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跟其他宗教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包括基督徒相信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而並非靠「行善積德」而來的。然而,基督徒斷不否定行善的意義,而且按照神的心意,我們在得救後更加應該行善。
何謂善?《彌迦書》6章8節指出︰「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裡說明,神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而套用今天的觀念,即就是實踐社會關懷。
基督教信仰跟其他宗教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包括基督徒相信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而並非靠「行善積德」而來的。然而,基督徒斷不否定行善的意義,而且按照神的心意,我們在得救後更加應該行善。
何謂善?《彌迦書》6章8節指出︰「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裡說明,神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而套用今天的觀念,即就是實踐社會關懷。
信徒可有想過,透過消費,也可關心社會,援助弱勢?其實香港有超過300間社會企業,它們要成功營運,全賴你我身體力行,作出良心消費。
作為社企之一的「豐盛髮廊」,其義務董事紀治興表示,社企是一盤為公益而做的生意,它的產生是為了幫助弱勢社群。換句話說,消費者光顧社企,不單止可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也能夠直接幫助其他人。
以「豐盛髮廊」為例,他們藉著基督教信仰,以社企為媒介,幫助邊緣青年及更生人士融入社會。過去10年,「豐盛髮廊」便因著得到市民的光顧支持,成功培訓超過100名歧途青年成為美髮學徒,讓他們獲得謀生技能,帶來生命的改變。
分享:有沒有弟兄姊妹曾去過災難現場做義工?感覺怎樣?
讀經:路加福音 十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是怎樣念的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如己。」耶穌對他說:「你回答得正確,你這樣做就會得永生。」那人要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基督教宣道會屯門堂歐亦沛傳道相信,宣教是宣講與服侍的結合,因此該堂會近年積極推動弟兄姊妹投入地區服務,努力做好「好鄰舍」的角色。
該堂會在去年及今年,便開展了兩項社會關懷服務的事工,分別是成立「生命小天使關懷隊」及派發「愛心食物現金券」。
「生命小天使關懷隊」每月均會進行探訪,大部份探訪對象來自定「興耀家庭服務中心」的會員家庭,表達關懷之餘,也了解他們的需要。另外,有鑑於屯門區有很多低收入家庭,在高通脹的情況下,他們的生活倍感壓力,為此,堂會特別撥款購買超級市場禮券,向有緊急需要的家庭發放資助。
小組查經一:不用盡,不拾回
熱身遊戲:請各組員將自己的上月/上周的零用錢/人工畫一個圓形圖,並向組員分享自己使用金錢的比例。
讀經:(註︰查經部份經文乃用《和合本修訂版》)
利未記十九9-10
「你們在自己的地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的角落,也不可拾取莊稼所掉落的。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葡萄,也不可拾取葡萄園中掉落的葡萄,要把它們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利未記二十三22
從內地來港上學的跨境學童人數逐年遞增,今年已有九千多人,估計明年逾萬也不足為奇。相信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每天早上都有數千學童跨境上學,這種特殊情況,堪稱兩地邊境的「特色」。
部分獲當局簽發「禁區紙」的學生,可在指定通道,等候及乘坐「保姆車」回校,受到的照顧比較周到,相對也較安全。可是,大概基於口岸和禁區的保安及人流飽和問題影響,連部分小三學生亦不能獲發「禁區紙」,被迫使用東鐵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兩地,跟其他趕上班的人一起「迫車」。
教育學院去年以問卷訪問全港791名通識教師,發現他們對人權法治觀念薄弱,人權知識「肥佬」。超過三成受訪者曲解法治基本原則,認同政府為解決迫切問題可隨意解釋法律;支持警方拷問罪犯採證等。負責調查的學者擔心,長此下去,本港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會名存實亡,認為出現上述情況,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不重視人權教育。調查又發現,4成多通識教師認為自己並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教授人權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