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看深一點、想多一點
相信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形容為膚淺,但諷刺的是我們很多時卻又只喜歡看表面,特別是在這個喜歡訴諸感性的年代,有時我們只因為聽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分享,便決定了我們的立場和原則,既不願意再作理性討論,甚至對一些本來十分明顯的事實和理據都會視而不見。
從籃球教練私密照看相關法例
早前網上瘋傳中學籃球教練與女學生的私密照片,警方表示在發現有關帖文後已即時安排刪除帖文,並將案件暫列作「未經同意下發佈私密影像」處理,但仍有市民不理會警方的警告,在網上討論區和即時通訊工具的群組分享那些相片。
被人忽視的受苦面容
有關「面容」的倫理性概念來自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他認為「面容」是「他者」最具倫理性的展現,也能最直接對他者作出倫理呼喚。「面容」(le visage)不能被人完全客觀地觀察和研究,因為在它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來一場打機式溫習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是耗時五年製作的電子遊戲,開發團隊超過100人,遊戲獲得了業界極高評價,並贏得多個電子遊戲界的獎項。[1] 這個開放世界的動作冒險遊戲,其魅力在於非線性玩法,又給予玩家很大彈性和自由度。
生成式AI的潛藏危機
近來Midjourney、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創作令人感到驚奇,能於數秒至數分鐘生產出讓人難辨真假的圖片及短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屬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一個分支,這意味著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是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學習數據中的規律或模式(pattern)來生成新的內容。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5月)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填詞L》的人生衝突
創作歌曲要有曲、詞,而粵語因為有九聲六調,粵語歌普遍會先譜曲後填詞。填詞人要寫得「啱音」、言之有物,又要押韻,就要經常磨練。若想走商業路線,寫出流行曲詞,並讓自己的作品於大眾媒體中播放,在未有社交媒體的年代,真的不是易事。電影《填詞L》就是講述女主角羅穎詩,夢想成為CASH(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歌詞作品可被大眾聽見,追夢路上遇到的事。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跨性別嗎?
前陣子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以下兩段對話:
媽:「你在學校有沒有喜歡的女生呀?」
兒:「當然沒有啦!」
聽到沒有,媽媽心裡其實有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