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寬鬆的私人領域與嚴謹的公共事務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教會應如何關心社會?信仰原則應否用於社會政策和公共事務?這些都是在教會機構推動社關時常被問及的問題。個人認為在討論之前,若能先分開私人領域和公共事務,可避免因為一刀切而引起的不必要爭拗。

 

私人領域

讓《燭光》透過你的網絡傳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文字不死 思想有價

上期《燭光》有了很大轉變,不知大家有沒有察覺?若果沒有,我們當然有點失望,不過,並不會氣餒。今時今日,出版似乎已成了夕陽工業,不單年青一代喜歡聲音圖像多於文字,成年人閱讀報刊雜誌的時間亦在減少,大家經常拿在手上的都是手機,基督徒亦不例外。

永遠的家人: 離婚再婚也不要忽略子女的需要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感謝上帝的恩典及祝福,自去年一月起,透過《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服務離異家庭及其子女,我們為46間中小學,舉辦60場專題講座及成長小組,為13,135個學生提供服務,超過七成學生小組組員表示對父母的離異有更好的了解,更好地認清自己對父母離異的想法及感受,以及能更適應及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會缺少父/母照顧的情況。

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拒絕定立性別承認法,指出單憑主觀感覺決定性別的荒謬,同情最後仍選擇性別重置手術的性別焦躁症患者,但不能降低以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門檻。」這是明光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建議和立場,謹供各位關注性別承認議題的弟兄姊妹參考。

回應轉變 不斷更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大家今期收到的《燭光》很明顯是改變了,不單名稱由《燭光網絡》簡化為《燭光》,雜誌的版面也縮小了,內容亦有所革新,最大的轉變是我們每期不再以單一的專題為骨幹,而是以明光社幾個主要關注範疇近期值得留意的現象和趨勢為主。至於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的分析和回應,我們會盡快在網上發佈,有需要的時候會結集成特刊派發。

今期《燭光》,我們會和大家探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社關是一場馬拉松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0/01/2018

    2017是令人身心疲累的一年,個人方面,除外父之外,幾位相識多年的弟兄相繼離世;母親輕微中風;又有親友健康出現問題。

沒有難成的服侍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11/2017

每個人都有些難以突破的圍牆,教會亦然。而難以突破主要不是由於我們沒有恩賜,而是沒有心志。雖然一個人總會有限制,但一群信徒加起來,總可以互補長短,一個人做不來的事,一群人是難以推諉的。

對「性別承認諮詢文件」的幾個重點回應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4/09/2017

政府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在6月推出的《諮詢文件:第1部分 性別承認》(下稱《文件》)羅列了近年世界各地有關性別承認的發展,不同的取態影響深遠,所有關心未來香港社會男女兩性如何相處及兒童福祉的市民都必須留意,絕不能掉以輕心。有關《文件》有幾點是大家必須了解及關注的:

在爭議不絕的年代堅持信念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09/2017

  香港近年的爭議愈來愈尖銳,更不幸的是在爭議之中,我們看到愈來愈多的偏見、怒氣、仇恨和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