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明光社17週年研討會 性「別」混亂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7/2014
自變性人W婚姻權一案起,本港始熱烈討論性別議題。過往社會對性別的理解是簡單易明的,以生理性別(Sex)為界定的準則來區分男與女。
推土機前真的能種花?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17/07/2014
一個城市一定須要有所發展的;正如人也要成長一樣。但問題是,甚麼是發展?怎樣的發展才使我們的城市更適宜居住,更能令市民身心健康發展?
你正在唱哀歌嗎?
高銘謙博士
| 建道神學院聖經研究系助理教授
17/07/2014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詩四十二11)
社會服務豈是零和遊戲?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17/07/2014
今日的香港正處於對立與兩極化的境況中,在面對具爭議性的議題,我們究竟應該寸步不讓堅持己見,還是保持開放的態度,坦誠地與光譜的另一端溝通?當你以為爭議只會出現在政治議題上,但其實卻已逐步滲透到其他事務上,包括社會服務。
《愛•回家》——典型處境劇中的非典型家庭
招雋寧、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07/2014
無綫一台獨大,在沒有競爭下常被批評橋段了無新意,但觀眾卻仍然邊鬧邊看。事實也並非沒有佳作,如《天與地》可算是偶然遇上的驚喜。近年晚飯時段播放的都是時裝處境喜劇,英文為Situation Comedy,簡稱“Sitcom”。
美味之外——飲食節目的真相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07/2014
飲食節目過去十多年有不少的轉變,由最初只是源自午間婦女節目的「煮餸環節」,近年發展到到不同地方尋找美食,甚至加入主持及嘉賓,以及引入人物故事等元素,成為整個類型的「典範」。
馬寶寶農場:一個在新界「被發展」的敘事
吳慧華 (整理)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7/07/2014
5月8日這個暴雨的晚上,馬寶寶社區農場(Mapopo Community Farm) 的創辦成員之一,亦是馬屎埔村的第三代非原居民區晞旻小姐(Becky)為大家講述了「馬寶寶」出生、成長,以及在政府和地產商的壓迫之下,如何被不同人保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