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變化就在不知不覺間

──增加賽馬日真的獲多數支持?
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7/07/2009

早陣子,公眾就馬會擬多加賽馬日鬧得熱烘烘,然而青少年吸毒問題一出,報章頭條全是青少年的臉孔。跟其他社會敏感議題一樣,此議題也就乘機「火速趕路」。相關的政策,據報導,不知不覺已於5月下旬獲「博獎會」通過,之後又不知不覺於7月上旬獲行政會議通過。多個受馬會資助的志願團體,也不知不覺由關注事件變成無異議……
 
在此不知不覺之間,謹將事件再次鋪陳如下:
 
「本年度馬季首月投注額較去年同期僅升0.76%,升幅創近年新低……馬會已向港府要求明年檢討賽馬博彩稅的時候,調低現時高達逾七成的徵稅率,並且要盡快增加賽馬日以及轉播海外賽事……港府最快今年底諮詢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和反賭團體意見,但初步仍傾向維持現狀,包括反對增設美國NBA籃球賽博彩。」(2008/9)[1]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表示,本季的賽馬投注額已較上季下跌百分之六……最壞的打算是全季投注額較去季677億元下跌百分之十,由於馬會需要補貼以達到80億元稅款包底的要求……他說:『我們三分之一的收入就這樣一筆勾銷。』……強調馬會動用儲備應付赤字只是短期應急方法,長遠必須改革稅制。」(2008/10)[2]
 
「陳祖澤昨宣布『10億港元協助四川地震後重建工作』首階段計劃,回應馬會早前去信政府,希望落實每年增加5個賽馬日,增加20場越洋賽事直播及磋商博彩稅等要求時,強調馬會的要求並非要脅政府,但在面對金融海嘯及鄰近地區同類博彩娛樂活動影響,馬會今年的投注額已下跌了6.5%……故希望政府能在此方面提供協助,包括增加賽馬日等。」(2008/11)[3]
 
「消息指,由於政府內部及博獎會部分成員認為,增加賽馬日會助長賭風,傾向日數不變,並不用馬會繼續包底,預料最惡劣情況下,下年度賽馬博彩稅下跌至少一成……當局亦認為賽馬日數目和慈善捐款是兩回事:『公益款項也可通過其他渠道募集,毋須一定在賽馬活動。』」(2008/12)[4]
 
「港人沉迷賭博,民政事務局最新調查發現,去年每10個15歲以上港人,就有7個參與合法博彩,包括六合彩、賽馬及足球等……34.2%受訪者表示首次參與賭博活動是在未年滿18歲時,逾半數是受朋友、同學或家人的影響而進行首次賭博活動……問題賭徒與病態賭徒均表示,會留意一些宣傳賭博及鄰近地區賭場開張的廣告。」(2009/3)[5]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採取措施處理與賭博有關的問題,多名議員批評當局在加強教育、宣傳,以及協助賭徒戒賭等工作力度不足,令問題日趨嚴重。民主黨黃成智和公民黨陳淑莊都批評,馬會要求增加賽馬日數並不合理……要求政府重組博彩及獎券諮詢委員會,批評現時一半委員都與馬會有關。」(2009/3)[6]
 
「一項調查顯示,逾一成中學生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當中百分之四有機會成為病態賭徒。團體認為,若馬會的建議獲通過,不單鼓吹賭風及影響家庭和諧,甚至增加青少年將來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反對馬會增加賽馬日。」(2009/4)[7]
 
「馬會位於天水圍的電話投注中心將於5月中投入運作,並會分階段聘請2,500人……馬會正計劃增加五個賽馬日以及轉播越洋賽事,連同天水圍的招聘,預料可創造4,100個職位。馬會主席陳祖澤昨日出席電話投注中心開幕禮上表示,如果政府不批准,難以估計會否影響新開創職位的數目。」(2009/4)[8]
 
「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特別會議,聽取公眾及團體對增加賽馬日的意見……馬會建議下一個馬季賽季增加5個賽馬及20日海外賽事轉播,指可增加4億元博彩稅及創造4,000個職位,在昨日出席會議發言的35個團體及14名人士中,八成支持馬會建議。支持團體中不少都是獲馬會捐款支援服務的機構。」(2009/4)[9]
 
「香港賽馬會或將最快下個馬季起,增加5天賽馬日及20天海外轉播賽事。據悉,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昨為此開綠燈,通過增加賽馬日建議。馬會曾表示增加賽馬日可為庫房帶來額外5.16億元稅收,但有團體批評當局縱容馬會鼓勵賭風,『夏天都跑馬,蠶食埋個暑假。』」(2009/5)[10]

「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批准馬會9月新馬季增加5天本地賽馬日,並增加轉播15天海外賽事,預料政府庫房將有額外5.2億博彩稅收……馬會表示,新馬季賽馬日將由78天增至83天,新增的5天會在馬季『唞暑』前兩個星期內舉行,預計可為政府庫房帶來4.8億元博彩稅收;海外轉播賽事則由每季10天增至25天,毋須開放馬場,也可帶來3,600萬元稅收。」(2009/7)[11]與其他公共議題一樣,最後取捨定奪於短暫的庫房收益。

 

 
[1]2008/09/29,《香港經濟日報》,A21社會要聞,<受累金融海嘯賽馬投注僅升0.7%>。
[2]2008/10/28,《東方日報》,A19港聞,<馬會憂蝕十億首見紅>。
[3]2008/11/04,《新報》,A02要聞,<博彩業投注額急跌馬會望增賽馬日>。
[4]2008/12/05,《香港經濟日報》,A24社會要聞,<賽馬日料不增博彩稅或減1成>。
[5]2009/03/14,《蘋果日報》,A08港聞,<每10個港人有七個賭博>。
[6]2009/03/21,《明報》,A08政情,<馬會申加賽馬日議員轟鼓吹賭博>。
[7]2009/04/15,《太陽報》,A11港聞,<團體憂增賽馬日鼓吹賭風>。
[8]2009/04/21,《新報》,A04港聞,<天水圍投注站下月運作馬會將聘2500人>。
[9]2009/04/25,《香港經濟日報》,A20港聞,<增賽馬日會議8成與會者贊成>。
[10]2009/05/28,《蘋果日報》,A08港聞,<賽馬日加五天開綠燈博獎會通過 待政府拍板庫房收多五億>。
[11]2009/07/01,《蘋果日報》,A06港聞,<新馬季增加五天賽馬>。

相關文章

當馬會九成投注都在網上時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0/10/2022

馬會上月發表年報,其年度投注額高達2,900億元,本來這不是新鮮事,上年度疫情仍然有反覆,部份時間停課停學,但馬會安排的賽馬活動未有停止,外國的大賽因為當地以「與病毒共存」為原則,轉播外國大賽又沒有太多停辦,此消彼長下投注額不跌反升,馬會再次跑贏大巿,並不希奇,也不是第一次。反倒有些現象,我們要留意,因為這預視著未來一些馬會賭博策略的改變。

如果有留意馬會的發展,大家不難發現馬會經常有一類新的消息——關於系統的新聞,不論是派彩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整天因為系統更新而要暫停網上投注服務等等。根據年報,原來九成投注早就在網上進行。關注賭博政策的聯盟「不賭21」在疫情初期就質疑馬會突然借助疫情大舉發展網上賭博巿場,可見其滲透的威力。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對於這類賭博網站,都有一定的監控,減少青少年進入的機會,例如英國針對本地的賭博網站,網絡供應商會要求使用者自行更改設定(opt in)才能進入網站。有趣的是香港賽馬會的網站、App也未沒有法例規管,任何人只要自認是18歲以上就可以自出自入,情況並不理想。

馬會除了大舉吸納網絡賭博大軍外,近年還自行承包一切賽馬節目的製作,電視台基本上只有播放的角色,近月更宣傳在他們的網上平台可以看到所有賽事,晨操等自家製作的內容,近年已經由依賴電視台改為自行在網上生產節目,可見賽馬節目和直播網上化已經成形。事實上馬會甚至已經購買很多足球轉播權在其平台上直播,方便賭徒即場下注。下月舉行世界盃決賽週賽事,免費播放的場次已少無可少,漸漸地這類在香港可以「合法賭博」的節目播放權愈來愈容易落入馬會手上,馬會放在自家製平台播放,就可以繞過現時的條例規管,在運動節目中公然播放賠率資訊,和賽馬一樣。觀眾這樣睇波,也很容易加入賭波大軍了。

