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84期)

燭光網絡84期專題:15週年

燭光網絡 84期 (p.1)
31/05/2012

明光社

明光社的青春期

燭光網絡 84期 (p.3)
31/05/2012

15歲正值青春期,是充滿活力、變化,既興奮亦煩惱的年齡,也是在心理和生理邁向新階段的轉捩點。對明光社來說,15週年也是一個既忐忑亦興奮的時刻。

若果要說過去15年明光社有些甚麼成績,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了不少同路人,在傳媒、性文化、賭博、關懷貧窮和社會公義等不同課題,我們都有不少合作伙伴,當中很多更已合作了十多年,一同面對過不少風風雨雨。而感恩的是絕大部份都是不計較個人或所屬機構利益,只是為了做好一件事而默默耕耘的有心人,在這個需要大量不同網絡去動員和回應的年代,朋友二字值千金。

與傳媒共舞──回顧與展望

燭光網絡 84期 (p.4)
31/05/2012
打響傳媒監察第一炮

明光社與傳媒的關係密不可分,在香港提起傳媒監察,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明光社,過去15年來,有全職同工監察各類傳媒操守的,明光社仍然是「獨家」。而明光社之所以在1997年成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回應當時色情和暴力資訊氾濫的問題,不過,作為眾多社關和壓力團體中的一員,明光社要突圍而出,引起傳媒和市民大眾注意我們的訴求亦殊不容易。

1998年的陳健康事件成為了重要的契機,當年10月,上水天平邨發生母親「推兩名兒子落街再跳樓自殺」的慘劇。其後,傳媒日以繼夜追訪該婦人的丈夫陳健康,並以低俗的手法報道,煽動讀者情緒;《蘋果日報》更付錢安排他北上尋歡,製造新聞,嚴重違反新聞道德。明光社發動「一週罷買罷看行動」,呼籲市民不要支持及收看渲染此事的報章及電視節目,行動約有2,300人參與,《蘋果日報》在11月10日頭版刊登道歉啟事。

回應廿一世紀最大的挑戰──性革命

燭光網絡 84期 (p.7)
31/05/2012

為甚麼明光社要關心性文化?因為我們相信人有神的形象,身體是尊貴的,而兩性關係也須要尊重,不應放縱。事實上,神創造人及萬物,有其秩序,假如此秩序被破壞,教會便應該發聲,使社會不致失序。我們不是要強加基督教的價值觀於大眾身上,只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向度供市民選擇。
 
學校的性教育工作
提起明光社在性文化的工作,很多人會聯想到同性戀,這主要是被同性戀運動刻意標籤。其實,我們做得最多的是傳媒教育及性教育,因為我們發現媒體當中的性意識,對青少年的性態度及價值觀影響非常大,而學校極缺乏這方面的資源。因此,我們每年應邀到學校為學生、家長及教師主領200至300場講座及工作坊,佔了同工們大部份的時間。
 

那些年,我們關注的賭博問題

燭光網絡 84期 (p.10)
31/05/2012

在華人社會「小賭怡情」的文化,每每不清楚賭博如何影響社會。很多人並不知道賭博的本質是甚麼,甚或以為明光社和一些反賭團體「無事搵事做」,不尊重香港人「馬照跑,舞照跳」的資本主義精神面貌。

突破冷漠 明光社的社關路

燭光網絡 84期 (p.12)
31/05/2012

「嘩…發生咁大件事,點解明光社唔發表吓意見?!」
「喂,你哋明光社好快點出個聲明等我哋簽吓啦……!」
「又係明光社!咩都關佢哋事嘅!」
「明光社為何不為民主選舉,社會公義發吓聲?啊!佢哋親政府架!」
 
很多人認識明光社對傳媒,反賭和同性戀問題上的行動。但其實在這15年來,明光社的社關路是多姿多采,也有多個層次的……

回顧與展望

燭光網絡 84期 (p.14)
31/05/2012
源起和任務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正式成立,其實早在2006年或更早之前,明光社已醞釀開辦一所「理論與實際並重」的研究中心。明光社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於回應社會某些重要的突發議題(特別是就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三方面),但也需要一個研究中心,可以透過有系統的學術研究,讓明光社在回應所關心的社會議題時更具說服力,更能滿足一些愛以理性、證據來討論事情的朋友。

