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記者?
上週兩單新聞,令記者彷彿成為眾矢之的,一單是now新聞台記者在疫情記者會提問,內地醫護如出現醫療失誤的投訴機制為何,最後被指打擊內地醫護士氣,now新聞台最後出聲明道歉和澄清,[1] 及後更有一段偷錄的聲音檔案,
上週兩單新聞,令記者彷彿成為眾矢之的,一單是now新聞台記者在疫情記者會提問,內地醫護如出現醫療失誤的投訴機制為何,最後被指打擊內地醫護士氣,now新聞台最後出聲明道歉和澄清,[1] 及後更有一段偷錄的聲音檔案,
多情自古傷離別,過去一年不少親戚朋友、以及多年戰友都揮手告別了他們有深厚感情的香港,移居他國,在機場看到他們一個人推著七、八件行李,有些甚至連籠帶狗一起離開,便深深感受到這將會是闊別!近來又不斷知道有親友、同事、舊同事等等將會在今年內移民,情況比去年更甚,深信很多香港人和我一樣,將來無論往美、加、澳、紐和台灣,都會有親朋好友可以接待,只要疫情一緩和,湧往外地旅遊探親的人潮一定此起彼落。
移民潮與過去幾年的社會撕裂有不能分割的關係,不少離開的人都是曾經熱愛香港和關心 香港未來的發展,重視人權和自由,在社會運動上有不同程度的參與。他們選擇離開的原因雖然各有不同,但主要都是擔心未來會因為觸犯了愈來愈嚴苛的法例,觸及政治上的紅線而被拘捕、檢控、甚至入獄,畢竟自由對於香港人來說是最珍惜的,期望下一代可以在一個重視人權和自由的社會成長,可以安然入睡,不用以伴君如伴虎的心態生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無論有多理解他們的決定,真正要分別的時候,仍然是有種種的不捨。既不想他們離開,但又不能開口挽留,萬一將來他們因為政治的緣故遇上麻煩、甚至無妄之災,自己情何以堪呢!
![]() |
誰會想到我們會在疫情的陰霾下渡過第三個農曆新年,再加上病毒不斷變種,自由進出不同國家和往國內旅遊和探親仍然遙不可及呢?說好了的疫苗出現之後只要有七成接種率便可達至群體免疫的門檻卻不斷提升,就算將來奇蹟地達到九成,誰敢說又不會有新的說法呢?社會上出現抗疫疲勞和怨聲載道是十分自然的,當然,這些都不應簡單地歸咎於某一些人或團體,疫情的變化就算超級大國亦無可奈何,人類只能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渺小,以及面對完全無法由我們控制的時機與際遇時應如何自處。
經過了兩年抗疫,平心而論,香港的表現並不太差,死亡率與全球比較十分之低,醫院亦沒有失守,絕大部份市民亦毋須因為封城封區而不能四出活動,只是個別行業和學校受的影響較大,比起一些國家死了幾十萬人,高峰期每天有過百萬人受感染、而受了感染亦不能入醫院已值得感恩。但政府在追蹤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的能力;圍封強檢安排的甩漏;以及一而再要市民冒著風雨在嚴寒下排隊幾個小時做檢測卻不迅速改善,實在令人搖頭嘆息,亦不禁令人懷疑過去兩年政府內部究竟有沒有認真地做好不同的應變計劃,以及整個團隊的決策及執行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