九成巿民既然去了網上投注,投注站的功能近年隨即改變。近年投注站漸漸改建成茶餐廳、派對房間,我們特別關注此舉會否吸引更多年輕人,特別是剛滿18歲的朋友,在這些「消閒場所」中認識賭博活動。馬會雖然說有關場所只准18歲以上人士進入,但實際上如果打造成合家歡場所和合家歡活動,有關的規則自然會寬鬆,例如馬會同樂日至今被形容為「 合家歡」活動,甚至在親子網站上宣傳,未來相關的發展,令人擔憂。

今年5月,亞洲賽馬聯盟(香港賽馬會和亞洲不同賽馬機構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公佈《非法賭博現狀》報告(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Report),當中指出賭博的資金大約四成流向合法彩池,其餘六成多流向外圍或非法彩池,這個結果我們並不驚訝。馬會經常透過類似研究,企圖開拓新的賭博商機,文件最後的部份,指出未來賭博風氣的幾個重要轉向:

  1. 賭博活動將會全盤網上化:文件稱非法賭博的網站將所有賭博活動放在相同的地方,只要有具備上網功能的裝備就可以賭博。
  2. 賭博資訊娛樂化:賭博資訊會全面在不同的社交網絡平台出現,例如早前我們就發現有本地KOL在社交平台大賣賭場廣告,說很容易贏錢,賭博變得商品化。另外在賭博活動中加入電競賭博的元素,因為電競活動往往多以直播形式進行,只要有直播和輸贏的活動,理論上均可成為可以下注的賭博活動,尤其在今日流動數據頻寬的許可下,可有更多的賭博活動與娛樂活動同步進行,吸引年輕人下注。
  3. 虛擬貨幣作為賭博工具:以前賭錢輸清光可以「篤手指」(即可以賒賬)借賭本,今日賭博完全無實體貨幣,甚至可以用虛擬貨幣來交易,未來貨幣政策將走向數碼化,有關的改變更易令人作「資本」虛擬借貸,但當賭錢輸清光時,卻可能要用實體貨幣來償還,一旦「爆煲」可能更加嚴重。

如果用傳統思維,我們會說今年是世界盃年,來年是合法賭波20年,往往會「埋單計數」檢視政策對社會有多大影響。不過在新常態下,我們更需要檢視,在沒有規管的情況下,香港的賭風、馬會的發展會否令社會變成一個無處不賭的社會?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得到合理的照顧,盡量減少他們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政府和網絡供應商,有沒有可能盡一下社會責任,保護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在「無賭」的網絡世界中生活?這些問題若不被正視和解決,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更快更易為賭博所禍害,泥足深陷。
 

參考文件
香港賽馬會。〈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年報〉。香港賽馬會。網站:https://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hinese/history-and-reports/annual-report-archive.aspx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Last modified May, 2022. https://www.asianracing.org/publications/the-state-of-illegal-betting.

 

賭波年青化 問題更嚴重 兩成受訪少年11歲前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1] 今年世界盃開鑼前幾個月,明光社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再度合作,進行一個民間賭博調查,[2] 結果不但發現賭博情況沒有減少,而且賭博年齡愈趨年輕,賭波人士的情況比賭馬及整體賭博群體更為嚴重。

三間機構於今年3月至6月,通過學校、機構、街訪和互聯網,收集學生和巿民意見,成功獲得3,449份有效問卷,當中男受訪者佔50.8%,女受訪者佔47.1%,18歲以下樣本佔56.3%,18歲以上則佔42.9%。[3]

明光社

整體來說,70%受訪者曾參與不同形式的賭博(圖一),包括朋友間的聯誼賭博活動,例如麻將、啤牌,或者不涉及金錢的賭博遊戲等。而曾透過馬會參與賭博的受訪者,有34%曾買六合彩,曾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13%和8%。

至於參與賭博的年齡,我們發現在18歲以上的年齡組別中,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只有8%,但在18歲以下的組別,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佔20%。明顯地新一代的青少年比上一代更早參與賭博。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新一代青少年更早有意識自己在參與賭博活動,所以在填問卷時自然就填了自己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但無論如何,情況仍然值得關注。

明光社

同時,我們亦發現,在未滿18歲就開始賭博的18歲以下受訪者中,25%有賭博問題(圖二),甚至當中有4%,出現賭博失調的情況。[4] 另外,5%在18歲以下曾賭博的青少年,會因為賭博向人借錢,借錢的對象以家人、朋友為主。可見青少年賭博參與率根本不如平和基金的研究所指,有下降趨勢。[5]

 
 
明光社

今次調查另一個重點是我們將賭馬、賭波和整體賭博者的情況作了一個比較,結果顯示,賭波受訪者各方面的情況均較令人擔憂。例如賭波人士過去一年借錢的百分比較高(賭波:13%;賭馬9%;整體3%);他們當中出現賭博失調情況的百分比也是最高(賭波23%;賭馬16%;整體5%);47%賭波人士的首次賭博年齡低於18歲(整體為33%)。他們借貸的方式多以銀行信用卡貸款、家人親友,甚至是財務公司為主,可見他們甘願為借貸冒險(圖三)。

最後,我們評估過不同賭博人士對不同媒體的訊息的反應,有關訊息如何影響他們的賭博意慾,調查顯示賭波人士最容易受外界資訊影響,不論是賭博資訊還是單純的足球運動資訊,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刺激賭博的資訊。而朋友間互傳的訊息,最能引發受訪者的賭博意慾,可見朋輩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我們現提出以下建議,盼能有助遏止賭風,減少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 平和基金須加強防賭宣傳,強調世界盃賭博的禍害。
  • 馬會必須堅持不鼓勵賭博政策,減少宣傳賭博活動,並加強對戒賭防治的推廣,提醒賭徒賭博可能帶來的問題。
  • 警方應加強打擊外圍,如因法例限制而影響打擊外圍,理應修例。
  • 政府應在不同主流傳媒,特別在報章的波經版,宣傳反賭防賭訊息。
  • 家人、朋友影響賭徒至深,是故鼓勵大家欣賞球賽時,多討論技術,少談賠率。如家人有賭波習慣,則盡量帶他們參與其他活動,減少引誘。
  • 家人若發現有親友沉迷賭博,可自行先到戒賭中心,尋求協助。

 

 

[1]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2016研究報告〉,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研究,頁1,2017年1月31日,網站: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2] 〈越來越後生  賭波更大鑊  世界盃賭博政策及防治問卷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8年6月28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10/n10879_worldcup_ga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3] 由於部份受訪者沒有回答部份問題,所以答案總和不一定是100%。

[4] 受訪者需回答過去一年有沒有出現與賭博相關的情況(按DSM-5測試來評定),評分達4至9分者,即屬賭博失調。上屆世界盃期間我們三間機構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關百分比為5%。雖然與上次調查相比,今次調查的數字下跌了一個百分點,但上次調查的百分比並沒有計算沒有回答有關問題的受訪者,而今次我們則將沒有回答者也包括在內,所以實際上有關數字是上升了。〈2014世界盃前後賭風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4年7月3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5]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 2016研究報告〉,頁3–4。

四成四賭徒十八歲前已賭博 病態賭徒最多透過馬會落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6/07/2017

政府對遏止賭風無誠意,上月再次靜悄悄地發表由平和基金於2016年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並只發出簡單的新聞稿。報告聲稱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比以往有下降趨勢,彷彿賭博問題並不嚴重,但檢視研究報告全文後(英文版),卻發現賭風仍然熾熱,更發現政府完全忽視香港賭博問題,任由馬會坐大,情況令人擔憂。

政府新聞稿沒有告訴你的調查發現:

