWLC)代表她們在丹佛的第10巡迴上訴法院中,向三名法官陳述案件。她們除了指姊妹會的做法違反了章程,還表示Langford曾在姊妹會的宿舍內騷擾她們,觀看她們更衣、拍照並提出屬於「侵犯性」的性問題。不過,聯邦上訴法院法官卻對訴訟表達了疑慮,他們不確定是否能就一名跨性別女性被納入懷俄明大學姊妹會的事情作裁決,也不確定下級法院是否應該繼續審理此案。上訴法院在6月12日駁回了上訴,又指法院無權聆訊此案。

其中一位原訴人Allie Coghan曾接受訪問,提到Langford入會使她和姊妹們感到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非常不安全。Coghan提到姊妹會沒有傾聽她們的恐懼和負面經歷,甚至孤立任何不贊同Langford入會的人,將她們標示為「恐跨」,並使用「欺凌策略」來迫使她們同意。[9]

美國加州朱魯帕谷高中工作的體育老師Jessica Tapia一度被指違反學區的政策而遭到解僱,事緣她拒絕用學生喜歡的性別認同代名詞稱呼他們,又令家長知道孩子的性別認同,未有為學生「保密」。一個非牟利的法律團體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在2023年對朱魯帕谷聯合學區提出聯邦訴訟,指控學區的跨性別政策侵犯了Tapia的基督教宗教信仰,剝奪了她行使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2024年5月,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宣佈,該學區同意了一項和解協議,和解的總金額會達360,000美元,Tapia將得到當中285,000美元,其餘的為她的律師費。[10]

 

本地

終審法院在2023年9月就《岑子杰對律政司司長》一案作出判決,裁定政府未有履行積極義務,為同性伴侶確立替代途徑以承認他們的婚姻關係,並在10月27日頒令,要求政府須在當日起兩年內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使同性伴侶關係能獲法律承認。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2024年5月2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詢問政府有關工作的進展,當局會否制訂準則,協助其判斷一段同性伴侶關係是否符合替代框架的申請門檻,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她亦問及政府有否考慮如何界定並區分可納入替代框架的核心權利及附加權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回覆指,有關工作正積極進行中,之後會有更具體建議。由於有關議題複雜且涉及層面廣泛,當局正按法庭相關判決及時間表,與律政司及相關政策局就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相關機制、承認門檻、準則、條件、如何有效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等,以及其所衍生的相關權利和責任,包括「核心權利」和「附加權利」等,進行詳細研究和落實部署。[11]

每年的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今年有同志組織於當日在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在世界地圖上羅列承認同性婚姻制度的地區。[12]

跨性別人士Q和謝浩霖,就入境處拒絕二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提司法覆核,終審法院裁定二人勝訴,政府在2024年4月初公佈,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政策的修訂。關愛雙性人群體組織「藩籬以外——認識及關愛雙性人」的創辦人細細老師歡迎政策的修訂,但亦指政府沒有給予雙性群體完全不受傷害的政策,令人失望。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則在機構的影片欄目中指出,變性手術本來充滿爭議,如果有人不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並尋求改變,決定接受不能逆轉的手術,相信其他人是會尊重當事人,但他質疑為何社會的政策要配合一些人的個人選擇。他亦提出,依據當事人的感受來衡量是否改變社會重要原則是否適合。[13]

 

(資料截至2024年7月20日)


[2] Joey Butler, “May 3 wrap-up: Historic conference comes to a close.”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may-3-wrap-up-historic-conference-comes-to-a-close; Rev. Joelle Henneman, “On toward Christian perfection after General Conference.” UM News, May 24,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on-toward-christian-perfection-after-general-conference; Heather Hahn, “United Methodists remove same-sex wedding ban.”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united-methodists-remove-same-sex-wedding-ban; Heather Hahn, “Church ends 52-year-old anti-gay stance.” UM News. May 2,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church-ends-52-year-old-anti-gay-stance; Heather Hahn, “40-year ban on gay clergy struck down.” UM News. May 1,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40-year-ban-on-gay-clergy-struck-down;〈聯合衛理公會大比數通過決議 修訂婚姻定義刪五十載反同條文〉,《時代論壇》。2024年5月14日。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27&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Y2xjawCyr-hleHRuA2FlbQIxMQABHYCLbPO1JIL4uYZT3nzDUtMXx4wakr1iavqZqwp9JBb3OZHOUmG5tFcarQ_aem_AXorFuV3DHKOdCuLpeHMTE1u076W-Fl1pMdRZebcUUQMrmfxESYjErliX7r-bcKTMLm2Tg6XxvZlJvN2XvoYHYdJ

[3] Geoff Mulvihill, “New federal rule bars transgender school bathroom bans, but it likely isn’t the final word.” AP. April 2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transgender-bathroom-bans-645b5564ce227a9efe2c05f883609ae8; https://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us-department-education-releases-final-title-ix-regulations-providing-vital-protections-against-sex-discrimination; Andrew Demillo, “More GOP states challenge federal rules protecting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May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arkansas-missouri-oklahoma-transgender-32225d0e70dd8b5450b597c73cdf3f5c; Geoff Mulvihill and Sara Cline, “Conservative states challenge federal rule on treatment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April 3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lawsuit-states-bathrooms-lawsuit-f731ff2f1afd24a1f246443f12053bcc; Emily Wagster Pettus, “Mississippi governor signs law restricting transgender people’s use of bathrooms and locker rooms.” AP. May 1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legislation-mississippi-bathrooms-dd439b50453e09ef335a3445ef2d02d6.

