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由牧養玩Board Game到電競牧養的空間、限制與想像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30/01/2018

「遊戲」和「牧養」,兩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究竟,透過遊戲能否牧養?要怎樣做才能達至目標?可以做到甚麼?當中對牧者有甚麼要求?整件事有沒有限制?我們嘗試從桌遊(Board Game)開始,了解遊戲作為牧養的工具有何好處和限制,之後再討論電競如果要成為牧養的場景,當中有何具體不同,最後會對牧者和教會提出一些建議。

 

若隱若現的植入式廣告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近來有一上市茶餐廳特約劇集於大台播放,這一貫風暴式的兩大家族糾紛,其方程式就是借用劇情把該特約廣告商的產品大推特推。如果編劇手法較高的話,毋須過於硬銷,亦可借用產品來說道理或推進劇情,免得產生反效果,讓人生厭。

人參飲料與炸雞

「要有一套」之外的校園性教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1/2018

有機構公布進行網上調查,被訪的112名大學生中,四成曾於校園內發生性行為,而他們認為於校園獲得或購買安全套的便利程度平均有4.4分(10分為滿分)。該機構指出大學現有免費安全套派發點的覆蓋率低,大多在宿舍範圍以外,限制了大學生獲得免費安全套的機會,影響他們使用安全套的動機,阻礙學生性健康的發展,因此建議各大學學生宿舍設立免費安全套派發點。

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拒絕定立性別承認法,指出單憑主觀感覺決定性別的荒謬,同情最後仍選擇性別重置手術的性別焦躁症患者,但不能降低以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門檻。」這是明光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建議和立場,謹供各位關注性別承認議題的弟兄姊妹參考。

性別承認的幾個主要爭議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0/01/2018

政府在2017年6月發表了有關性別承認的諮詢文件,徵詢各界對法律上性別承認等多個議題的意見,諮詢期於同年的12月31日正式結束。社會各界對此意見不一,爭議相當激烈。本文將整理各界提出的觀點與論據,讓讀者可更全面地掌握是次爭議。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7年12月)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1/2018

國際

對同性婚姻郵寄公投的結果為:贊成61.6% 反對38.4%。其後國會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所有保障宗教和言論自由的修正案都被否決。

 

《天賦的禮物》(Gifted)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小妹妹Mary精靈可愛卻又老積非常,自小就無父無母,由舅父Frank照顧。為了讓她能像平凡小孩子般成長,Frank唯有刻意埋藏她的數學天賦,但卻被老師、校長及婆婆發現,引起了連番風波……

《沉默》(Silence)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葡萄牙耶穌會Father Ferreira被指棄教,Ferreira的兩個學生Father Rodrigues和Father Garupe在澳門找到一名日本漁民吉次郎帶領他們到日本。他們發現日本逼迫信徒情況嚴重,教會活動轉至地下形式,吉次郎更是多番否認信仰,之後卻又回轉過來。

「Shall We Talk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家社攜手抗逆計劃

楊潔華    |    明光社督導主任
30/01/2018

當孩子踏入青春期,在身心上要有不少調適,有時對社會、家庭及自我產生很多不滿和反叛情緒;另一方面,都市人普遍生育遲,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産生的磨擦確實不少。本計劃以四個公開活動及公眾教育單張系列,讓高小至初中的學生及家長雙方能加强親子關係、信任和抗逆力,互相了解,增強同理心,認識青春期及更年期階段變化和需要,減少誤會,並學懂愛自己、愛家人,强化兩代的溝通技巧,宣揚「家社攜手抗逆」的精神。

20週年晚宴花絮

楊潔華    |    明光社督導主任
30/01/2018

20週年感恩晚宴是一個家聚,當晚約有500位來自明光社董事同工教會的牧者、弟兄姊妹、一直以來合作的機構、教會、不同網絡的代表、奉獻者及支持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