  1. 44%徒18歲前已賭博在整體問卷中,43.6%被訪者18歲前已參與賭博。而賭博次數愈頻密的人,就愈有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足球博彩等活動(table 3.3.3b)。不少研究顯示愈早參與賭博,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政府必須加強阻遏馬會近年大量有關賭博的軟性宣傳,正如政府當年禁止煙草商賣廣告、贊助與青少年有關之活動及各項體育活動,以免青少年對賭博行為缺乏警惕。
  1. 病態賭徒主要透過馬會落注在整體問卷中,賭博沉溺的情況,調查發現有病態賭博(Gambling Disorder, GD)的賭徒中,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86.2%69.0%31.0%比於澳門賭場投注(20.7%)和其他非法(外圍)賭博都要高,社交賭博則佔27.6%(table 3.5.2b)。縱使馬會經常聲稱不少人參與外圍賭博,又聲稱社交賭博才是令人沉迷賭博的真兇云云,但數據清楚顯示,病態賭徒最多參與的是由馬會負責的六合彩、賭馬和賭波
  1. 港人投注金額不斷大幅上升:報告表示2016年港人參與賭博活動的比率為61.5%,比2012年62.3%2008年71.3%為低,卻忽視每名賭徒的平均投注大幅上升。六合彩的每月平均投注金額為 159.9 元 (是 2012 的 1.2 倍)賽馬博彩為 5,610.6 元 (5.9 倍)足球博彩為 1,598.7 元 (2.6 倍)。澳門賭場博彩為 7,938.8 元 (5.6 倍)(table3.3.5),而賭船博彩達至 45,259.6 元;社交賭博的每月平均金額達至 423.8 元(table 3.3.3a)。賭徒少了,投注額卻倍增,證明賭風是嚴重了而非減輕了。
  1. 網上賭博容易令青少年沉溺:在青少年受訪者(15-22歲)中,有45人表示曾在網絡進行賭博活動,當中被定義為網絡沉溺者佔36.4%,(table 3.6.1a)佔整體青少年受訪者中的19%(4.8.1a)。可見有網絡沉溺的受訪者,更易與有參與網絡賭博活動的情況。而馬會近年不斷推動的手機投注,正正成為不少年青賭徒的催化劑。
  1. 巿民認為馬會開賭已經「足夠」:在整體問卷中,就現時的賭博次數是否足夠,巿民認為現時的六合彩(83.9%)(table 3.6.1a)、賽馬(82.4%)(table 3.6.2a)和足球博彩(71.1%)(table 3.6.4a)的開盤的場數和次數足夠,以現時一週約有23合彩2次賽馬和約130場足球博彩賽事來說,其實是過多。由於研究是於2016年進行,並未計算今年增加的賽馬日和受注的海外賽事,但政府及博獎會不等待是次研究結果便急不及待通過馬會的要求,令人感到政府只著重博彩稅收入,而博獎會則是馬會的橡皮圖章。
  1. 政府必須積極跟進報告各項建議:報告的建議部份,強調馬會應提供更多途徑,方便巿民戒賭:包括控制個人戶口最高投注額;可以網上自由申請暫停使用戶口;要求馬會取消與賽馬或足球活動相關的親子活動,減少兒童及青少年接觸賭博的機會。報告更要求馬會在所有宣傳品中印有警告字眼,當中除了提醒賭博人士切勿沉迷和提供戒賭熱線外,更要求加入家人和朋友要留心身邊可能有問題賭徒,要多加關心。

以上各點在政府的新聞稿中,完全未被強調,反而企圖粉飾太平,淡化香港的賭風,並且用低調方式處理,又沒有無任何實質跟進,敷衍塞責,負責賭博問題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博獎會主席方文雄難辭其咎,令人憤怒及遺憾!

 

曾經刊載於:

星島日報,2017年7月9日

獨立媒體,2017年7月6日

監察賭風不能鬆懈 慎防馬會伺機而出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3/01/2017

傳說,莊家有一個特性,就是永遠不會輸。莊家可以透過設定遊戲玩法、賠率,以及不同的潛規則,令自己變成最後的贏家。而跟他對賭的人,永遠只能做輸家。一個道行高的莊家,除了視乎他能賺多少,更在乎他如何為其客人營造發財夢,以達其「普渡眾生」的效果,就算客人輸了整副身家也覺得很開心。

穩賺不賠的馬會 忽視社會責任

至截稿前,馬會又開出神奇六合彩結果,連買1,2,3,4,5,6都竟然可以中了五獎,而且頭獎也有23注半中獎,表面上是賣大包,但最後呢?因為獎金平分,馬會做的生意,穩賺不賠。[1]

六合彩如是,賭波賽馬也如是。在去年的馬季,馬會投注額又再上升,這已經變成沒有大不了的新聞,但馬會卻於年初大肆要求增加本地賽馬日和受注八個非本地賽馬日的聯播賽事,[2]以令馬會未來的收入有基本保障。我們與其他關注賭風的機構一同參與公眾諮詢會,不過在會中,我們只看見大量與馬會有關的外判商、受助機構及衛星組織以不同名義發言,諮詢會變相成為與馬會有關團體的圍爐大會。我們也不禁問,如此有賺無賠的生意,是不是應該要背負一點社會責任?

答案卻是否定。馬會將賭博當作生意來經營,我們曾建議他們在宣傳品上增加警告字眼,他們卻將之放在不當眼的地方;當我們指出他們製作的馬季開鑼年曆卡和宣傳品沒有加上警告字眼和戒賭熱線時,他們居然辯稱有關字眼已印在信封上,所以年曆卡就可以將之省去。馬會如此態度,當然也不會跟你談有節制和不鼓勵賭博政策了。

時時監察賭風  秒秒教育市民

在這十多年的監察賭風工作中,我們發現如果不直接指出馬會的問題,他就只會順理成章將之視為一盤生意,為著營業額而不斷用新方法吸引「顧客」,今年改革賭馬方法,來年又可能會加推新的球盤。同時,我們發現每年賭波和賭馬的總投注額已經愈來愈接近,可見未來賭波有可能成為馬會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此他們一旦要求再推出其他運動博彩時,就更加出師有名了。

我們期望社會更加關注香港的賭風,特別是在看來無風無浪的日子,因為只要經濟一逆轉,一群無望的市民就只能將希望押在賭博上,最後只會落得一無所有。所以,社會更應鼓勵巿民好好理財,學懂理財不是貪,不將金錢放在無止境的賭海中。

 

 

[1] 「攪珠結果」,香港賽馬會,網址:http://bet.hkjc.com/marksix/Results_Detail.aspx?lang=ch&date=26/11/2016

[2] 「馬會申增5日跑夜馬 被轟助長賭風」,《蘋果日報》,2016年3月30日,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50177

增加賽馬日是哪門子的有節制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6/06/2016

馬會今年年初口口聲聲稱投注額下跌,要增加賽馬日和更多受注海外賽事,但事實上馬會過去數年的投注額年年上升。馬會又喜歡乘着節日或假期舉行賽馬日,借機增加受注場次。原定於周三日有夜馬賽事,因端午節(周四)假期的關係改成日馬賽事,將「賭仔」原本的假期變為賭博日,一家大小本來難得可以樂敘天倫的日子,就被馬會安排的賭博活動破壞了。

求季尾有個「靚仔」投注額

6月份的賽事頻密得令人咋舌。繼端午日的本地賽事後,緊接的有周日(12日)、再來周三(15日)的本地賽事,加上周二、四、六(即14、16及18日)的越洋賽事,一周就已經有五天賭馬天,再加上這幾天均有歐洲國家盃的賽事,賭仔又可以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大賭特賭了!這個常常被財金界形容為「六絕」的月份,將成為馬會投注煞科之前的最後一擊,務求要在季尾有個「靚仔」的投注額。

市民需要問的是:為何╱何時馬會變成一個要計算營業額的機構?為何要千方百計的增加賭博的日數、場數、彩池,以求增加投注額?馬會既然聲稱自己的目標是維持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的位置,不應為了投注額而不斷擴充賭法,令賭風熾熱。馬會年初聲稱估計投注額將會下降,但實質上根本未有這情況,相反,近月不少特別的賽馬日的投注額反而上升。

