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跟孩子談談情、說說愛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9/2022
人需要愛,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愛都有不同的體會和需求。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需要父母肯定的愛、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在青年期,我們開始著重同伴的友情,以及對異性的愛情。父母與子女談談情、說說愛,當然可以從小開始。本文會就著兒童對於愛常常作出的提問,分享一些回應方法。
信徒回應社會議題應有的態度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4/09/2022
較早前,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的《通靈之王》節目引起了一些社會人士的關注,因為該節目將通靈交鬼當作比賽,除了主持人之外,還邀請嘉賓以專家的身份評論參賽者通靈能力的真偽,直接向觀眾肯定及宣揚有關通靈能力和行為的真確性及可信性,間接就是向觀眾推介通靈交鬼的神秘力量,本社就此向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投訴,並且要求無線停播相關內容。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2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9/2022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電影小組:電影類型十講 第二講:成長的儀式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4/09/2022
是次分享的電影類型是「成長的儀式」。根據電影編劇指南《先讓英雄救貓咪》一書所指,「成長儀式」的故事都是關於痛苦和折磨,通常是指「人生」的外力,是「看不見的、模糊的,或是因為無以名狀而無從掌控的」,但衝擊著我們的「怪物」(困境)。
與基層家庭同度暑假
楊潔華
| 明光社督導主任(拓展及對外事務)
14/09/2022
感恩在不同基金的資助下,這個暑假本社舉辦了三次的戶外親子活動,包括:南丫故事花園、認識荃灣社區遊及大澳水鄉遊,在活動中我們能服侍基層家庭。
南丫故事花園
無牆無盡 善用恩賜的斜槓事奉 週年研討會精華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8/09/2022
2022年8月12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順利完成,有80多人參與,在此感謝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雅斤堂借出場地,以及各位蒞臨現場出席研討會的朋友。讓我們一起重溫當日精華片段。
郭毅權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