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再思同性撫養
- 引言
今時今日,相對文明的國家都會關注兒童的福祉,為保護兒童人權或利益而訂立相關的政策。現實中卻存有一些直接影響兒童的政策,未有嚴謹地查考或驗明對兒童的影響,卻為了順從或取悅主流就輕率通過,讓兒童承受後果,你對此有何想法?
今時今日,相對文明的國家都會關注兒童的福祉,為保護兒童人權或利益而訂立相關的政策。現實中卻存有一些直接影響兒童的政策,未有嚴謹地查考或驗明對兒童的影響,卻為了順從或取悅主流就輕率通過,讓兒童承受後果,你對此有何想法?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近日一些以同性戀為題材的廣告引起了公眾的討論,無論正反雙方的論述都令人搖頭嘆息,其實有關同性戀的問題,香港已爭論了幾十年,但不少相關的討論都是借題發揮,根本與核心問題無關,有些人惡形惡相惹人反感,有些人「 屈得就屈」 「監人賴厚」。作為長期關注這個議題的團體,衷心希望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能夠拿出一點君子風度,不要搞泥漿摔角,將同性戀問題看得合乎中道。
首先,不要一竹篙打一船人。其實無論支持或反對同運的一方,最容易引起傳媒和公眾關注的都是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士,他們有些可能是為了出鋒頭、借熱門話題「 抽水」;有些是為了撈政治油水、拉選票;有些是 為了商業考慮、「 谷銷路」;也有些是不經大腦「噏得出就噏 」;當然,既不知道問題的核心,也不求甚解,只是情緒反應的也有不少。不幸的是,傳媒和公眾人士往往是被雙方一些激烈的言論所吸引,甚至誤以為他們是代表大多數人的心聲。
唸大學的時候,一天在校園被兩個不認識的同學邀請做一個功課,入了課室之後,已有另外幾名被邀請的同學在座,之後主持便放一些圖片請我們順序逐個回答,例如哪一條線最長;哪一個圓圈最大等等,起初大家的答案都很一致,慢慢前面的同學開始有些不同意見,我繼續按自己的判斷回答。之後,前面的同學竟然一致選了一個我認為錯的答案,令我有些奇怪,不過,我仍然選了自己認為對的答案,誰知他們一錯再錯,我不斷成為了唯一作出不同選擇的人,氣氛變得有點奇怪。
不過,心思一轉,其實我已經猜到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了,有點衝動想告訴他們不用再做下去了,但我仍很合作地完成最後幾題,相信大家亦猜到,我是整個課室內唯一真正被邀的實驗對象,前面幾個同學都是他們的成員(做枚的),為的是考驗唯一被邀請的人會否很容易受他人影響,他們對我說能夠完全不受前面的同學影響的人是少數,這個實驗對我來說很有意思,終身受益。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近期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在未有充分討論及取得社會共識之前,突然提出有關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的建議 ,再次引起社會及教會人士的關注,明光社關注有關議題二十多年,深知因為不少同志團體與關注家庭價值團體之間缺乏真誠溝通的機會和信任,而當中亦涉及一些同性戀者的切身利益,要突破這個困局殊不容易,但辦法總是存在的。
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協助明年將在港舉行的Gay Games,引起了社會對事件的關注,當中涉及一些言論和行為是否歧視的問題。明光社對同性戀運動的立場一向十分清晰,就是反對同運要求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和有關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訴求,不贊成任何人歧視同性戀者,同樣亦不贊成對不認同同性戀行為人士的逆向歧視。
香港作為自由社會,同性戀者在私人領域的自由應該受到保障,例如他們私下的行為,無論大家是否認同,甚至有相當高的風險,只要不違反香港法律,其他人都會盡量尊重,不過,亦要保留其他人有權勸喻市民避免一些高危行為——例如肛交、濫交,這不是歧視,而是關心。正如香港容許市民吸煙和賭博,亦容許關心市民身心健康的團體和個人反對吸煙和反對賭博,總不能說這樣就是歧視煙民和賭徒,更加不應該懲罰持反對意見的人。同樣,有人不贊成婚前性行為、婚外情,並不等如歧視他們,大家不要將反對和歧視混為一談。
家中有同性戀孩子,父母可能滿腦子的問題,先問為甚麼會這樣,隨即責怪自己,是否有甚麼做得不好,同時又希望孩子可以變回異性戀者,但實際上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就可以處理,當中的掙扎、擔心、爭吵,可以怎樣處理?家長又是否知道孩子的想法?明光社在今年3月11日舉辦「家中有個同性戀孩子」網上講座,邀請了同性戀者的父母,曾經歷過同性戀生活的過來人,以及牧養同性戀者的牧者,分享他們的經歷和心聲。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