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情緒中的穩定

吳慧華    |    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1/07/2016

靈修人生系列

(講員:葛琳卡博士 │ 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

當「客旅」遇上「本土思潮」

辛惠蘭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助理教授
11/07/2016

「本土主義」在香港近期的公共論述中,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主題。

選舉愈近,理想愈遠?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07/2016

很快又到9月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時候,之後,又會開展明年特首選舉的前哨戰。本來選舉一般應該都會帶來希望及改變,在民主社會,人民靠的就是手上一票來跟政府和政黨討價還價,但在香港當前的環境,大家對手上的一票/兩票,又有多大的期望呢?

議會「現形記」

張思晉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1/07/2016

「小圈子選舉689特首功能組別分組點票公民抗命」

將政綱化成一面照妖鏡

張思晉、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7/2016

選舉期間,選民於投票前可能都會看候選人的政綱,但出席選舉論壇的人往往很少;候選人當選後,會留意他們的政綱有否落實的人,可能更少。甚至,過了四年,選民早已忘記當年自己所投的那位候選人的參選政綱。

如果繼續打壓政黨政治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1/07/2016

(撰稿日期:2016年6月3日)

From "Justice" to "Eye in the Sky"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6/07/2016

早前,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訪港,在中文大學演講,題目是What Money Can’t Buy,座無虛席。在香港這個以利字掛帥的城市,近年來很多知識份子及年青人都反思金錢是否萬能這個話題,有大學畢業生寧願拋棄高薪厚職,回歸大自然,做個農夫,為的是實現兒時夢想,亦有人醫科畢業,卻去做個藝術家。

再思基督教選委

戴耀廷    |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06/07/2016

(撰稿日期:27/5/2016)

自有團體提出基督教應在2017年特首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中放棄十席基督教選委,在香港教會內引起了一些討論。

以歧視法解決校園歧視的考量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4/07/2016

教育是消弭歧視的重要方法,立歧視法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卻非唯一。社會上有人認為「一個歧視個案都嫌多」,因此,不須理會歧視狀況的嚴重和廣泛程度,都應該立歧視法。然而,若以歧視法解決校園各色各樣的欺凌,須有何考量?

醫療及財務代決權

23/06/2016

當人失去精神上行為能力時,可能需要另一人代他作出醫療決定,或處理他的財務事宜。同志團體追求平權的其中一個訴求,就是在其伴侶失去精神上行為能力時,可為他作出醫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