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沒有爸爸媽媽 只有家長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8/10/2012

籌備過婚禮的人士都可能有以下的感嘆:好煩呀﹗為何結婚不可以只是二人之間的事情。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有些甚至不明白,結婚明明是自己的事,卻為何要邀請一班與自己素未謀面的親戚「飲」,為甚麼不可以一切從簡,又或是只跟從當事人二人的計劃。

奧運精神:理想與現實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3/08/2012

倫敦奧運剛結束,後續活動仍一個接一個。上星期有報社舉辦「型男索女」選舉,讓讀者在報社預定的10男10女中選出心儀的男女運動員各一名。而今個星期倫奧的國家隊金牌代表團亦會訪港叁天,除了作羽毛球、乒乓球及跳水的示範表演,也會參與大匯演。籌備大會希望香港巿民可以親眼目睹內地金牌運動員的風采而受到感染,從而推動全民運動。

價值中立的性教育對孩子最好?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2/08/2012

在現代社會,每當提到自由、民主及平等,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些東西不好;反之,大家都對它們珍而重之,看為寶貴。但是否要在生活上每一個層面,都必須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才對大眾最好,相信在此話題上,不同人或有不同意見。不過,就以性教育而言,筆者並不認為美國推行那套自由民主式的性教育,對孩子有好處。簡單來說,美國的性教育便是要提倡價值中立,不管任何年齡,性自由都是一項權利。

同性戀與婚姻權

吳庭亮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5/07/2012

既然現代人常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同性戀者是否有權結婚呢?既然愈來愈多人接受同性戀者的同事、鄰居,也肯定同性戀者在學校、工作等環境中不受歧視的權利,為甚麼同性伴侶不能享有婚姻權呢?

同性戀者一直追求在法律上與異性戀者有相同的權利,享受相同的保障。對很多同性戀者來說,婚姻是基本的人權,無論結婚的對象是男是女,人都有權自由選擇。

父母不可不知的性教育趨勢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5/07/2012

以下介紹的兩本書籍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向讀者闡明美國那些支持性開放及推動同性戀運動的人士,如何向大眾,特別是向下一代灌輸不盡不實的言論。旨在提醒大眾明白這一派人似是「實」非的言論,及其背後目的其實是想讓人慢慢接受婚前性行為沒問題、性別是流動且可隨己意改變等等間接瓦解倫理道德的價值觀。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請不要與法利賽人為伍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1/06/2012

法利賽人已經成為偽善的代名詞。原因無他,在對觀福音中,信徒可以看到耶穌如此形容他們虛偽(路十二1;太廿三23),也常看到耶穌多次對他們的指責。如果我們深信耶穌是柔和謙卑,對人又充滿憐憫的話,那麼,可以讓耶穌一連用上至少三次「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路十一42-44;太廿三13、15、16、23、25、27、29)來嚴厲責備的群體,理應是他們所犯的過錯,在神眼中是看為是甚大的。

擇善固SELL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31/05/2012

身為有信仰的弟兄姊妹,從事代理或銷售行業,面對佣金的誘惑,又或是行內「自圓其說」的推銷手法,究竟是否可以抓住上帝,而不是抓住瑪門?另外,銷售從業員又能否看重人的價值,而不是只視客戶為生財工具?透過林國冬先生(Tony)與十多位參加者分享和對談,我們明白到銷售從業員只要尊重他人的價值,其實不必「跟從世界」,也能在行內立足,賺錢過活。

回顧與展望

吳庭亮博士、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31/05/2012
源起和任務

尊重國家自主權及立法原意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0/05/2012

2006年,法國一名女士Valrie Gas,在其同性伴侶Nathalie Dubois的同意下,向法國政府申請領養Dubois的女兒。領養遭拒絕後,在2007年,這一對在2002年已註冊為民事伙伴的伴侶,決定以歐洲人權公約第14條(禁止歧視),以及第8條(私人及家庭生活的權利)向歐洲人權法庭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