[4] Terry Spencer, “A Florida law blocking treatment for transgender children is thrown out by a federal judge.” AP. June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children-florida-592b24b28e365ded336ca841f2ac90ac.

[5] Holly Ramer, “New Hampshire Senate passes bill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grades 5-12.”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2225033f22c9ea2e5bb20e5a2784e4a4; “New Hampshire Gov. Sununu signs bill banning transgender girls from girls’ sports,” AP, July 2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5f6d70e89c9f7d9f494d2ed650e94c67.

[6] “Transgender girl faces discrimination from a Mississippi school’s dress code, ACLU says.”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mississippi-transgender-student-aclu-dress-code-ed672cfc1c119e39459827c7bc45b9fa

[7] Travis Loller, “Transgender Tennesseans want state’s refusal to amend birth certificate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AP. May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6bdc75d77fcab14e24fd3fa2582588f6; “Federal appeals court say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right to change one’s sex on a birth certificate,” AP, July 1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7cad2460d7fcb06d0aff1a2849ab1f33.

[8] Glenn Gamboa, “NBA great Dwyane Wade launches Translatable, an online community supporting transgender youth.” AP. May 2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dwyane-wade-zaya-transgender-support-translatable-787a84ea900db10783104cb92f9a2508.

[9] “Appeal judges voice doubts about ruling on transgender woman’s admission into Wyoming sorority.” AP. May 15,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wyoming-transgender-sorority-lawsuit-kappa-gamma-2d200273c4f3fc18bc56293d3c70e3d1; Peter Pinedo, “Wyoming sorority sisters sue over admission of biological man.” CNA. May 14, 2024. https://www.catholicnewsagency.com/news/257694/wyoming-sorority-sisters-sue-over-admission-of-biological-man; Mead Gruver, “Federal court dismisses appeal of lawsuit contesting transgender woman in Wyoming sorority,” yahoo! news, June 13, 2024, https://ca.news.yahoo.com/federal-court-dismisses-appeal-lawsuit-173526360.html.

[13]麥嘉殷:〈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時代論壇》。2024年5月22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75&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蔡志森:〈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明光社網頁,2024年5月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video/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

勿讓孩子被同志運動影響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30/07/2024
明光社

美國加州的女子監獄發生了強姦案,當中的疑犯是一名男跨女跨性別的囚犯,由於他自稱是女子,雖然仍未接受變性手術,甚至長著鬍子,但在美國加州的新法例下,他仍可以從男子監獄遷到女子監獄,最後他被指控在女子監獄裡強姦了另一名女囚犯。[1] 在2021年,美國加州實施新法例,加州監獄系統中的跨性別、雙性人和非二元性別囚犯有權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選擇被安置在男或女子監獄中,而不以生理性別來分配。據稱,加州中部的女子監獄醫療診所放有介紹各項避孕資源的宣傳海報,又提供避孕套及避孕藥。當有男跨女的囚犯被安置在女子監獄時,女囚犯似乎便應預期自己會遭強姦及有機會懷孕。加州懲教部門亦要求男跨女的囚犯在申請時必須參與一個課程,學習應對與女性共處時可能會產生的恐懼。[2]

明光社

以上的情況,在香港仍未發生,但近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法庭裁決,正在一步一步衝擊香港的核心文化。就以早前的判決為例,法院已裁定政府未履行「積極義務」確立替代框架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關係,有違《香港人權法案》所保障的權利。政府須於法庭頒令起計兩年內立法制定替代框架,以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關係。如此,按照現時法庭對同性戀或跨性別相關法例的判決,日後再有同類案件,將會以外地及本地的案例作參考,未來的香港會否變成另一個加州,男跨女的囚犯也可以要求遷入女子監獄?這仍是未知之數,但情況實在令人擔心。不只如此,美國有一些州份的情況更加影響至兒童的福祉:男跨女運動員也可以參加學校的女子組運動比賽、[3] 在幼稚園、中、小學的課程裡,將同性戀、跨性別的內容列為必修課,教導孩子自己的性別並不是在出生時已被決定,而學生可以在沒有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離開學校去接受變性荷爾蒙治療,假若家長質疑孩子探索自己的性別,甚至可能被指控為虐待孩子。此外,也有人會教導孩子,家庭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父母常常都是最後一個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別的人。

以上的情況,並非想像,確實正在發生,一些父母為了孩子起來遊行反抗,可惜已經太遲,因為這種文化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難以抗衡今日的美國,會否成為明日的香港,就要看我們有沒有正視問題的決心及有沒有明察的眼睛,看得見事情繼續發展的嚴重性,並以行動把這個仍未生根的文化及時拔走。

