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
寬恕:知易行難!
2016年是選舉年……在香港我們有立法會選舉,塵埃剛落定,特首選舉的「前哨戰」已經開始了。遠在天邊的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戰也慢慢進入高潮了。
要做情緒的朋友?
不知由何時起,當我們指一個人「情緒化」,就總帶有負面的意思。有可能是代表他/她的「脾氣」大;或是多愁善感;又或是「大癲大肺」,情緒高漲,時常波動;無論怎樣,「情緒化」似乎是不宜的。
「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
婚姻「大事」——廿一世紀香港人的婚姻觀
婚姻對香港人來說是「大事」,卻同時是「大件事」。
由忙碌 到忙亂
上一回說到「Busy」背後的意義:忙碌的確容易使我們陷入那惡者的網羅。其實「忙」除了會「忙碌」,更容易的是「忙亂」——手頭上事務多,壓力一來,樣樣都要緊,事事都需回應,一忙,很易出亂子。
曾經樂滿夏灣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
這是一個在地球另一方,古巴的故事。我們今天對這國家有印象的,可能是卡斯特羅,捷古華拉,甚或是其馳名的雪茄與女排。但其實,這國家的音樂,曾經輝煌。
十誡用來開殺戒?
十誡,對很多人來說,是十條古老的法令。有些人看之為最重要的誡命,又有些人覺得它不合時宜,可有可無,甚至可以隨便解讀。不少人仗著這十條「誡命」,巧立名目,加鹽加醋,十條原來用以律己敬神的訓誨,卻變成了壓制別人的工具,將之成為「聖經專為我服務」的最佳例子。
是阿姐還是阿四的家傭…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印象:逢週末週日,不論在中環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或是平日沒甚麼人去的休憩地方,都成為了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Domestic Helper)[1] 的聚腳點。當「姐姐」在香港已差不多是「居家必備」時,我們也應了解一下香港的家傭制度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