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子女迷「網」 家長迷惘

陳國平博士    |    臨床心理學家
16/11/2004

 

根據明愛在今年五月一份有關青少年上網習慣的調查顯示,有二至三成的中學生每天花近五小時上網,更加有一成的中學生每天上網十小時。敢問作為家長的你,扣除每天上學、食飯、睡覺的時間,貴子女每天還剩下多少時間與你『溝通』?

輔導同性戀者的感想

康貴華醫生    |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16/11/2004

於傳媒上我們很多時看到一些勇於站出來的同性戀者,常自稱同性戀者的身心都很健康,享受著快樂自由的生活,但事實上不少同性戀者都面對著各樣身、心、靈的困擾和掙扎,他們其實是極需要別人的關愛和接納,幫助他們化解心中的矛盾掙扎。

走過同志路

16/11/2004

我們所指的同性戀過來人,實際是一些已悔改,脫離了同性戀生活方式的基督徒。他們定意離開同性戀的誘惑,將生命交託給神。因著信靠神,他們低落的自我形象及同性戀的轄制,逐漸得著改變。
 

當你發現兒女是同性戀者的時候……怎麼辦?

康貴華醫生    |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16/11/2004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個案,反映了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原來是同性戀者的時候,一些普遍的情緒反應和掙扎:

「通識」 @ POP SONG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
16/11/2004

最近耳畔常傳來「做隻貓做隻狗,不做情人,做隻寵物至少可愛迷人……」短短幾句歌詞,歌者賣力,聽者亦痴醉。若說流行音樂反映一代的精神面貌,恐怕現已由「同人唔同命」的失戀嗟嘆,進化到「人不如狗」的自憐!
 

認識、關懷、謹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11/2004

對於同性戀的問題,過去二十多年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由大家認為是不正常、道德上不接納的性行為,逐步轉化為一些人聲稱的天生正常性傾向。傳媒對同性戀者的描繪,由陰陽怪氣、濫交不忠,轉變為充滿藝術細胞、愛情專一,甚至可成為異性戀者軍師的粉紅救兵!
 

愛與痛之間

16/11/2004

我嫁了一位有同性戀掙扎的男人,生命也因著這個選擇掀起了大波浪,平庸的一生變得更燦爛或更黑暗。我見証著生命的蛻變,也嚐受到人生不可改變的無奈。
 

「教」在賭風蔓延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9/2004

在馬會以商業運作模式的推動下,賭波已成了年青一代的賭博入門課程。賭博會有負面影響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可是,一直以來,政府及教育機構並沒有認真研究賭博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影響,更遑論提供有關賭博的防治教育和治療。

「賭網恢恢」

陳永浩    |    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 | 監察賭風聯盟秘書
15/09/2004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各式各樣的資訊和網上服務,的確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但隨之而來的青少年沉迷上網問題亦非常嚴重,家長、老師都感到束手無策!

青少年沉迷賭博的處理技巧

陳國平    |    臨床心理學家
15/09/2004

在2002年突破的青少年上網研究報告中,有1.6%是上網賭博,隨著賭波合法化及世運運動熱潮,相信青少年賭波會越來越嚴重,就在今年五月,明愛的青少年迷網報告中,近10%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網上賭博活動。除了網上賭博外,青少年還有很多不同方法和渠道去進行博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