父母應在這個正在蛻變中的社會好好引導自己的孩子,我們必定是愛我們的孩子,無論孩子是同性戀者或跨性別者,父母都會接納、關心及愛他們。然而,這份愛是理性的,我們不會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同性戀者或跨性別人士,也不會向他們教導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甚或是跟得上潮流的指標。故此,當一些來自社會、學校、機構等人士在社區或學校推行同性戀或跨性別教育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要知道同運人士看準的是愈早影響孩子愈好,在他們仍是一張白紙時,便要透過傳媒、學校影響他們。正如基督教民意調查專家據研究表示,人一過14歲,決志信主的機會便會大減。而小孩子較易接受福音,跟願意接受同性戀是同一道理。[4] 同運人士透過不斷的洗腦,是可以改變了人心的,在2023年公佈的一項調查便反映了有關情況,調查發現香港公眾對同性伴侶權利的看法在過去10年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當中有60%受訪者表示支持同性的婚姻,比2017年及2013年為多,可見其影響力。如此可見,未來10年後又會如何,實在為下一代憂慮。

我們若能團結與行動,便會有轉變的機會,我們要把兒童福祉放在首位。社會的文化應由社會每一位市民去集體形成,而不是由法庭的數位法官去決定。我們願意尊重並關懷同性戀及跨性別人士,明白他們的心路歷程也是很艱辛的,跨性別者在性別中掙扎,同性戀者在性傾向方面的掙扎,也是痛苦的,不足為外人道。然而,這個艱辛、痛苦的經歷不代表無辜的孩子應該被改變、被塑造,被人引導走上類似的道路。

人一生下來,他便開始遭遇到和外界的互動,而其一生如何演變,亦決定於他與外界的關係如何,最後形成他生命的藍圖。曾有學者統計,一個五歲大的孩子,就已經與外界發生過60,000種互動,這些經驗在他的腦海固定下來,而且會引導孩子的一生。[5] 父母是整個家庭的領導者,教導孩子認識人類的真實面進而了解人生。孩子不會蓄意變壞,如果他們做錯了,正意味著需要父母給予指引和鼓勵。[6] 重要是孩子可以從人生的不同經驗中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感受到有自尊及父母的愛,在過程中不斷成長,然後便會重回正軌,走上當行的道路。聖經箴言二十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彎曲的世代中,願父母都以愛引導、保護孩子,避免他們成為意識形態爭戰中的受害人。


[1] 〈跨性別性侵|美女囚獄中遭魁梧牢友強姦 疑犯從未接受變性手術自認女性〉,星島頭條,2024年5月28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48613/跨性別性侵美女囚獄中遭魁梧牢友強姦-疑犯從未接受變性手術自認女性(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18日)。

[2] 〈女囚犯被迫與生理男性同囚 美懲教部門以宣傳避孕應對〉,明光社,2023年8月22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女囚犯被迫與生理男性同囚-美懲教部門以宣傳避孕應對(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18日)。

[3] Fred Robledo, “Azusa High transgender student-athlete Pat Cordova-Goff attends first practice,” San Gabriel Valley Tribune, last modified August 30, 2017, https://www.sgvtribune.com/2014/02/18/azusa-high-transgender-student-athlete-pat-cordova-goff-attends-first-practice/.

[4] 西爾斯〔A. Sears〕、奧斯頓〔C. Osten〕:《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The Homosexual Agenda: Exposing the Principal Threat to Religious Freedom Today),陳恩明譯(香港:明光社,2013),頁60。

[5] 薩提爾〔V. Satir〕:《家庭如何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吳就君譯(新北:張老師文化,2002),頁59。

[6] 同上書,頁18–20。

迷思與迷途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7/2024

人生就像一場海上旅程,在茫茫大海之中,有時十分容易迷途,而只要小小的偏差,最後卻可以偏離到千里之外!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一個不慎便會落入一些並無根據的迷思,但卻以為自己掌握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真相和真理。就像不同年代的年輕人對戀愛都有不同的迷思,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今天,透過交友程式衍生出的戀愛觀,以及近年興起的「pre拍拖」戀愛模式,究竟是為對戀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提供了新的機遇、還是新的危機呢?又如西方興起的性別自主、認為性別可以隨意跨越的風氣,同性可以結婚、同性可以領養或透過生殖科技刻意帶來「沒有父親」或「沒有母親」的下一代,究竟是擴大了婚姻和家庭的定義,還是令婚姻和家庭逐步瓦解呢?

