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婚姻

婚姻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人類透過婚姻建立家庭,在家庭中孕育健康的下一代,維持及促進社會的穩定性。現時社會不婚及離婚的情況日漸普遍,但有調查發現超過一半香港人仍然認為現行婚姻制度並不過時。婚姻制度雖然正面對著威脅,但它仍在發揮著它的功用。

公務員同性伴侶福利案判詞簡析

19/06/2018

背景

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於2014年4月在新西蘭和另一男子註冊結婚。回港後,他替其伴侶申請公務員的配偶福利和合併報稅,均被拒絕,故向公務員事務局及稅局提出司法覆核。高院早前裁定兩項覆核一勝一負,梁的伴侶可享福利,但二人則不能合併報稅。(案件編號:HCAL 258/2015)梁和公務員事務局均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2018年6月1日上訴庭判下判詞,裁定公務員事務局上訴得直,有關稅局的決定則維持原判。(案件編號:CACV 126/2017)本文簡單講述上訴庭得出上述裁決的理由。

 

中港跨境婚姻

29/05/2018

政府統計處在本年1月發表了最新的「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1) ,當中未婚男女的比例、離婚與再婚率,與過去的數字相差不大。而香港男女初婚年齡中位數則慢慢上升,反映出香港人愈來愈遲結婚。在過去20年來統計數字中最為顯著的改變,必然是中港跨境婚姻的轉變。

離婚率高企下的港人結婚趨勢

05/02/2018

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女二人由相識、相愛,及後發展成夫婦組織家庭,影響深遠。但當我們環顧四周,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及同事,都會感覺到香港的婚姻正出現問題,遲婚、離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這些觀感與事實相符嗎?政府統計處在本年1月發表了最新的「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1],讓我們對香港社會的婚姻狀況有更真確的理解。

 

不婚與遲婚

關鍵字 再婚, 婚姻, 離婚

性別承認制度下的婚姻與兒童問題

04/09/2017

性別承認制度令人可以更改自己的法律性別,必然影響香港現行的男女婚姻制度,和父母身份,以下列出部份問題:

「單身」不可恥但……

14/03/2017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是日本2016年最受歡迎的劇集,香港亦有不少人追看,圍繞男女主角的故事情節固然精彩,但關於女配角土屋百合的情節卻是另一亮點。


百合是一位能幹的職業女性,49歲,單身,成功在重男輕女的日本職場文化中晉升為中層管理人員。她打扮漂亮得體,享受工作,也很懂得享受生活,但未婚是她的死穴,內心總帶點孤單寂寞。32歲的風見向百合展開追求,但因兩人的年齡差距,令百合猶疑卻步,不願展開這場「忘年戀」。


關鍵字 婚姻

電影小組活動回顧 --《我的少女時代》《紀念日》

13/01/2017

電影小組十月和十一月的主題是探討愛情,因此我們邀請了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杜婉霞小姐(Joanna),以陳玉珊執導的台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與葉念琛執導的港產片《紀念日》為題材,向大家講述戀愛拍拖及維繫婚姻的要點,她亦分享了一些輔導個案,讓大家更了解兩人相愛可能遇到的難題。

「分別為聖」的教會性教育

13/01/2017

青少年是教會未來的棟樑,按著聖經真理牧養他們成長是上帝交託給教會的使命。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與基督教的價值觀相違。青少年在不同價值觀拉扯下,容易感到迷惑困惱。因此教會性教育工作是重要的,但不少教會缺乏教導性教育的經驗,讓牧養工作事倍功半。因此,明光社舉辦了「教會青少年情性教育牧養工作坊」,裝備教牧從情緒及屬靈層面支援青少年。工作坊完結後,我們在此提出幾項意見,讓教牧能得著一點啟發。

電影小組2016 —— 第十、十一回: 《我的少女時代 與 紀念日》

08/11/2016

從戀愛走到婚姻,我們都有許許多多的經歷和回憶:浪漫、甜蜜、困難、誤會、衝擊、分離、復和、成長...
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兩部台灣及香港電影片段,並談談戀愛與婚姻,期待大家到來一同討論。

教會青少年情性教育牧養工作坊

18/10/2016

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崇尚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慾望的滿足,無視兩性關係之間的尊重及神創造男女的美好原意。這樣的文化及環境衝擊著教會青少年群體的信仰及價值觀。

「家長」的定義

12/10/2016

家庭是組成一個社會的重要單元,是維繫社會凝聚力及促進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家長作為家庭的頭,其角色的重要性(無論是對子女,或是對整體社會)是不容置疑的。家長的角色既然如此舉足輕重,那麼,誰是(或誰可以成為)孩子的家長便顯得重要。以下將透過美國的狀況,探討誰是家長對孩子福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