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性開放風潮下香港家庭面對的困境及出路研討會

整理及撮要: 關浩然    |    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
15/03/2004

十多位維護家庭聯盟的發起人,在聯盟主席陳黔開牧師帶領下,在台上發出以下呼籲:「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傳媒、社會服務機構、教育團體及教會,積極維護及宣揚健全婚姻及家庭之價值信仰,更多關懷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家庭,推動健康的家庭教育。我們呼籲已婚人士及家長,以身作則,維護及尊重婚姻的盟約,在家庭中以愛相繫,承傳家庭文化的價值。使下一代能在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人權」不是任填銀碼的支票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1/2004

打開報章,每天幾乎都有不同的人士,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訴求,但理由卻往往不約而同,就是基於「人權」!彷彿任何群體(無論是否弱勢),只要他們認定了某些訴求是他們的基本權利,而其他人無論基於任何原因(例如倫理道德、社會制度、宗教信仰或醫療健康等)未必認同,便是侵犯了他們的「人權」!是「歧視」的行為!下文嘗試和大家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踏上「明光」的旅途

歐偉昌    |    明光社董事
21/01/2004

若問我為甚麼會加入明光社,我會毫無猶疑地回答:「是在神裏面認定的異象」。直到目前,我依然深深感到是異象叫一班明光社的董事及同工繼續走在一起。
 

傳媒教育資料館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1/01/2004

由不為人知,以至被不少學校納入課程之中,傳媒教育對許多老師,甚至是青少年工作者,已不算陌生,眼看不少有心人,憑着滿腔熱誠與衝勁,積極推動傳媒教育,卻因本身工作忙及對傳媒教育理論不太清楚,往往事倍功半。其實,隨着傳媒教育的「冒起」,坊間已有不少傳媒教育的教材,可供參考,各具特色,下表列有不同機構製作的相關教材,盼望為前線的傳媒教育有心人提供實際支援。
 

《衝上雲霄》的性教育

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1/2004

曾經有調查這麼說,青少年的性知識是從哪裡學回來的呢?書本?不,答案是朋友。再深究下去,朋友的性知識又是從何而來?答案不出所料,是從傳媒(雜誌、4仔光碟等等)學回來的。
 

人權問題書中尋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
21/01/2004

人權的問題異常複雜,但對現代社會又非常重要。從基督徒而言,對「人權」的論述有時又愛又恨。面對極權政府侵害公民人權的暴行時,基督徒也會祭起人權的大旗,提出譴責,我就曾多次在新華社前靜坐。然而當我們看到一些極端自由主義者和泛人權論者以人權的名義把傷風敗德之事美化和合理化,心中也不禁歎息。

賭波合法化後感

陳永浩    |    香港大學博士生 | 明光社義務同工
21/01/2004

賭波合法化後,賭風蔓延,對社會的衝擊日漸擴大。究竟現時賭博問題對學生、青少年,甚至社會各階層人士有何影響?作為教師、社工和牧者又如何回應?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訪問了幾位「有心人」,談談他們的看法。

M:Michael  黃:黃克廉老師  葉:葉翁慧梅姑娘  蕭:蕭如發牧師

傳媒教室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1/01/2004

純粹虛構,如有類同?實屬「正常」!/ 禁之不絕,何不就地取材?
 

法治與人權

戴耀廷    |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21/01/2004

法治和人權都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制度和價值。本文擬闡明法治和人權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誰為人權定界限?

洪子雲    |    明光社項目主任〔研究〕
21/01/2004

很多時當與人討論人權的觀念及內容的時候都會發現不少困難,尤其當人履行某一些人權的時候卻有可能是侵犯另一些人的某些權利,而不同的權利當中有些是不可並存的。隨著近年人權意識不斷膨漲,「剝奪xx的權利」、「對xx造成歧視」等口號充斥整個社會,正如法律哲學家Dworkin所言,人權成為了一張皇牌(trumps),因它可以被視為凌駕於集體利益之上,而又合理化其行動及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