很多事物的原意是好的,但拿捏不準便會有反效果,就如互聯網是劃時代的重大發明,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和學習模式,但亦是令不少人沉溺的開始,成長和成癮有時只是一線之差,正如勇氣和冷漠亦然,作為信徒如何在當今世代勇敢地活出基督而不是頑固地羞辱主名,值得我們常常小心細察。此外,當教會很多時高舉一些價值卻沒有活出應有的樣式時,只會令信徒和非信徒都感到迷茫,例如當我們不斷強調婚姻和家庭的重要,但在教會生活各項安排卻用了許多對家庭不友善的方法時,只會令其他人嗤之以鼻,適得其反。希望今期《燭光》能夠刺激大家的思考,一起努力走出迷思、避免迷途。

修訂更改性別政策的後遺症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7/2024

2013年本港的終審法院裁定,已接受完整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可按身份證上已更改的性別標記,與另一性別的人士結婚。法院亦建議政府參考英國的《2004年性別承認法令》,研究香港該如何解決變性人在所有法律範疇所面對的困難。

政府隨後在2014年成立「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是否需要就香港的性別承認議題進行立法和訂立相關的行政措施。工作小組在2017年進行公眾諮詢,但之後卻一直沒有下文,連諮詢報告都未有發表。

香港雖然沒有性別承認制度,但過去一直有行政措施容許市民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並以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性別的必要條件。性別焦躁症患者可向醫院管理局的性別認同診所求助,接受精神及心理評估,以決定是否展開相關治療,當中包括荷爾蒙治療,透過服用異性荷爾蒙讓身體出現求診者所選擇的性別特徵,有關人士亦需進行最少12個月的實際生活體驗,以另一性別過日常生活。在完成相關評估及實際生活體驗後,才決定是否進行不可逆轉的性別重置手術——女性轉為男性的人士必須切除子宮及卵巢,及建造陰莖或某種形式的陰莖,男性轉為女性的人士必須切除陰莖及睪丸,及建造陰道。當完成完整的性別重置手術後,醫生會為有關人士發出證明書,以便向入境事務處申請更改身份證性別標記。[1]

但社會上也有反對聲音,認為以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性別的必要條件,是強迫性別焦躁症患者接受殘酷及不人道的對待,故有人以司法覆核方式挑戰政府一貫做法。有關的申訴人均為女跨男人士,已切除乳房和接受荷爾蒙治療,外觀上有男性的身體特徵,但沒有進行下體的手術,仍保留著子宮,入境處一度拒絕將其身份證上性別標記改為男性,申訴人認為相關政策侵犯人權。最後,終審法院在2023年裁定申訴人勝訴,認為涉案政策違反《香港人權法案》,撤銷入境處不准許申訴人將身份證上性別標記改為男性的決定。[2]

因著終審法院的判斷,完整的性別重置手術已不再是更改性別的必要條件,但申請者要符合甚麼條件才能夠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則需政府進一步處理,最終入境處在2024年4月公佈新修訂的更改身份證性別記項政策。[3]

在新修訂的政策下,申請人仍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其性別特徵,女性轉為男性的人士需切除乳房,男性轉為女性的人士則需切除陰莖和睪丸,兩者都不需要重建另一性別的性徵。申請人亦須使入境處處長信納其本人患有或曾經患有性別不安,緊接申請日期前至少兩年內已持續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並至少兩年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餘生亦會繼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此外,申請人亦須繼續接受持續的異性荷爾蒙治療,並會按處長就其荷爾蒙水平作抽查的要求提交相關血液測試報告。這是入境處有別於過去新加入的條件,相信是要確保申請人在更改性別記項後,會持續以另一性別的身份及外觀生活。

新政策下的手術要求存在性別差別,女轉為男的申請人可以保留生殖器官,不需進行任何下體生殖器官的手術,這是因應終審法院判決而作出的改變,入境處只能跟隨判決修訂政策,但這意味著香港社會未來或會出現有子宮的「男人」,而「男人」懷孕也是可能會發生的事。而男轉為女的申請人則需切除生殖器官,所以香港不會如外國般出現有陰莖的「女人」,這或許會讓女性不用擔心在使用洗手間、更衣室、宿舍等性別專屬空間時,會見到有陰莖的「女人」。然而這樣的安排,也許會令希望更改性別的男士不滿,因為他們需接受相對大型的手術,也會失去性能力和不育,相信日後法庭也要繼續面對跨性別運動人士司法覆核的挑戰。

政府在相關新聞稿中強調,身份證上所標示的性別並不代表該人在法律上的性別。那麼在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以後,當事人的性別身份該如何定奪?他們可按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進入性別專屬空間,也可按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與另一性別的人結婚。但事情就是如此簡單嗎?

再進一步思考政策的修改對社會帶來的影響,監獄的安排是以甚麼的標準來處理?是依據身份證的性別標記,還是法律上的性別?如依據身份證的性別標記,將一個有子宮的「男人」囚禁在男子監獄妥當嗎?此外,還有更多不同範疇的問題值得討論,例如其他人使用了有別於當事人預期的性別稱謂,會否構成歧視行為?如果當事人是原居民,更改性別標記會否影響其丁權呢?當事人購買年金和保險時又應以哪一個性別提出申請呢?如何處理在更改性別前已購買的保險?如果香港真的出現「男人」懷孕時,在嬰兒的出生紙上,應記錄生產嬰兒的人是嬰兒的爸爸還是媽媽呢……


