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跨性別

變性人 跨性別

同志(LGBT)運動中的「T」可指變性人(Transsexual)或跨性別(Transgender),主要關乎心理性別,而非性傾向。跨性別是總稱概念,涵概任何兩性以外的性別身份:酷兒、變裝、性別流動等。

 

跨性別運動摒棄兩性,推動主觀心理定義性別。較保守的層面上,爭取去病化、變性手術合法化及獲得政府資助等。進一步是取消更改性別前必需進行的變性手術規定,以主觀性別生活,包括結婚、使用有性別區間的設施如:洗手間,更衣室等,又爭取修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紀錄、認可第三種性別。此外,又向兒童推動性別光譜教育(Gender Spectrum)、為未成年者提供荷爾蒙治療及變性手術等。你在本頁可以找到跨性別、變性人等相關資訊。

 

樂高真的反LGBTQ+?

13/02/2025

倫敦科學館(Science Museum)近日成為網上熱話,根據有關報道指倫敦科學館稱樂高積木(Lego)玩具其一凹一凸的設計是宣揚世界上只有兩個性別及反LGBTQ+。然而,這其實是一個有誤導成份的資訊。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4)

06/02/2025

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

2023年2月6日,終審法院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判決,裁定入境處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申請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違憲。港府在2024年4月3日公佈,跨性別人士只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各項修訂資格準則及要求」兩大條件,處方會按個別情況考慮讓申請人更改在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有關修訂已於公佈當日生效。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Global 2024)

06/02/2025

同性婚姻

2024年2月15日,希臘議會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使希臘成為第一個容許同性婚姻的東正教國家。[1]

爭議不斷的兒童跨性別治療

15/01/2025

在過去的10年間,跨性別運動席捲全世界,有些國家已經修訂法例,容許市民按其性別認同,毋須任何醫療證明和手術便可更改他們的性別。雖然如此,但仍有不少跨性別人士會選擇進行不同程度的醫療程序,如荷爾蒙治療或性別重置手術,讓身體呈現出他們期望的另一種性別的形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2月)

15/0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對覺醒文化的反彈

15/01/2025

覺醒(woke)這個詞剛開始用於公開言論時,它往往穿插在正義之聲之中,提醒人要消除一切對黑人的歧視問題,而「覺醒」,是指要在社會上對黑人的歧視與壓迫保持清醒,不要讓一些風氣使得人們對歧視問題變得麻木。這些語言令人覺得,「覺醒文化」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它讓人時刻警惕不公義的事在發生,既然如此,為何又會有許多人發起反覺醒(anti-woke)行動呢?為何知名富商馬斯克會說覺醒文化「殺死了」他的兒子,且誓言要摧毀覺醒文化呢?

被騎劫的覺醒

不必要手術與荷爾蒙療程

08/01/2025

手術都是必須的嗎?當然這裡提到的並不是美容手術,而是以醫療為主的手術。大家或者想到,既然是醫療手術,那應該是「救命」的吧,又怎會有不必要的手術?事實上,世界上真的存在不必要的手術,否則,美國的醫學史上便不會出現「不必要手術」(unnecessary surgery)這詞匯?所謂的不必要手術,是指對比傳統的保守療法,如透過藥物、物理治療、改變飲食方式等,那些對病人來說不必要、不確定,不是最有利的外科介入醫療方式。[1]

《魷魚遊戲2》的跨性別爭議

27/12/2024

2021年韓國劇集《魷魚遊戲》全球爆紅,第二季已在12月26日登陸串流平台。劇集早前舉行發佈會介紹參演演員及角色卻引來一陣爭議。事緣導演在第二季中加入了一位跨性別女性(男跨女)角色,該角色的形象正面,並由一位順性別的男演員飾演,有人就認為這個角色應該由真實的跨性別人士來飾演。類似的言論其實不會令人感到陌生,在美國的荷里活,這類訴求更是常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1月)

20/11/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倒行逆施的德國《性別自決法》

07/11/2024

德國《性別自決法》剛在11月1日正式實施,勢必為德國社會帶來嚴重的衝擊及深遠的影響。根據新法,德國人可以每年一次更改其姓名和性別,而毋須提供醫療證明或法院判決,只需支付約38歐元的手續費便可。最終性別變更的程序大幅簡化,取代了以往須提交至少兩份精神科醫生評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