「有節制賭博」勿淪為口號

現在還未批准增加賽馬日,我們已經看到六天裏有五日可以賭馬的不理想狀態,以往我們期望限制賽馬日數,本來就是為了要讓賭徒有冷靜的時間,不要長期陷入賭博的引誘中,但現在馬會的做法剛剛相反,就是要令他們泥足深陷,永不超生。

馬季很快會完結,通常煞科就會宣布下季的賽馬日數和海外賽事日數,我們非常希望民政事務局認真考慮,不要再給馬會任何空間,以增加在現階段已是過多的賽馬日和海外賽事受注日數,我們更要求政府盡快設立機制,監管馬會「增加博彩玩法」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彩池、賽馬場次和受注的海外賽馬和足球賽事,勿再睜大眼說大話,將「不鼓勵賭博政策」和「有節制賭博」淪為口號。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6/6/2016

沒有亞視 賭博資訊仍遍地開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11/2015

隨著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明年完結,馬會在今年新的馬季已將賽馬、六合彩等節目交由無綫的J2台播放。表面上只是從一台轉換至另一台,馬會沒有特別優勢,她們甚至辯稱J2台始終是數碼廣播台,覆蓋率不如亞視般多,因為一些仍然用傳統電視的家庭,收不到有關廣播訊號。

不過,馬會同時卻大力加強在不同媒體滲透,現時除了J2台,有線電視、nowTV,商業電台、DBC數碼電台、馬會手機應用程式等等均會直播馬會的賽馬賽事。另外,馬會現在又將原本只在半夜播放的晨操片段,改放在網上任人觀看。馬會雖然強調「未滿十八歲人士不得投注或進入可投注的地方」,但在網上就真的除了下注區,所有賭馬的資訊均像公開資訊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瀏覽。

另外,博獎會與平和基金均先後於今年八月和十月換屆,博獎會由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方文雄擔任主席,新任委員包括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何志滌牧師等;平和基金則由監警會成員葉振都出任。兩個委員會的成員任命均沒有獲得傳媒廣泛報道,似乎傳媒對於賭博的議題的關注,漸漸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投注方式層出不窮 投注額與賭風俱上升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14/09/2015

馬會不斷聲稱香港的賭風沒有大幅增長,投注額的升跌主要與經濟情況有關。可是,馬會剛剛公佈2014至15年度的業績,本地及海外賽馬、足球博彩及六合彩總投注額達1914.4億,按年增加10%;單是賽馬總投注額就達1054.1億,歷來第二年打破千億元大關。足球投注額更大幅上升26%至782.5億元。

根據香港2015至16年的財政預算,2014年經濟增長才2.3%,而2015年的全年通脹預計為3.5%,馬會的「表現」明顯地跑贏大巿。馬會兩年前亦用了為高速證券交易而開發的科技,賠率計算因而更快捷,以及能應付更複雜的情況:在此技術配合下,馬會推出新的四重彩彩池、四連環合併彩池等其他新彩池,來年更會推出簡化版的「組合獨贏」,降低新馬迷學習賭馬的難度。

這些措舉美其名是為賭徒提供更多投注選擇,實際上就是吸引更多人投入賭博世界。這幾年在賭馬方面,馬會不但增加彩池與玩法,也透過轉播不同地方的賽事,變相增加了不同的賭博方式。賭波的情況則更嚴重,由增加場次與彩池,以及加上提供大量的即時資訊、數據,甚至在網上及投注站直播世界各地的賽事,吸引更多人去投入賭波與賭馬當中。

馬會表面上聲稱投注額與經濟掛勾,但如果他們不斷推出新賭法及增加彩池,實際上就是為巿民增加不同的賭博方式,直接的影響就是令更多巿民參與,投注額因而上升。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令投注額上升的方法肯定不只與經濟因素有關。我們質疑投注額大幅度上升,是馬會故意造成,他們引用不同方式,包括為投注者提供更方便的投注方法,以及更多的選擇。

馬季早前開鑼,雖然入場人數下跌,但投注額不跌反升,再看看這幾週環球及本地股巿和經濟情況,那些說投注額與經濟因素掛勾的人,也實在太低估馬會吸引人下注的技倆了。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9/2015

請馬會「放過孩子」 勿染指青少年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5/2015

澳門近日擬透過修例打擊當地非法博彩,禁止非法博彩經營者在不同地方賣廣告。[1] 然而,若看看香港的情況,外圍盤或其他香港不受投注的體育賽事(如NBA球賽),卻早已如普通資訊般在報章體育版中出現。當馬會大聲疾呼說外圍數量多至影響他們的收入時,香港政府卻完全欠缺監管外圍的法例,甚至讓這些資訊循公開方式流入香港,成為外圍甚至非法賭博的資訊來源,情況並不理想。

另外,就著亞視將於來年四月「執笠」,馬會早前已開會,計劃在無綫J2頻道即時接手直播賽馬和六合彩;而且更計劃改用無綫藝人擔任六合彩主持。[2] 無綫J2頻道一向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群,所以其播出的內容多為動漫,韓劇等等。若現在加入賭博節目,即變相將賭博帶到青少年社群中。

賭博資訊的流通程度往往影響社會的賭風,除了主流傳媒,青少年現在非常容易在網上接觸賭博資訊。我們認為政府必須適當介入,減少青少年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從而減少有關的引誘。

現時馬會大部份節目是由自己製作,它實在可考慮自行承辦「十八禁」的賽馬節目和頻道,一方面讓馬迷及投注人士仍然可以接收相關資訊之餘,另一方面亦可以盡量減少對青少年的影響,請馬會「放過孩子」!

 


[1] 「澳擬修例打擊非法博彩廣告」,《東方日報》,2015年3月31日,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331/00176_036.html

[2] 「賽馬、六合彩隨時改由J2台直播」,香港新浪網,網址:http://news.sina.com.hk/news/20150402/-2-3678996/1.html?cf=hp-newsCategories

 

賭博問題令人憂慮 監察賭風刻不容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01/2015

雖然馬會聲稱去年香港人在澳門輸掉310億元,但馬會總投注額卻高達1740億,比去年上升超過十個百分點,當中賭波受世界盃帶旺,投注額上升22.9%,全年投注額高達622億港元;當中連一向被視為夕陽的賭馬項目,居然投注總額上升一成,可見之前引入外地賽事,以及融合彩池,加上互聯網上可以直接收看賽事等,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增加投注額。

馬會在其業務總結中更警告:「任何加諸馬會的制肘,均無助減低投注人士的博彩意欲,只會惠及非法外圍莊家。」[1] 事實上,馬會彩池規模及每場賽事的平均投注額已經是全球之冠,如果說香港賭風不嚴重,不用控制,基本上是睜著眼說瞎話。

 

世界盃易引起賭風

2014是世界盃年,明光社與學界和前線戒賭機構於決賽周前做了一項調查,旨在了解青少年的賭風,最後發現三大現象:[2]

一、青少年賭風上升;

二、馬會和外圍一同爭奪網上賭博巿場:

馬會更開設非常方便的應用程式協助巿民投注,這等同市民將24小時的投注站袋在褲袋中。同時,市面上亦有不少提供即時球賽消息的應用程式,它們甚至設有震動功能,在傳送球賽消息後會令手機震動通知用家,結果手機淪為賭民的傳呼機,隨時勾起他們的賭博意欲;

三、賭博如果牽涉借貸,基本上就恨錯難返,病態賭博成為定局。

 

賭風愈發熾熱 各地戒賭機構憂心忡忡

去年12月由十間本地戒賭機構所舉辦的第一屆華人福音戒賭會議中,不少與會的機構均感受到自己「生意蒸蒸日上」,情況令人擔憂。監察賭風聯盟召集人胡志偉牧師在總結時建議,以公共衞生為框架,並仿照吸煙、吸毒等沉溺問題,要求政府就預防、教育、研究、制定政策和治療五方面入手,處理議題。

該會議中亦有來自鄰近地區的與會者分享經驗。曾於香港及澳門任戒賭輔導超過十年,現於馬來西亞開設戒賭中心的陳鎮國牧師表示,澳門的賭博問題因為涉及賭場和賭業,問題複雜得多,而且難以解決;至於在馬來西亞,賭業雖然屬非法,但卻因為「黑警合一」——外圍和警察居然合作開賭,他們的收數手法更是變態嚇人。該地的戒賭工作雖然刻不容緩,卻又因著種種問題,幾經艱難後始能開展。

