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的網絡欺凌行為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21/01/2019

「學生能在校園內開心學習,互相幫助、支持……」這種充滿愛的場面,我們當然樂於見到,但不少調查卻指出校園、青少年之間的欺凌行為並不罕見,而香港中學生稱曾遭同學欺凌比率更是世界首位,[1] 十分值得我們關注。

曖昧、調情與性騷擾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1/2019

圖片來源:YouTube (Mrdaft, “Baby it’s cold outside” )

編輯人類基因,打開了「潘朵拉盒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4/01/2019

基因編輯何事?

完美就是最後的大問題?

14/01/2019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譯者:黃慧慧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博雅書屋
出版年份:2013年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講員:高銘謙博士;整理:歐陽家和    |    高銘謙博士(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歐陽家和(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4/01/2019
明光社

黎明前毋懼黑暗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1/2019

剛過去聖誕節,對國內的教會來說就像耶穌出生時面對的困境一樣,不但沒有立錐之地,更要面對當權者的追殺。當面對十字架被拆、教堂被炸、非官方認可的聚會被禁止、同工和弟兄姊妹被拘捕,被逼簽不參與聚會的同意書,情況只能說比遠藤周作在《沉默》一書中,所描寫幕府時代被逼叛教或殉教的弟兄姊妹好一些。不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告訴我們,當面對打壓,反而是教會復興的契機,所謂物極必反,黑夜愈深,白晝愈近。

在愛情路上持續學習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8/12/2018

教會中可能有不少單身的弟兄姊妹想學習建立關係及結識異性,過往亦有好些傳道同工會籌劃一些聯堂活動,讓來自不同堂會的弟兄姊妹學習戀愛技巧,並透過活動互相認識。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杜婉霞(Joanna)曾為這些教會活動提供培訓及於當中分享。故我們是次特意訪問她,讓她分享她的實際經驗,並給予教牧同工一些建議。

是「神」或「上帝」?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7/12/2018

圖:翻攝自網路

最近清理雜物時,尋回一些舊照。細心翻看,對好些教會活動照片甚有感受。其中一張攝於30多年前教會夏令會,我擔任組長,和組員合照。仔細一看,大家現已各散東西,我在網上搜尋眾人近況,發現其中一位當年的小妹妹,現已成為神學院教授,再找她的著作一讀,更豐富了我對浸信會歷史的知識。

輕輕鬆鬆的親子性教育課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2/12/2018

早前筆者參加女兒的學校旅行,臨近集合時間例必帶女兒去一趟洗手間,洗手間門外已經排了一條長長的人龍。還記得當日天朗氣清,曬得我們快要溶化了,排隊的時間顯得格外的長。我一邊抱著女兒,一邊希望能夠趕上集合時間。我們慢慢向前邁進,還有幾個人就輪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