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要聰明花費,先了解不理性因素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0/08/2020

原價150元的大膠箱,加50元便可以多買一件,但你實際上只需要一個,家居淺窄,只能安放一個大膠箱,如何處理另一個不需要的大膠箱,實在煩心,但另一個......才50元,算一算平均數,每一個膠箱都「抵」了,你最終的選擇會是甚麼?你因為看上櫥窗展示的一件衣服而走進店內,你發現款式及用料比你看中那件稍為遜色一些的,都以半價發售,而你喜歡的那件沒有特價,標價30

疫情中創造美好的親子回憶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  編輯﹕謝芳
10/08/2020

「但是一切管教,在當時似乎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些經過這種操練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來,就是義。

直播與欺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6/08/2020

有報道指有女網紅聲稱因為受到一男網民長期性騷擾,於是邀約對方上酒店房向對方「報復」,並在社交媒體上直播,最後該網紅被警方拘捕。[1]

必須謹慎處理「基因」檢測!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6/08/2020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在8月1日宣佈,應特區政府請求,迅速組建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其中七名成員於8月2日來港協助展開實驗室工作。協助香港每日進行更多的檢測,以及協助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建立「方艙醫院」。

超越困境的限制——反思雅比斯祈禱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4/08/2020

主編: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執行編輯:陳希芝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男女兩性身體的受造意義

27/07/2020

在性政治的對話經驗裡,我們發現常因用語歧義而衍生誤解。就如說「同性戀」時,既可能在說某位同性戀者,又或形容同性性關係這行為,也可以是說明同性戀政治的意識形態。歧義窒礙溝通。由是,在此先說明「雙性人(intersex)」一字的內涵。
 

投訴文化下的寒蟬效應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7/07/2020

國安法出台後,怕自己出事的人走的走,擔憂自己寫的東西有問題的人暫時擱筆停寫,甚至有人暫時離開敏感的工作和崗位。但在國安法之前,更多人近月受著長期的投訴文化影響,部份更出現寒蟬效應,令人擔心。

當青少年遇上色情資訊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7/2020

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隨手都能獲得各式各樣的資訊,包括色情資訊,而這類資訊也在網絡世界中流通,外國某著名色情網站2019年的總瀏覽次數高達420億,[1] 即是平均每日有1.15億的瀏覽次數,而這只是網絡上其中一個色情網站的數字。

愛——從婚姻說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7/2020

有些家長獲朋友邀請出席婚宴,或者有機會讓自己年幼的子女擔任花仔花女,或全家大小一同出席婚禮,而子女在電視節目中也會不時看到結婚的情境,然後他們便會問:「爸爸媽媽,甚麼是結婚呀?」

暗夜裡的一點燭光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4/07/2020

香港不再一樣了!

由去年的反修例運動,到今年初的疫情,以至「國安法」橫空出世,以強硬的姿態震懾反對的聲音,一國兩制正經歷回歸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加上疫情未過、經濟不景、移民潮再現、教會流失加劇,令不少人心情鬱悶,憂心忡忡。不過,在天色昏暗,夜幕低垂之際,正是教會和機構應更努力發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