同場亦有內地朋友分享在內地戒賭的困難:在政府未有正式政策前,內地戒賭事工根本難以展開,賭徒在不同的賭海中,無法翻身。

 

捉襟見肘的香港賭博政策

香港雖然有所謂的賭博政策,但政府執行不力;香港雖然有監察賭風的官方機構,可惜所做的只停留在小修小補階段。他們進行所謂的研究,就是五年一度的賭風普查,但前線團體的建議,例如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21歲,政策當局卻從來沒有擺出誠意實行。

教育防賭訊息方面就更加不足,相關資料只滲透在公民教育這些非正規課程當中,課程內亦不會教導學生正確的金錢和理財觀念,就連常識科中也沒有包括「防賭」這類基本常識。

治療病態賭徒方面,政府根本沒有調動資源,反而只是用賭徒輸來的錢成立平和基金,不過政府十多年來完全沒有撥款。現在坊間各種各樣的戒賭方法,以及十多間的戒賭機構,其實不少是由民間及基督徒群體舉辦,他們一直在默默承受很大財政壓力而支撐過來的。

 

興起監賭使命繼承者

隨著鄰近地方不斷興建賭場,加上香港賭業仍在不斷發展,究竟何時才會有人承擔使命,檢視現時的賭博政策,以及進深從事研究、教育及預防等工作呢?
 

 


[1] 馬會2013/14年度業務總結 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operation/chinese/13-14-results.aspx

[2] 「2014世界盃前後 賭風調查 新聞發佈會」,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2014年7月3日,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orldcup_gamble_survey.pdf

 

賽馬有需要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近日收費電視nowTV宣佈啟播賽馬頻道,成為本港第二個播放賽馬活動的收費電視台。雖然說這個是商業決定,但我們也不禁問:真的需要多一個電視台在賽馬日播放賭博資訊,並在平日也以賽馬消息充塞著整個廣播空間嗎?
 
據報道,該台於今年二月開始提供直播賽事,只要是該收費電視台的用戶就可以免費觀看。電視台同時開發了相關的應用程式,供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用家收看直播,並讓馬迷透過其智能電視的功能,快速搜尋本地和海外賽事;另有晨操分析、賽事分析及各項統計數據等資訊。第一階段將會全力在收費台播放節目,但報道又強調該台不排除未來會改在剛獲得的免費頻道中播放有關賽事。
 
如果該賽馬頻道真的改在免費頻道播放,就會成為本港第一個全天候免費博彩台,這情況令人非常關注。我們相信作為傳媒,必須有社會責任,要留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賽馬頻道和賭博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有關的博彩資訊廿四小時不停的在免費播放,定必令現時已經非常熾熱的賭風更加熾熱。再加上有關的節目可以透過平版電腦、手機等在網上不斷播放,結果變成無限重播,變相加速賭風散播。

港澳賭風持續熾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1/2014

在2013年,雖然並沒有特別盛大的國際足球聯賽舉行,而且國際賽馬賽事場數沒有特別多,也沒有特別高的六合彩派彩,但馬會投注額仍然飈升,以下為本年度各項目的投注額:
 
2012/13年的投注額 (港元) [1]
賽      馬       943.70億
足球博彩       506.06億
六合彩            76.27億
總投注額:  1526.03億
 
在馬會的年報中,馬會解釋投注額上升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重新吸納青少年
馬會近年積極投入年輕人巿場,先是每逢周三舉辦不同活動,鼓勵年輕人進馬場,繼而學習賭博;之後又以欣賞馬匹和賽事為名,編寫了一個「模擬賽馬」手機程式,此舉變相教青少年賭馬。此程式現時已有近40萬人次下載。
 
二、將手機變成投注站
馬會除了改革網站,去年更大力推動其手機投注程式,相關的賽馬、足球及六合彩投注額佔投注總額約18%。程式推出才一年,已有超過45萬個投注戶口。如果將手機投注服務計算在內,有超過70%的投注交易透過此平台處理。根據馬會數字,最高峰時段每秒處理3600宗交易。[2] 至此,投注站正式流動化,各人的手機均可變成投注站。青少年足不出戶,只要透過家人的戶口,即可下注。從此,「禁止十八歲以下人士進入投注站」以保護青少年的說法,正式失效。
 
三、足球博彩場數不斷上升
2003年賭波合法化之時,馬會聲稱只為四大足球聯賽提供投注,但至今年已接受全球逾七十項聯賽和盃賽的投注,當中大部份均是二線或地區性的賽事,根本說不上大型和國際賽。是故,去年即使沒有任何重要賽事,投注額居然仍可上升7%,比十年前更升了三倍。又因為足球博彩的毛利比賽馬更大,最後竟成為馬會最大單一收入來源,甚至令馬會成為全球足球博彩規模最大的莊家之一。
 
未來,馬會還進行優化馬場工程,光是第一、二期就用了35億;再加上2013年在立法會通過了賽馬的匯合彩池安排,令馬會與外地賭博機構的彩池可以一併處理,因而令彩池增大,出現更可觀的派彩。從以上種種行動足可見馬會今天根本不是不鼓勵賭博,不是只為有賭博意慾的人提供服務,而是將賭博看成一盤生意,積極吸引新人加入賭博行列。

澳門:成東南亞最大規模的賭城

可是更令人擔心的是在一海之隔的澳門。賭博已經成為全澳的主要國民生產總值來源,該地甚至成為東南亞境內最大規模的賭城。鄰近地方近年亦相繼討論金,甚至要開設賭場;再加上近年湧現的賭博遊戲、網上賭博、股票巿場炒賣等沉溺情況,香港新一代只會面對愈來愈多賭博誘惑。各種誘惑會以動人的方式去引誘大家跌入這些陷阱中。
 
堅持「睇波踢波不賭波」

最後,還要再提提各位,世界盃將於2014年舉辦,而且本屆更是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免費電視台第一次播放決賽周,相信傳媒定必又吹起世界盃熱。屆時,若連馬會也不諱言提出「加大力度對抗外圍」時,熾熱賭風將很快出現。若沒有團體宣傳「睇波踢波不賭波」的理念,或許每隔四年,香港便會變成全民皆賭世界盃。

 

 

馬會開賭 擊退外圍?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9/09/2013

早前,馬會等待政府續發足球博彩牌照,政府堅稱開賭有助擊退外圍。而且,馬會更稱賭業已全球化,就外圍而言,單單在足球博彩方面,一年開賭的場數約五至六萬場,而現在香港一年才提供八千至九千場,可見香港經已是十分有節制。政府聲稱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盡力控制外圍的影響,鼓勵負責任博彩。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博士在一個由戒賭機構舉辦的研討會中表示,賭博不是必須要滿足的慾望。他認為2003年將賭博去道德化,體育版自此有了波經,而馬會亦不斷透過廣告宣傳賭波,事實上已令民間的賭風變得熾熱。
 
此外,鍾博士指出馬會「積極」解決外圍問題的方法就是增加彩池數量,但這樣只會令外圍提供更多彩池。如此惡性循環下,馬會永遠有開不完的彩池,而外圍亦不會減少。根據警方的數字,近年均有破獲過億的外圍賭波紀錄,可見外圍賭博並沒有因為馬會增加任何彩池而減少。實情是當馬會愈開賭,外圍就有愈多機會做對沖,結果只會令賭風更為熾熱。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馬會居然「穩」佔政府收入約一成。但社會卻鮮有討論這種收入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個人的情緒、家庭的凝聚力因為賭博而被置之不理,這些損失從來沒有認真處理。政府的兩眼只看見稅收,卻對香港的賭風視而不見,這種狀況不知道要維持到何時!
 