[1] 張勇傑:〈有關性別承認制度的醫療考慮〉,《走出跨性別的迷宮》,燭光專題6(2023年5月):25–33,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有關性別承認制度的醫療考慮-0(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22日)。

[2] 余心美:〈跨性別身份證案敗訴逾年 入境處:未完成重置手術可改身份證性別〉,《香港01》,2024年4月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006714/跨性別身份證案敗訴逾年-入境處-未完成重置手術可改身份證性別(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22日)

[3] 〈更改身份證性別記項政策修訂〉,政府新聞網,2024年4月3日,網站:https://www.news.gov.hk/chi/2024/04/20240403/20240403_114508_470.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22日)。

從今以後 請立遺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6/06/2024

終於看了電影《從今以後》,一部懂得說故事的電影,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進而同情主角的遭遇,不過,當中有些幾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其實一日就可以解決了,就是立遺囑。既然一同生活幾十年,遺囑的內容也草擬好了,就是欠一個簽名,劇中忽然去世的女角作為一個深懂投資之道的專業人士,豈會不知在現行法例下不立遺囑,其同性伴侶是無法自動獲得其遺產的,不願動筆除了忌諱死亡之外,如何分配遺產恐怕亦是一個令她猶疑的考慮,有些困難究竟是誰造成的?是否一定是其他人的偏見值得商榷。其實不論是否已婚、每個人在沒有遺囑之下財產會如何分配,在香港是十分清晰的,只要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無法自動繼承全部或部份遺產是常識,不單是同性伴侶、同居男女、情如母女的契媽契女亦很可能一無所有。不過,若果法律的規定不符合當事人的意願,訂立遺囑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爭取同性婚姻,因為社會上仍有很大的爭議,恐怕只會曠日持久,但要立遺囑,即時就可以解決。其實,由於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同,例如夫妻感情欠佳、不同的子女關係差別很大、有需要照顧的兄弟姊妹、或者有自己很支持的慈善機構等等,法律原定的安排亦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心意,因此,物業和財產如何安排,訂立遺囑是最能反映當事人心意的做法。

因財容易失義,對於死者財產應如何分配,就算至親之間都會有不同的需要和考慮,既然死者沒有留下遺囑,亦沒有遺言,作為親人,大家都覺得自己應該有份亦不是全無道理,也是合理的期望。至於身後事的安排,若能清楚寫在遺囑,讓自己信賴的遺產執行人去處理是最理想的,撇開同性婚姻,許多時不同的家庭成員,基於不同的宗教信仰、對死者意願的理解不同、或基於個人的看法,對應該土葬、火葬、海葬,一切從簡還是隆而重之,之後安放何處都容易引起爭拗,若不指定一個人去執行,家人之間有爭拗屢見不鮮。最難處理的當然是名份的問題,兩個同性伴侶的關係能否得到家人的接受,就算通過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爭議仍會不斷持續,正如有些長者喪偶後再婚,其子女未必認同和接納其新的配偶,在生時已爭吵不絕,萬一當事人離世的話,爭議如何辦身後事、甚至爭產大家亦毋須覺得奇怪。要處理同性伴侶之間的權益或意願問題,除了改變香港的婚姻制度之外,我們相信更合理的折衷方法是透過修訂現有的持久授權書,擴大其可以授權的範圍,並延續到一個人死後仍然有效,讓每個人都可以授權他最信任的人,在他喪失行為能力或昏迷時,可以代他作出有關醫療或日常生活所需的財務決定,而當事人萬一離世,亦可以代他執行有關身後事的各項安排,至於財產物業則仍然透過遺囑去處理。私人的事務和財物,應該盡量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但婚姻制度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任何改變都必須由整體社會討論及決定。至於名份更是社會文化的問題,就算最終合法亦不等如其他人一定會認同,更無法輕易改變他人的信念。要共創雙贏,還是要強人所難,要即時解決問題,還是要自製困境,有時只是一念之間。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5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5/2024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美國Woodstock的高中學校運動組織長期擔任單板滑雪教練的David J. Bloch,在2023年曾與兩名學生聊天,討論到有關跨性別運動員,他提到基於男性與女性在骨骼和睪丸素方面的差異,令男性在體能上比女性具有優勢,其後他被解僱,他認為也有教練曾被不公平地解僱,他相信必須代表他們站出來,向校區、佛蒙特州校長協會和佛蒙特州教育局提出訴訟,指校方對他作出不合法解僱。2024年1月25日,雙方庭外和解,Bloch會獲得50,000美元的賠償,而代表他的法律機構則會獲得25,000美元,這75,000美元令雙方達成和解,有關和解協議的其他具體細節則有待日後公佈。[1]

2024年4月2日,美國威斯康辛州州長Tony Evers否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禁止就讀高中學校的跨性別運動員依照其性別認同參加運動比賽。該法案已獲州政府的參眾兩院通過。支持法案的共和黨議員認為,這樣能維持對非跨性別運動員的公平;法案的反對法案者卻認為,威斯康辛州的跨性別高中運動員沒有引發過任何爭議事件,擬議的禁令反而是一種歧視,對跨性別青年造成傷害。[2]

