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
婚姻制度中的限制
跨虹者的卑微願望
11月本來有兩個就同性戀議題南轅北轍的活動,因為疫情的緣故都要改為網上舉行,由於沒有公開活動,少了和公眾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比較難引起媒體的關注。同志遊行由於已經舉辦了多年,在這裡不詳細討論,簡單來說我們一直認為,同性戀者和所有公民一樣,都有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我們雖然不同意他們要求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和爭取同性婚姻,但他們有表達的權利和自由。多年以來我們關注的是在同志遊行之中,其實滲入了不少性解放的訊息,包括爭取娼妓合法化、以及公開作出一些帶有淫褻成份的裝扮和表演。我們認為公眾活動,特別在容易接觸心智未成熟小朋友的環境,應該遵守現有的淫審條例和尊重社會大眾的基本道德,不能任意而為。
同運4C
過猶不及的平權運動
很多事本來有著美好及善良的動機,一旦趨向極端或被人騎劫就會變質,所謂過猶不及,會將好事變成壞事,最後更加會面目全非。
最近由美國蔓延到歐洲各國的反歧視運動值得我們引以為鑑,反對種族歧視、反對警察濫用暴力是對的,不過,當反歧視運動變成騷亂、破壞和搶劫則另一回事。而更加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吹毛求疵的做法,例如因為一些歷史人物曾經默許或者擁有過黑奴,於是就大肆破壞、甚至自行拆除他們的雕像,令到英國政府也要將帶領英國渡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關的前首相邱吉爾的雕像,用圍板封起來保護。連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亦都因此被落架,會不會走火入魔呢?
這些行為令人想起文革時候,紅衛兵四處破四舊的情況,凡是他們認為是屬於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事物都「冇得留低」,全部被破壞、焚燒和摧毀!當我們用今日的標準去審視昨日的世界是十分危險、甚至荒謬的。因為在不同的年代,大家都會受不同的社會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影響,有好多都是不自覺的,亦不一定是懷有惡意的。就好像在歷史上的君主政制,現在大家覺得過時,不等如當時一定是壞事,皇帝是好是壞,不一定與制度有關,亦與個人有關。而他們在歷史上的貢獻,他們所做的事是好是壞,有時不是只得一面的。
中大性小眾研究報告沒有告訴你的秘密
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於2020年1月7日發表於去年9月16日至25日,隨機電話訪問1,058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就公眾對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人士)法律權利的態度研究報告(下稱CUHK-SRP2019/20),結果顯示,60%受訪者非常同意或同意為不同性傾向人士提供法律保障免受歧視,僅12%表示不同意
我們與同性婚姻的距離
兒童權利被嚴重侵犯
基因可以決定人類的性態度及性傾向嗎?
1993年Dean Hamer及其研究團隊表示已經在X染色體上找到一段DNA(脫氧核醣核酸),相信這與男性的同性戀有關。[1] 該研究受到不少人質疑,主要是因為其他研究團隊進行了相同研究,卻未能得出Hamer等人的研究結果。
從海外與台灣性教育經驗看香港未來發展
整理及撰文: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 引言
香港法律對不同關係的承認和對待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以來,支持率每況愈下,除了因為僭建,還有因為她沒有申報丈夫潘樂陶購入的兩個豪宅,及沒有申報她以配偶身份,與丈夫共同持有安樂工程8.89億股或63.48%股份,市值超過1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