鍾博士最後建議政府必須加強支援現時的戒賭輔導服務;而且亦要求馬會在彩池的數量上,不論在可供賭博的地區和場數都必須克制,並要開始處理青少年網上賭博的問題,再不能以視而不見的態度對待。

馬季投注額又創新高的啟示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7/2013

香港馬季已完結,早前馬會宣布今年馬季投注額以924億元創歷年新高,入場人數更超過200萬,可謂丁財兩旺。馬會稱因為近年提倡改善投注體驗,所以多了人參加欣賞賽馬盛事云云。投注體驗是怎樣得到改善的呢?就由你進入投注站的那刻開始,只要你停駐一會,就會有人友善的向你查詢要不要開一個綜合投注戶口。這種戶口讓你可以在電話、手機及任何可上網的工具上隨時隨地、隨意隨心投注,而且相關資料一應俱全。在投注站內,當然有冷氣,大電視。而在馬場,每次賽馬日馬會都安排不同的活動:美食節,音樂會,總之就是嘉年華。

可是,單單的「改善投注體驗」,似乎並不是「吸金」的原因。早前有前線戒賭機構舉辦研討會,討論香港近十年的賭風,當中有學者分析政府委託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整體參與賭博的人數下降,但同時病態賭徒的數字上升,結論就是政策可放寬,但要加強戒賭服務。換言之,就是參加賽馬博彩的人平均多花了錢下注。

對此,馬會分析稱賽事中有不少「大戶」,他們不是普通小巿民,而是每次都會大手下注的人,當中甚至包括外圍做「對沖」的莊家。另外,近日又有報道稱,近年投注額上升,是因為馬會翻新後,加強對內地豪客的宣傳,吸引他們來港賭馬,所以「大戶」人數上升,投注額亦上升。

不過,如果單單是這些旅客、外圍買家增加投注,為何病態賭徒人數又會上升呢?明顯地,馬會在吸引外來客戶的同時,亦吸引了沒有能力豪賭的人,或者自制力不足的人去賭,他們有些人甚至成為病態賭徒。我們質疑馬會只做宣傳的工夫,但預防的措施卻只是聊備一格。如此根本不是政府所期望的「不鼓勵賭博」政策,而是「全方位賭博」政策。

馬季雖然完結,但馬會又剛宣布會轉播英國的賽馬賽事,並會開設彩池讓人投注。表面上馬會按照所有政府的規則做事,實際上現時政策所容許的「商業自決」的彈性早就超越巿民的想像,只是馬會用溫水煮蛙的方式增加賭博機會。再加上近日匯合彩池又三讀通過,未來的彩池和賠率勢必更加吸引,將會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活動。馬會說,丁財兩旺,政府稅收升,因而使社福界更受惠,這是多贏的情況。但試想,如果馬會將所「賺」的還回各人的口袋,所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加乘效應,未必比現在的分配差。馬會為何不還富於民,並教巿民不賭的信息呢?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7/2013

香港賭風蔓延時……

鄧耀祖 | 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
13/05/2013

香港自1841年開埠以來,賭博的風氣從沒間斷。由街頭巷尾的賭檔、字花檔、排九檔、香港賽馬會的成立至雀聲處處聞的麻雀館,香港人經歷百多年賭博的洗禮。漸漸地,賭博已完全滲入港人的生活裡。所謂「馬照跑、波照賭、雀照打、海照過」,賭博與你息息相關。
 
根據香港理工大學於2012年3月發表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有62%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當中最多人參與的分別是六合彩、社交賭博、賭馬、澳門賭場博彩和賭波。[1] 未成年的青少年可能成為問題和病態賭徒的普及率分別是1.9%和1.4%。[2] 若以2012年年底全港有717萬多人計算,推算約有444萬人參與賭博活動,而可能成為問題和病態賭徒共有23萬6千多人。如此龐大的賭博人口和問題與病態賭徒的數目與賭風蔓延有很大的關係。

賭博政策失效助長賭風

熾熱的賭風涉及多個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香港特區政府的賭博政策失效所致。特區政府奉行之賭博政策是將賭博活動局限於少數受規範和監管的途徑。[3] 換言之,六合彩、賭馬、賭波和麻雀館都是受規範和監管的。而負責營運這些賭博活動的香港賽馬會和麻雀館的經營者都是受政府規範和監管的。
 
事實上,現時的賭博政策是鞏固賭博業經營者和政府的穩定收入,旨在防止賭金流入非法外圍賭博集團。為此,政府對馬會在六合彩、賽馬和足球博彩中增加任何玩法都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從而吸引港人投注,增加博彩稅收。以2003年政府通過的足球博彩規範化為例,足球博彩稅由2003年的10.2億元[4]激增至2012年的39.4億元。[5] 至於六合彩和賭馬的博彩稅收亦是每年遞增。因此,香港的賭博政策已淪為穩定博彩稅收的政策。在遏止賭風方面,完全沒有政策可言。
 
此外,政府在緩和賭博問題和宣傳病態賭博方面,於教育和治療層面上亦明顯不足和不負責任。
 
馬會自2003年取得賭波牌後,承諾每年捐1200至1500萬給政府。政府遂將這些金錢成立「平和基金」,以提供關於賭博的教育、研究和治療工作。[6] 因此,所有有關預防賭博的教育和宣傳都由「平和基金」負責。可是,「平和基金」每年資助四間戒賭輔導中心共1100多萬,只剩下很少的金錢用來做研究和教育宣傳等工作。因此,宣傳不賭的訊息受到資源限制而不能廣泛而持久地向港人發放。
 
特區政府只依賴「平和基金」去做預防沉迷賭博的工作,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反之,各式各樣宣傳香港和澳門賭博的廣告不斷在香港的媒體中播出,吸引港人留港或「過大海」賭博。特區政府的賭博政策對這些排山倒海的宣傳顯得無能為力,任賭博經營者橫行於港地上,吸引港人賭博。結果,賭火不斷燃燒,賭風不斷吹拂,直接和間接製造了數以十萬計的問題和病態賭徒。

政府仍拒提升合法賭博年齡

 賭博政策涉及另一範圍是合法賭博年齡。現時香港將合法賭博年齡定為18歲。綜觀所有賭博研究均顯示有四至六成的問題和病態賭徒,早在20歲前已參與賭博活動。而合法賭博必定吸引年青人堂堂正正地參與,為問題和病態賭博注入潛藏的後備軍。環顧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已將合法賭博年齡提高至21歲,以緩和青年人賭博的風氣。由11間香港戒賭輔導機構和有關團體組成的「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已向特首和相關政府部門提出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歲的訴求。可是,特首和特區政府仍堅決拒絕承擔責任。
 
全面的「負責任博彩政策」已於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區實施和執行。香港特區政府何時才醒悟,願意承擔責任,為熾熱的賭風立下屏障?何時政府才會改變賭博政策,增加戒賭資源,限制賭博廣告,提高合法賭齡和採取負責任博彩措施,落實執行以上一連串工作呢?

 
[1]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others/gambling_report_2011.pdf
 
[2] 同上
 
[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賭博政策〉,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District_Community_and_Public_Relations/gambling.htm
 
[4] 〈賭波稅收逾10億超預期〉,《香港經濟日報》,2004-05-04,A04。
 
[5] 香港賽馬會,〈四位馬會董事獲選連任 馬會直接回饋香港逾一百九十億港元 金額再創新高〉,http://www.hkjc.org.cn/big5/about/activity_club_full.asp?in_file=/big5/news/2012-09/news_2012090502030.html
 
[6] 政府資訊中心,〈政府針對賭博問題設立慈善基金和輔導中心〉,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309/04/0904205.htm

 

匯合彩池勢助長賭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馬會經過幾年努力,最近成功爭取政府支持匯合彩池。所謂匯合彩池,就是將香港與世界各地不同的賽馬賽事的彩池匯合,統一彩池。此舉可以令外圍不能再因為賽事有兩個彩池,利用賠率差額套戥;同時因為世界各地的彩池都匯合成一個,所以相關的賽事賠率因而變得更加吸引,以吸引更多人參加賭博。惟馬會強烈否認後者之說法,只強調「匯合彩池會令賠率更穩定,但不會令派彩增加,所以不會令賭風熾熱」。
 