2024年2月,位於美國長島的拿騷縣(Nassau政府發出行政命令,禁止容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與的女子運動隊伍或組織使用由縣政府管理的公園和運動設施,但這項命令不會影響包含跨性別運動員的男子運動隊。有近20年歷史的業餘運動隊伍Long Island Roller Rebels,為到此命令在3月11日入稟法院,指控縣的領導人禁止女性運動員及跨性別運動員使用運動設施的做法,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在訴訟中代表該隊伍,事件涉及跨性別運動員的權利已經引發了全國的討論。拿騷縣最高法院在5月10日推翻了有關行政命令,裁定縣政府敗訴。[3]

2024年4月,美國有三宗案件的裁決,牽涉未成年人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等性別確認的治療,以及禁止男跨女跨性別學生參加學校的女子體育比賽。在第一宗案件,美國最高法院在4月15日裁定,愛達荷州可以實施法例禁止未成年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這些性別確認的治療,即使仍有挑戰該法例的訴訟在審訊之中。在第二宗案件,俄亥俄州的一名法官在4月16日阻止了一項原本將於4月24日在該州實施的法例生效,該法例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別確認的治療,以及禁止男跨女學生參加學校的女子運動隊。第三宗案件,聯邦上訴法院在4月16日裁定,西維珍尼亞州不能阻止一名男跨女學生參加學校女子田徑隊。大多數由共和黨控制的州份已禁止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的性別確認治療,同時亦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女子體育比賽。[4]

2024年4月8日,梵蒂岡教義辦公室發佈了一份20頁的「無限尊嚴」公告,這份文件對跨性別天主教徒來說是一次挫折,儘管這仍是可以預見的,它所傳達的訊息與阿根廷耶穌會長期以來的信念一致,就是跨性別者應該受到教會的歡迎,不過所謂的「性別意識形態」則不應受到歡迎。梵蒂岡拒絕「性別理論」,有關理論聲稱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可以改變的,但梵蒂岡堅信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獨立的存在,人們絕不可以對此進行修改或試圖「讓自己成為上帝」。文件提到「原則上,任何更改性別的干預都有可能威脅到人們從受孕那一刻起所獲得的獨特尊嚴。」不過,文件亦嘗試區分兩種情況,因著拒絕原生性別而做性別確認手術,和因著「生殖器異常」狀況而需要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員協助解決問題,這兩種不同的狀況。前者是梵蒂岡不接受的,後者則是可以尋求醫療方面的協助。[5]

2024年4月1日,《仇恨犯罪與公共秩序(蘇格蘭)法案》正式生效,蘇格蘭政府認為這項新措施可以處理仇恨和偏見引發的問題,為受害者和社區提供更大的保障。新法將旨在煽動基於對年齡、殘疾、宗教、性傾向、跨性別身份和性特徵變化的仇恨,並作出威脅或冒犯的行為,列為新的罪行。這些新增的條文會加入到早在30多年前已在全英國實施的仇恨罪的法例中。[6]

明光社

居於蘇格蘭的著名作家J. K. Rowling反對新的法案,她認為這項法案會壓制到被稱為「性別批判」的女權主義者,她們不認同犧牲那些生理上女性的權利,以作為男跨女跨性別者得到權利的代價。[7]

愛爾蘭總理Leo Varadkar早前推動修改憲法,以擴闊家庭的定義及刪除憲法中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句子,但在2024年3月9日舉行的公投中兩項建議都遭到否決,Varadkar承認有關工作失敗。Varadkar推動修憲公投,意圖刪除憲法中「非常舊式的語言」,以承認現代家庭生活的實際存在。有關修憲公投,第一條選民要回答的問題,涉及憲法中承諾保護家庭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內容,選民要選擇是否將婚姻作為「家庭賴以建立」的基礎修改為家庭可以建立「在婚姻或其他持久關係之上」。第二條涉及是否接受擬議第40條憲法的修正案,當中刪除了原有句子「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供了國家無法提供的共善」、刪除了「即使有經濟需要,如果母親外出工作會令她們忽略家庭職責,外出工作則不是她們的義務」,並增加了句子「國家將努力支持家庭成員相互提供照顧」。然而,兩項建議皆得不到大部份投票者的支持,遭到否決。[8]

歐洲議會副主席Marc Angel,亦是LGBT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雙性人等)小組的聯合主席,該小組是由161名成員組成。他在接受訪問時指出,他經常對政客使用仇恨語言感到「震驚」,這包括了他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所聽到的話。他認為如果連政客都使用這種語言,很明顯人們也會使用它們。他補充,極右派和宗教極端份子正在傳播錯誤訊息。[9]

明光社

2024年3月27日,泰國國會眾議院三讀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參議院則在4月2日一讀通過了法案,稍後會作二讀和三讀,預計最快或會在7月進行,參議院如最終通過法案,在經泰王簽字後,這項同性婚姻法律便會在120天後生效。[10]

