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3/09/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醫生怎麼還不來?》(Toc Toc)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9/2021

電腦預約系統出錯,把一群患有強迫症的病人安排在同一時間接受診症,而醫生亦因為航機延誤,未能準時出現,令這六位病人都在候診室等待,被迫忍受彼此的怪僻。在等待中,各人的強迫行為引起了誤會,亦產生了交流。最後,在未等到醫生到來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先來個臨時自救之夜。

「一切從簡」卻不簡陋的殯儀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9/2021

致力推行「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並得到社會正面回響的伍桂麟先生(Pasu,去年更獲得了香港紅十字會頒發的香港人道年獎。

桌遊與情緒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新媒體及流行文化)
03/09/2021

桌上遊戲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大富翁、層層疊,或者是鋤大D,甚至是打麻將。

追星有時,放下有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3/09/2021

追星是不同年代不同粉絲的集體回憶,不過,對於信徒來說,將某些藝人捧為偶像是十分敏感的事,當情不自禁受其吸引時,心裡或許會有些歉疚。利未記二十六章1節說:「你們不可做甚麼虛無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們的地上安甚麼鏨成的石像,向它跪拜,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從Mirror、Error看造星文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新媒體及流行文化)
03/09/2021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8月19日

我們與星的距離——從遙不可及到觸手可及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03/09/2021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8月19日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秘笈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3/09/2021

身為父母,看著幼兒長大,心裡自然歡喜,不過隨著幼兒成長,教導子女的難題也會隨之增加,例如「Trouble Two」(麻煩的兩歲)、「Terrible Three」(可怕的三歲)、「暴風少男、少女」(青春期),而健康的親子關係則能幫助家長面對隨著子女成長帶來的挑戰。

時空中的永恆——偶像文化的神學反思

雷競業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明光社董事會主席
03/09/2021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8月19日

最近MIRROR樂隊的爆紅,使人不禁反問:為何一樂隊可以忽然有這樣的魅力?這現象如何反映了人性的本質?

人對片刻永恆的期待

離開留下都有時代召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21

9月開學,學生回到學校,突然發現某些熟悉的面孔不見了,新的面孔取代了原來的老師及同學的位置,他們可能是轉校或是已經離開香港移民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同學們總會有些失落,但隨著時間過去,加上忙碌的學習,很快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