而且,馬會為了繞過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博獎會」)的監管,強稱此安排只是修改《博彩稅條例》而非《博彩條例》,所以不用經博獎會諮詢。博獎會最後只承諾會密切留意此安排會否影響賭風,如有則才再重新審議有關安排。
 
我們認為馬會和政府繞過諮詢機構的做法令人非常失望並憤怒。我們質疑馬會此舉明明就是在增加彩池金額。即使馬會強調使用「同中同分」的方式派彩[1],在馬會網站上的介紹中清楚可見,所有派彩的基本來源就是彩池;當彩池基數增加,自然能提供更有利的賠率(馬會稱之為穩定),供賭徒下注。再者,現時不少賽馬賽事均設有多寶彩池,情況等同六合彩,增加幾場有大彩池的賽事,就令馬會增加機會炮製極吸引的多寶獎金賽事。根據六合彩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不少人會因為派彩吸引,而以玩票性質參與賭博。這些都是馬迷及馬會不會告訴你,但卻又簡單至極的真相。
 
為此,監察賭風聯盟會派員出席二月十八日的立法會會議,除了解事件外,更要求政府、馬會解釋。我們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其賽馬活動已成為國際盛事,是值得令人驕傲的;但如果馬會假借不同方式刺激賭風,我們定會邀請他們多作解釋,並用具體例子證明,有關的情況不會發生。
 

 

匯合彩池背後的隱憂:四個熾熱賭風的可能性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28/02/2013

核心提示:政府應馬會倡議,提出與外國互相轉播對方賽事時,不再各自以獨立彩池的形式管理投注,改為以「匯合彩池」的方式管理彩池,變相同一場賽事由兩個地方的不同賠率,統一成只有一個賠率。馬會強調此舉有助打擊外圍利用賠率的差額進行套戥,可令賠率更穩定。

政府應馬會倡議,提出與外國互相轉播對方賽事時,不再各自以獨立彩池的形式管理投注,改為以「匯合彩池」的方式管理彩池,變相同一場賽事由兩個地方的不同賠率,統一成只有一個賠率。馬會強調此舉有助打擊外圍利用賠率的差額進行套戥,可令賠率更穩定。

馬會更稱因為現時賽事用「同中同分」(pari-mutuel)的彩金分配模式,即彩金按彩池的得勝投注組合分配,而中彩人士又會按其投注金額的比例獲得派彩,所以這不代表派彩一定會增加,再加上賽馬日數及場數不變,因此不會熾熱賭風。馬會說的,一句也沒有錯,但每句都沒有說完。

  1. 首先,就匯合彩池而言,可以詳細地分為「滙入」(外地客賭香港馬)和「滙出」(香港客賭外地賽事)兩部分,政府至今只強調有相同的部分才會匯入,例如兩方都賭「位置」、「獨贏」,那當然可以匯入和匯出;但各地可能有別的賭法,例如香港的3T,或者外國的其他賭法,試問又是否會增加所有的投注方法?如此,會令投注方法增加,賭博機會上升,自然令賭風上升。

  2. 馬會聲稱「現時」賽事用「同中同分」的方式分配彩金,那麼匯合後的彩池彩金分配又如何?如果「滙入」彩池,根據立法會文件,馬會理論上可以繼續用「同中同分」的彩金分配方式,達至馬會所謂的「不代表派彩一定會增加」的效果;但到了「滙出」彩池時,香港馬迷就要跟隨外國的賭法。如果外國一樣有「獨贏」,但彩金分配並不是用「同中同分」,而是用「固定賠率」方式來派彩,外國的賽馬管理機構大可以製造更吸引的賠率。若是這樣,馬會及香港政府有能力控制外國的機構嗎?

  3. 退一步來看,即或馬會現時宣稱是用「同中同分」,所以至少香港的賽事不受影響,但這亦只是一半的事實。根據馬會網頁內的賽馬博彩規例第五章就寫明:「營辦者可不時決定對於有關任何某一場或多場賽事或某賽事日提供何種固定賠率的博彩方式。營辦者可行使其酌情權決定於任何賽事日期間,接受任何固定賠率博投注種類的即場博彩。」可見馬會說「現時」的彩金分配模式,基本上可任由其改變。政府會確保這模式及政策實施後不變嗎?

  4. 就多寶彩池的安排,現時馬會在多種投注方法中加入了多寶彩池,即是在計算任何彩金前,會將部分的投注款項放在多寶彩池。匯入彩池後,其他地方匯入的投注款項又是否都放在多寶彩池?彩金又會否累積?如兩者均是,那麼派彩就必定上升。之前六合彩提升每注的賭注,目的就在此。當時監察賭風聯盟的確忽略了關注馬會這種「財技」;現時每年均有至少一至兩次過億的派彩,投注額更高達十億,令全城狂熱,成為新聞熱話,可見匯入彩池後必定能「炮製」高派彩。

可見,即使馬會口口聲聲稱場數不變及日數不變,但只要派彩方式改變,彩池模式改變,甚至開設的「匯出」彩池的玩法的話,難道就真的不會熾熱賭風?唯望立法會繼續積極監察,杜絕賭風。

曾經刊載於:

成報: 28/2/2013

搞合併彩池是先斬後奏?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31/01/2013

民政事務委員會近日出了議程,討論「雙向合併彩池」,及後有傳媒「收風」,解釋何謂「雙向合併彩池」以及此新的政策如何增加稅收。不過,據監察賭風聯盟了解,此改動從來未有經過監察香港整體賭風的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博獎會」)的諮詢。政府連現有的諮詢架構都可以隨意越過,情況令人擔心。
 
有關的「雙向合併彩池」,據報章報道,會用現時匯合彩池的運作模式,即在那個地區下注,則由該地區政府徵稅,但投注金額則全數撥入舉辦賽事一方的地區或國家。此舉既能解決雙重徵稅的問題,又能增加投注額,變相增加派彩和稅收,從政府、賭徒及馬會來說,可謂三贏方案。
 
報章報道更強調「是次修訂《博彩稅條例》,主要集中討論匯合彩池的徵稅問題,不涉及放寬馬季非本地賽馬日聯播海外賽事的場數,免惹起太大反響」,但實情就是因為不是修改《博彩條例》,並以稅務為由,企圖繞過博獎會。但實際上博獎會理應被諮詢,因為但凡任何賭博政策,影響派彩,就實在地會影響賭風。
 
根據之前六合彩以「加價」來增加投注額和多寶彩金,令派彩上升為例,馬會在六合彩的收益升幅驚人,馬會近年幾乎每年均有一至兩次六合彩頭獎最高可獨得一億或以上的彩金,引起全城效應,最後下注買六合彩的投注總額更是非常誇張地上升。可見,加大投注額,製造吸引的派彩「回報」的確能吸引巿民參與賭博。
 
我們質疑,政府是次以因為是修改《博彩稅條例》而非《博彩條例》,繞過諮詢機構而直接進入立法會,漠視諮詢架構的重要性,明明是一個會影響社會賭風的政策,將之描述為稅務政策,是語言偽術。我們更擔心,施政報告中開的一系列所謂諮詢委員會,最後究竟會否像博獎會一樣,因着不同的語言偽術,在重要政策出台時,被人用不同的技術方式,輕輕繞過,甚至先斬後奏,將不同聲音消失於微時? 
 

曾經刊載於:

成報 31/1/2013 

博彩資訊乏監管 免費馬報隨街派

15/11/2012

10月開始,市場上推出了一份全新的免費賭博資訊報章《快馬》,並每逢賽馬日在大部份的投注站場外和賽馬場地門口派發。有巿民來信本社投訴,稱有關刊物內容有大量賭博訊息,不適合青少年閱讀,更不應該派發給青少年。

一份以賭博資訊作為內容的免費報章,其禍害當然比一般收費報章或者馬經刊登賭博消息為甚。但根據現時香港法例,含有色情內容的刊物尚且有條例作出監管,但對於賭博內容,政府卻沒有監管,賭博資訊幾近可以用任何方式呈現給巿民,吸引人的眼目,使更多人參與賭博活動。

我們一直希望香港的賭博資訊可以有所規範,但民政事務局每次的回覆都以新聞自由和資訊為護航理由。我們質疑是否任何資訊都是有益無害,賭博明明就是對整個社會有負面影響的活動,政府既表示不鼓勵賭博,連進入投注站的年齡也定在18歲以上,就是要保護青少年成長,但為何賭博資訊就像缺堤一樣的不斷在社會湧現,而且是免費、垂手可得,情況令人咋舌。

隨著近年本港消費指數飆升,早前已有報章形容,今年9月的一億元獎金六合彩,實質購買力,也不及2003年頭獎最高金額的那七千多萬元,證明六合彩根本不再神奇,更多時只是虛幻的數字遊戲。既然如此,我們質疑政府為何仍不管理香港的博彩資訊,減少青少年,甚至香港整體巿民誤陷賭博的深淵之中?