根據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的報道,一名40歲的女子在社交平台X上匿名分享,表示自己很享受單身生活所以不打算結婚,但礙於家人給予的壓力,要求她早日結婚。該女子結識了一名36歲的同性戀男子,雙方「協議結婚」,只作有名無實的夫妻,這樣可停止家人繼續逼婚。女子表示,她和「丈夫」提前做了約定,如果其中一方愛上了其他人,就會立即和平離婚。[11]

 

本地

代號MK的女同性戀者在2018年就本港不承認同性婚姻及沒有提供替代的法律框架承認同性伴侶關係提司法覆核,認為這是違憲,她原獲批法援,其後法律援助署收到舉報電郵,指MK擁有寵物店,署方向MK的律師等人士查詢後,認為她隱瞞財政狀況,遂撤銷其法援。MK就署方決定再次提出司法覆核,曾一度勝訴,後被上訴庭推翻,她早前提終極上訴,有關聆訊成為終審法院首場網上直播的聆訊。終院在2024年3月22日頒下判詞,裁定MK敗訴,判詞指律師有責任向署方披露濫用法援的情況,這些資料不受法律專業保密特權(LPP)保障。[12]

2023年2月6日,終審法院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判決,裁定入境處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申請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違憲。港府在2024年4月3日公佈,跨性別人士只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各項修訂資格準則及要求」兩大條件,處方會按個別情況考慮讓申請人更改在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有關修訂已於公佈當日生效。

更改身份證性別兩大條件如下:

條件一:已完成改變性徵的手術

  1. 女跨男:切除乳房(雙側乳房切除術);
  2. 男跨女:切除陰莖及睪丸

條件二:獲入境處處長信納符合以下條件,並作出法定聲明確認

  1. 申請人患有或曾患性別不安;
  2.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3. 餘生繼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4.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
  5. 將繼續接受持續的異性荷爾蒙治療,並會按處長就其荷爾蒙水平作抽查的要求,提交相關的血液測試報告。

若然未能或將不能符合條件一提出相關的手術治療要求,或條件二提出,有關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的要求,申請人須提出合理的醫學理由,並提交醫學證明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文件,以解釋不能符合完成上述相關手術治療或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要求的原因。該等申請會按個案的所有相關事實及情況作例外考慮。

政府發言人指,修訂只涉及更改身份證上「標示性別」,不代表更改「法律上的性別」;修訂也不會影響任何其他政府政策、香港法律下或相關法律程序上,關於性別的處理方法。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因新政策未涉及法律上的性別改動,跨性別男生即使身份證性別為「男性」,亦無法享有丁權、侍產假等權利,在遺產繼承上或有影響。不過日常生活中,如出入洗手間遇到質疑可出示身份證,已可解決不少問題。[13]

謝浩霖在4月29日到灣仔入境事務大樓領取新身份證時表示,更換新的身份證有重大意義,結束因為錯誤的身份證引起生活上的各項不便及尷尬,又稱會立即申請更改銀行文件及特區護照等文件的稱謂,並將會繼續進行第二次司法覆核,以追討政府長期拖延換證的法律責任。[14]

本港同性婚禮統籌公司NEXT CHAPTER LGBT與香港逸東酒店合作,於2024年6月25日首度舉辦名為「PRIDE TO WED」的多元驕傲婚禮,擬為10對多元性別及多元性傾向的情侶進行與海外連線的集體婚姻登記及婚禮,爭取婚姻平權。活動正在公開招募參加者,獲贊助的情侶只需支付象徵式的費用,便可取得海外婚姻登記服務,並在香港與美國婚姻監禮人見證下,實時連線進行集體婚姻登記及婚禮。[15]

(資料截至2024年5月10日)


[1] Mike Donoghue, “Fired snowboard coach settles lawsuit for $75K.” Vermont Daily Chronicle. March 7, 2024. https://vermontdailychronicle.com/fired-snowboard-coach-settles-lawsuit-for-75k/.

[3] The Associated Press, “After a county restricted trans women in sports, a roller derby league said, 'No way'.” NBC News. March 28,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county-restricted-trans-women-sports-roller-derby-league-said-no-way-rcna145444; Parker Schug, “Nassau County's transgender athlete ban struck down in county supreme court,” LI Herald.com, May 13, 2024, https://www.liherald.com/stories/blakeman-faces-more-legal-pushback-on-executive-order,207782?.

[4] Geoff Mulvihill, “Things to know as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act on transgender kids’ rights.” AP. April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care-sports-courts-idaho-4bbba11d7cd60916715ba230fa986c88.

[5] Nicole Winfield, “Vatican blasts gender-affirming surgery, surrogacy and gender theory as violations of human dignity,” AP. April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vatican-gender-surrogacy-abortion-pope-3f84d8eb97f045b0cfb0ec1efa4e614e.

[6] “New Hate Crime laws come into force.” Scottish Government. April 1, 2024. https://www.gov.scot/news/new-hate-crime-laws-come-into-force/.

[7] David Mouriquand, “Police confirm that J. K. Rowling will not be prosecuted after social media comments,” euronews.culture, April 3,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culture/2024/04/03/police-confirm-that-jk-rowling-will-not-be-prosecuted-after-social-media-comments.