研究中心的另一主要任務,便是把明光社所關注的議題與基督教信仰作一整合,讓教牧同工及信徒對社會倫理課題有深入的認知之餘,也能作出更全面的信仰反思及回應。此外,研究中心也較能顧及一些不是即時,但卻影響深遠的課題,例如家庭倫理、複製人及代孕母等生命價值及道德倫理問題,好幫助教會早作準備及回應。

道德塔利班傳說

燭光網絡 84期 (p.17)
31/05/2012

眾所周知,塔利班是原教旨主義,極端保守,甚至以暴力消滅異己的組織。而道德塔利班則是性解放圈子和傳媒喜歡為一些它們認為保守的團體(如明光社)冠上的標籤,指我們的道德要求極高,有性潔癖和對同性戀者不寬容。現實上,當中不少是有意無意捏造出來的謊言,更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我們澄清多少次,散播謠言的人皆充耳不聞,繼續用相同的謠言和臆測來指控我們,目的很明顯是要製造標籤效應,意圖為明光社塑造非理性的形象,令一些不知就裡的人對我們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觀感,根本不願再了解我們真正的立場和看法。這些謠言的特點如下:

深入「塔利班」巢穴 (胡樹玲)

燭光網絡 84期 (p.18)
31/05/2012

七年好光陰,感謝主!能進明光社工作,盡是恩典。祂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當初,教會一位姊妹告知機構有職位空缺,我通過了interview,加入了明光大家庭。全是天父的帶領。2005年8月15日這日子這時辰是我被播下事奉的種子和生根之始,是小妹我的紀念日。
 
由於機構一直關注不少具爭議性的社會問題,我初入職時,的確感到很大壓力。我畢竟只是個安於現狀的平凡人,是機構帶給我許多生命的進程,使我在信仰和生活上產生了化學作用。漸漸地,當中的壓力已轉為動力。憶當天,我只是抱著做好上司所分配的工作,然後拿取薪金便是了;但後來發覺自己的心態已逐漸不同,知道基督教機構就是:本著基督的精神和宗旨,做神認為正確的事,愛神愛人愛己,在我們的社會作鹽作光。我真實的體會到工作與事奉能結合的奉獻予神。
 
最難忘入職初期,曾與一位義工二人同行,在互相協助下,拉著兩個放滿《燭光網絡》的旅行箱,走遍香港、九龍的教會和機構,把最新的刊物送遞。說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但能夠與義工同走這段(珍貴)路程,並交到弟兄姊妹手上,那份莫名的滿足和喜樂,似吃蜜般甘甜。是祂給的,感謝主!不過,後來因為上司體恤我和義工的勞苦,擔心我們的體力未能長期負荷得上,於是找了運輸公司協助。
 

深入「塔利班」巢穴 (鄧玉瑩)

燭光網絡 84期 (p.18)
31/05/2012

初入職時已做好心理準備,進入一間嚴肅、認真又保守的機構事奉,並要做一位在我心目中近乎「八股」的總幹事「手下」,心想必須要練好一套「不苟言笑、唯唯諾諾」的非凡武功,才可配合機構。所以初入職的頭半年內,我每次同工會都不會主動發言,抱持「觀望」態度。但期間發現每位同工都充滿活力、創意十足,就算與「阿頭」的觀點怎樣有明顯落差,他們都不會只做順民,討論過程當然有嚴肅的時候,但充滿笑聲的時刻亦不少。如果你相信一間機構的文化是由上而下,無理由擁有一班活潑、開朗、勇於表達意見的同工,會是一間保守、封閉、永遠站在道德高地的極右宗教團體吧!
 
同工總有離職的時候,總幹事每次總不忘由衷地說︰「每位同工全都是機構寶貴的資產,因為每位同工都代表著機構,可以讓人認識明光社。」這句說話總是打動著我,體會到機構對每位同工的重視。在這裡事奉了七年, 雖然有不同人加入或離開,但總體上機構文化沒有改變、笑聲依然不絕。我確信曾在外間「風聞」明光社的人,只要願意與我們接觸,必定可以看見明光社除了是一間立場堅定的機構外,更是一個合情合理、充滿溫情、洋溢笑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