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何苦悲秋傷春

林俊牧師    |    林俊牧師為法國圖盧茲城宣教士,他在堂會事奉崗位退休多年,之後任不同地方堂會短期宣教士及作推動宣教事工牧者。師母在2022年亦提早退休和牧師同行宣教。他們現於法國圖盧茲城Toulouse華人群體、與已工作超過十年的香港播道會宣教士同工配搭事奉。
28/11/2023

生命如季節交替如常,縱使有萬般回憶,也隨著時光或人去而流逝。轉眼間已到立冬,一年將盡,感覺是輕鬆,還是虛空?

維他命竊案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維生要素?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8/11/2023

「這個世界是有雞先?還是有蛋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不少哲學家或科學家,有人根據進化論來推論有蛋先於雞,[1] 但亦有學者同樣使用進化論的框架,在分析了51種化石物種和29種現存物種之後,傾向接受有雞先於蛋。

Gender Madness

28/11/2023

Gender Madness: 
One Man's Devastating Struggle with Woke Ideology and His Battle to Protect Children
作者:Oli London
出版地:New York
出版:Skyhorse Publishing
出版年份:2023

獻出自己的心臟吧!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1/11/2023

由2013年經歷了10年動畫化的時間,漫畫《進擊的巨人》最後一集已經在最近完成播映,結局也引發了坊間的討論,也可算是討論度高的一個動漫作品,當中蘊含許多需要深度探討的課題。其中討論得最多的,當然是有關存在意義、何為自由、種族仇恨等問題。

耶路撒冷是聖地與和平之城嗎?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夏威夷大學數據科學教授與課程主任。
21/11/2023

一些評論家認為以巴衝突是屬於政治鬥爭,但亦有論者認為宗教問題在雙方角力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筆者傾向後一種說法。

家長「放閃」前要三思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23

隨著社交媒體日漸普及,人們不單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資訊,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會在網絡上分享子女的資訊,這種被稱為「sharenting」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可能會導致嚴重網絡風險。本文將探討「sharenting」的原因和影響,並提供一些建議,幫助父母在社交媒體世代裡,更好地管理孩子的私隱。

由JPEX事件淺談去中心化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11/2023

有媒體報道指近月香港虛擬貨幣平台JPEX因未獲證監會發牌,便向公眾積極推廣平台的服務及產品,因而被警方跟進調查,及後更有消息指,平台向用戶索取高額提款手續費來限制他們提款,事件被稱之為香港虛擬貨幣界的「雷曼事件」。

戲劇隱喻與政治審查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20/11/2023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那年盛夏》)被形容為2023年的「神劇」,網民形容劇中大量「隱喻」令人聯想到疫情前的社會運動,之後引申出一種論調:今時今日再不能直接將自己的想法透過戲劇表達出來,因為太過高危,過不了政治審查,還要用各種方法曲線表達,大家「明就明」,一切「在心中」。

知識與生命接軌,還是脫軌?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0/11/2023

不知大家對於「知識」抱有怎樣的態度?它到底是純粹關於這個世界的原理和發現,還是與每一個具體的生命有所連結呢?面對這個世界的荒誕,我們有時候都不知道一些事情為何會發生。例如有個別執法者犯下嚴重性罪行;擁有豐富法律知識的學者涉嫌詐騙;飽讀詩書並且喜愛在眾人面前談論愛情哲學的哲學家,卻自認有婚外情;理應充滿愛心的社工,卻苦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等。

神學教育所為何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11/2023

過去幾年香港各間神學院報讀全時間課程,預備將來牧會的人數不斷減少,甚至「斷崖式下滑」,再加上近年教牧的退休和移民潮,未來香港1300多間教會在招聘教牧同工方面將會愈來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