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交網絡

即時通訊及社交網絡,由點對點、點對群組或群組對群組形成,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溝通,任何時候都可以分享,連繫無盡的世界。藉著互為分享、大家互為影響著彼此的價觀、行動及關係。

使用通訊apps時要注意

18/04/2013

近日,有研究發現,過半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平均每小時看手機六次,最高更高達二十次,成年人也有至少三成多有如此習慣。研究員形容,他們幾乎成為手機的「奴隸」,又有「無手機恐懼症」。

網上遊戲與慾念

21/03/2013

喜愛玩手機遊戲的「低頭族」近日不約而同迷上兩類遊戲,分別稱為「轉珠」和「寶石」遊戲。在地鐵上,巴士上,餐桌間,甚至在工作和學習的場景,都不難見到有人在玩,他們甚至問朋友「拎號碼、拎生命」以增加玩遊戲的次數。

兩種遊戲都是以前「鑽石方塊」的變種。轉珠遊戲以日本的Puzzle and Dragon開始,至今不論中、港均有翻炒之作出現,遊戲以召喚獸(卡片)育成的形式進行,玩家將指定顏色的方塊消去後,其卡片所代表的召喚獸就會出來攻擊對手,當召喚獸殺死對手後玩家便會得到卡片。玩家透過不斷戰鬥以達到升級和進化,目的是令自己的召喚獸變強,從而殺死更強的對手。

書大哥在看著你──社交網絡私隱

01/11/2012
facebook在2012年10月宣布活躍用戶量突破10億。在香港,10個網絡用戶中有8.3人在facebook上「生活」。環顧身邊,的確很多人將生活細節、心頭點滴都放上facebook,建立「虛擬生活」。「虛擬生活」並非貶義。事實上,用戶都在這裏分享朋友的生活,建立更多友誼,很短時間內得到更多資訊交流,都是好的。不過,雲的另一端,facebook正在販賣你的生活細節。
 

安全的網絡動員

27/09/2012

這個9月,好像特別多網絡動員。

自揭私隱的人

01/12/2011

很多人都會介意其他人突然在公共場所大聲讀出她的年齡、三圍、初戀男友名字、或是他的電話號碼和被人戲弄的「瘀」事,但奇怪的是他們卻不介意主動在社交網絡公開!

香港人玩社交網絡,已到了一個可謂甚麼也放上網的地步。早前有家長被控危險駕駛,就是因為自己將一段讓手抱嬰兒放在司機大腿上駕駛的片段,隨便放在社交網絡,最後被警方拘捕;之前又有人在中秋節時,將自己放火燒巴士的片段上載,以求在網上「攞威」,豈料引起其他網友關注,最終同樣東窗事發。

facebook是導致感情破裂的幫兇嗎?

09/06/2011

相信現在無人不知社交網站facebook這個有六億戶口的網絡社交平台了!近日,美國CNN綜合多項研究調查,列出十大有趣網上社交現象,例如去年有機構向千名facebook用戶(七成為男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25%受訪者曾在facebook上「被飛」(而且是從另一半的感情狀態更新中得知)、21%受訪者會把感情狀態改為「單身」以結束一段感情。調查反映了21世紀變化中的情侶和夫婦間的溝通模式。

網絡的品格教育

12/05/2011

學生時期,少不免以嘲弄取笑老師為樂。女同學的竊語往往是某某男老師是「鹹濕佬」;男同學則較喜歡公開「串」老師。校內的閒言閒語,很少有人會公開地與所有同學「分甘同味」,極其量也只成為幾個同學仔之間「煲電話粥」的材料。但今年5月6日一名官校教師企跳,就揭露出原來該名教師曾於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內,被學生公然作出網上欺凌。此事件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互聯網猶如海嘯

25/02/2011

踏入香港互聯網發展20周年,有「互聯網之父」之稱的文頓.瑟夫(Vint Cerf)來港在一個研討會作主講嘉賓。面對近期中東民主示威浪接浪,全賴網民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串連,而內地網民亦借助網絡力量,發放維權消息。他認為互聯網猶如海嘯拍岸,打擊愈大,反彈力便愈大,人不能立在橋頭,企圖隻手阻擋巨浪捲至。他又以微生物為例,表示當部分熬過抗生素的壓制,產生抗藥性,便會變得更強大。

「數碼土著」眼中的facebook

18/01/2011

Like!Share!Tag!
facebook絕對稱得上是年輕人中超廣泛應用的新媒體。剛過去的2010年底,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更獲《時代雜誌》封為「年度風雲人物」。
現時全球facebook用戶超過五億五千萬個,如果以國家人口比例換算,
是全球第三大國家。既然facebook如此受新一代歡迎,本刊今次特別找來
七位就讀大專的「數碼土著」,包括Edison、魚旦、Cecilia、Christine、

虛擬與現實的化身

18/01/2011

自從臉書(facebook)成為現今流行的社交「場所」後,青少年紛紛上facebook開個人戶口,寫下個人資料,與人交流,結識新朋友,甚至發展戀情。由網絡走到街上,由虛擬到現實世界。我們在網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和身份,怎樣影響著個人成長,又怎樣改變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

少年完整地建立自我,應該經過三個階段,1首先他會發現自己面對一個身份危機,之後他會嘗試不同身份,繼而確立其個人的身份,並投入其中,成為安身立命的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