那些年,我們關注的賭博問題

回顧與展望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
31/05/2012

在華人社會「小賭怡情」的文化,每每不清楚賭博如何影響社會。很多人並不知道賭博的本質是甚麼,甚或以為明光社和一些反賭團體「無事搵事做」,不尊重香港人「馬照跑,舞照跳」的資本主義精神面貌。

賭博在香港的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馬會歷史悠久,也是本港最大的慈善組織,但對馬會每年的投注額及營運模式的改變其實都是不清楚的。馬會2010至2011財政年度,賽馬投注總額達819億元,足球博彩總投注額為397億元,再加上六合彩投注的68億元,過去一年馬會受注的總額(即港人用於賭博的金錢,當中大部份成了稅項及馬會的純利)是1284億元[1],港人熱衷賭博的程度實在令人驚訝!以一個例子作比較,大家或會更加明白:當不少人都反對政府動工興建669億元的高鐵「大白象」工程時,香港人每年卻很慷慨地將差不多2條高鐵「賭」落鹹水海。
 
事實上,賭博是一種「窮人稅」:刀仔鋸大樹彷彿提供低下階層「一朝發達」的夢想。而現時報刊體育版已淪為波經版,一些大型賽事往往被塑造成全城矚目、氣氛激烈的盛事。但試想像一下:同是投注1,000元,有錢人賭的是閒錢,窮人賭的卻可能是養家的糊口錢。賭博對貧窮人和低下階層的影響其實是大的,是不公義的。

那些年,我們關注的賭博問題

有人可能以為,賭馬、賭波只是怡情,無傷大雅,何須「反賭博」運動。但因著馬會積極營運,政策缺乏監管,香港賭博情況從來都是嚴峻的。

早在1999年,馬會以舉辦「千禧賽馬」為理由准許18歲以下青少年進入馬場及購買馬票,當時明光社及其他團體群起反對。而在2003年立法會通過「賭波合法化」後,香港的賭風更是熾熱。但相對地,政府原有的「不鼓勵賭博」政策卻無聲無色地消失了。監管馬會宣傳的民政事務局,從來沒有就馬會大肆宣傳或推出新投注方法作出管制或監察。馬會多年來在賭波投注玩法「話加就加」,政府從無制止,馬會就像一個「土皇帝」般,主導著政府的賭博政策,多於被民政事務局監管。

2006年賭博條例的修訂後,馬會的營運由以往的賭博「中間營運者」,變身為要為政府稅收「包底」的模式。以賭博毛利計算賭博稅後,變相令馬會以稅收補底為藉口將賭博營運「商業化」,大攪宣傳和擴張投注。

站在公義反賭博

有人以為明光社及其他監察賭風的組織,只流於「清教徒、烏托邦」的理想主義,並無實證論據去關注賭博問題。事實是,香港關注賭博的團體,絕大部份是早於賭波合法化時期之前(2003年),已長期參與賭博輔導,或早已參與有關賭博防治教育和相關研究的工作,並不是短線的社會運動參與者。
 
明光社除了早在2000年已率先委託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賭博對香港青少年的影響」調查,[2]我們在2002年亦推出了全港性的賭博問題標語創作比賽,又出版了有關賭博問題的小冊子《賭本大搜查》,同年更出版了全港第一份有關賭博問題的教材套,免費派發給本港所有中學。2003年賭波合法化爭議時,我們也在報章刊登有關賭博問題的專輯,並先後兩次聯同多個團體發動有1000多和3000多人參與的反對賭波合法化大遊行,是近年香港教會較為積極參與的社會行動。2005年,明光社同工參與了香港首屆賭博問題學術會議,並就香港賭博與傳媒關係,以及香港與新加坡政府賭博政策影響等題目,發表學術文章。
 
在教育方面,單以明光社計算,自2002年至今便已為不同的中小學校、社區中心、教會及機構主領近200次有關賭博問題的講座。明光社、工福、宣道會基蔭堂更先後踏足「賭城」澳門,參與賭博輔導、牧養和學校教育的工作。
 
另外,除了關注賭博問題,明光社及很多關注團體,也積極推動正向睇波,鼓勵青少年樂在參與足球運動中。近幾屆世界盃中,就有團體舉辦「四無」——無煙、無酒、無賭、無粗口睇波活動,反應熱烈。明光社更分別於2006及2010年兩屆世界盃,與一班中學同學製作世界盃特刊,讓中學生可以在觀看世界盃的賽事時,在芸芸賭波體育資訊不分的報刊中,能有健康的足球資訊可供選擇。我們更與同學在足球場上踢波較量,響應健康足球運動。
 
關注賭博問題、監察賭風,就是站在社會中受壓迫的低下層一邊,要為他們在這種被賭博矇騙,在低微的收入中再被壓榨出賭注的傷害中發聲,完全是公義的行為。
 
那些年我們反賭,並不只是講道德,而是勇於挑戰政府和與權貴抗爭的!
 

當賭博變得老少咸宜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7/03/2011

賭,向來給人的印象,都是在投注站門外,一大班男人,或站或坐在街上,左手夾煙右手拿起筆,若有所思在圈馬纜。可是在馬會近年的努力下,馬場已漸漸打造成老少咸宜的地方。
 
今年農曆新年,馬會於年初三賽馬日大搞活動,有傳統工藝製作、兔年開運講座及美食坊,更安排旅遊巴接送。訪港旅客更是免費入場,而每位入場人士又有「馬上發財筆」、馬場公眾席入場券乙張及「兔年頭彩擦擦卡」抽獎。當中最重要是一注獨中的10元3T,可得彩金高達5,000萬,[1]此舉吸引全日九萬多人到兩個馬場「博殺」,以至11場賽事的投注額高達12.61億元,比去年增加8.6%。而在同一個星期,又有5,000萬的六合彩,遂把賭風吹得非常熾熱。[2]
 
馬會之後承接此氣勢,於3月2、9及16日一連三個跑馬地賽馬夜,舉行「酒‧在快活谷」活動,馬迷只要付150元就可以一邊試酒,一邊賭馬,現場更有葡萄酒專家在教授品嚐美酒技巧。[3]
 
馬會透過不同的活動,包括利用節期的氣氛、表演、美酒等作宣傳,無非是希望吸引人進入馬場下注,讓賭博由一直以來較為粗野的「搏殺遊戲」,變成有品味、高格調和充滿佳節氣氛的活動。巿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賭風「洗禮」後,漸漸認定佳節到賭場是指定活動,甚至時尚。而青少年從媒體所目睹的,是歌舞昇平的美麗畫面,只會更吸引他們「一夠秤」便到馬場「趁熱鬧」。
 
馬會年年賺錢,政府和慈善機構所得卻只是九牛一毛,在「不鼓勵賭博」的政策框架下,我們認為,馬會根本無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去宣傳賭博。我們同時要求博獎會細心研究馬會類似的「經營手法」是否合宜,並要求馬會在賭博宣傳上盡量低調,減少青少年和本來無意參與賭博的市民受到這些活動的吸引。
 

 
[1]2011/02/02,《文匯報》,A07瑞兔賀歲,〈賽馬六合彩新春1億橫財〉。
[2]2011/02/06,《明報》,A03港聞,〈賀歲馬投注額10年新高半億三T吸客近10萬人入場〉。
[3]2011/02/22,《商報》,A15香港新聞,〈150元可品嘗8種葡萄酒快活谷夜馬首辦美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