[8] Michael Kealy and Brian Melley, “Irish prime minister concedes defeat in a vote over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bout family and women.” AP. March 1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ireland-women-constitution-referendum-8eead7fd4ee13e76d77e8322bf348d0d;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mar/10/ireland-referendums-what-went-wrong-and-what-happens-now;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3100005.aspx.

[9] Mared Gwyn Jones, “Surge in transphobic speech among politicians sparks concern ahead of EU elections, new report warns.” Euronews. February 29,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my-europe/2024/02/29/surge-in-transphobic-speech-among-politicians-sparks-concern-ahead-of-eu-elections-study-w.

[13] 〈申請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https://www.immd.gov.hk/pdf/the-guideline-tc.pdf;〈跨性別人士改身份證獲放寬 跨女須切除性器官團體對新政感失望〉,《星島日報》。2024年4月4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83949/%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8%B7%A8%E6%80%A7%E5%88%A5%E4%BA%BA%E5%A3%AB%E6%94%B9%E8%BA%AB%E4%BB%BD%E8%AD%89%E7%8D%B2%E6%94%BE%E5%AF%AC

[15] 吳美松:〈港首辦集體LGBTQ+婚禮 招募10對多元性別情侶以2元海外合法登記〉,《香港01》,2024年4月26日。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396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切勿混淆雙性人與跨性別

關啟文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明光社董事
23/05/2024

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

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75&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

(時代論壇.23-5-2024)


《時代論壇》在2024年5月22日在其網頁上載了一個報道:〈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該報道在參閱了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的文章後,再訪問了著名雙性人(俗稱陰陽人)細細老師,最後以其對蔡志森的批評作結:他的「主張…是令人噁心的虛偽!」新聞媒體報道雙方意見本屬正常,但以這種相當嚴厲和情緒化的批評(甚或人身攻擊)作結,又不給明光社回應的空間,恐怕無助於客觀的討論,更可能產生誤導。試想想假若報道以保守教會領袖對跨性別人士的人身攻擊作結,會受到怎樣的批評?

事實上我不太肯定細細老師的回應真的在針對現在要討論的跨性別議題(transgender issues),這其實和雙性人的議題(intersex issues)不大相同。雙性人出生時因著基因表達的問題,同時擁有某程度的男性器官和女性器官,但跨性別人士並非如此,他們的原生性別是清楚的,如跨性別女出生是男孩,只是成長時心理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不接受自己是男的,反而感到自己應該是女的,甚或討厭自己的男性身體,所以才希望進行變性手術,不單要切除男性器官,更要使自己看起來像女的,甚至擁有女性器官(如人工陰道)。早期的W小姐就是這樣(終審法院有關跨性別婚姻的判案)。兩種議題並不能等同,但整篇報道卻似乎把兩者混淆了。蔡志森沒有離題,一直都在討論跨性別議題,也沒有提到雙性人,但細細老師一開始就提到「雙性群體」,和他們「在童年受過醫療之苦」,她說明光社「鼓勵要給雙性人兒童性器官修正」。問題是:蔡志森的文章根本沒有提到這些,本案的主角謝浩霖亦不是雙性人,也沒有聽聞他在童年受過甚麼醫療之苦。細細老師似乎在攻擊稻草人,並混淆不同的議題。整篇報道實在令筆者看得一頭霧水!

細細老師似乎堅持想改變性別者可以完全不受到「傷害」,就可以改變性別。那若謝浩霖感到切除胸部手術也是「傷害」,也不應該要求他進行這種手術吧?假若跨性別女感到經常打女性荷爾蒙也是「傷害」,那荷爾蒙治療也不需要了吧?這基本上是在提倡當代跨性別運動喜愛的自我聲明模式(self-declaration model),這即是說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聲明或宣告自己是男或是女,完全不需要先決條件,甚或如德國最近通過的政策,這種宣告可以每年更改!這些政策的爭議性非常大,例如對女性的權益(安全和隱私等)會否影響,對青少年成長會否帶來傷害,都令人憂慮,所以英國的政策最近就走回頭路。這些問題和影響都相當複雜,細細老師完全沒有探討(記者也沒有追問),便斷言反對者說的都是「不合情理」,是「情緒化的陳腔濫調」,他們在「帶動歧視」、「是不人道」。至於「自主決定終生性別的基本人權」的法律或理性基礎是甚麼,也沒有交代。細細老師有權利表達自己的強烈情緒和個人意見,我在這裡只是提醒讀者要弄清楚跨性別議題和雙性人議題的分別,明白這些爭論的複雜性,並在一股腦兒攻擊「保守」人士之前,小心聆聽他們的論據(例如看性文化學會及明光社網上的資料庫)。《時代論壇》的報道顯然不能促成這些目標,這叫人有點遺憾。當然,《時代論壇》這種報道手法筆者也一點不感到意外。
 


延伸閱讀:

有關跨性別議題的文章,明光社,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concern/tag/跨性別

有關雙性人議題的文章,明光社,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關鍵字/雙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