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不是一場零和遊戲
誰會想到我們會在疫情的陰霾下渡過第三個農曆新年,再加上病毒不斷變種,自由進出不同國家和往國內旅遊和探親仍然遙不可及呢?說好了的疫苗出現之後只要有七成接種率便可達至群體免疫的門檻卻不斷提升,就算將來奇蹟地達到九成,誰敢說又不會有新的說法呢?社會上出現抗疫疲勞和怨聲載道是十分自然的,當然,這些都不應簡單地歸咎於某一些人或團體,疫情的變化就算超級大國亦無可奈何,人類只能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渺小,以及面對完全無法由我們控制的時機與際遇時應如何自處。
經過了兩年抗疫,平心而論,香港的表現並不太差,死亡率與全球比較十分之低,醫院亦沒有失守,絕大部份市民亦毋須因為封城封區而不能四出活動,只是個別行業和學校受的影響較大,比起一些國家死了幾十萬人,高峰期每天有過百萬人受感染、而受了感染亦不能入醫院已值得感恩。但政府在追蹤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的能力;圍封強檢安排的甩漏;以及一而再要市民冒著風雨在嚴寒下排隊幾個小時做檢測卻不迅速改善,實在令人搖頭嘆息,亦不禁令人懷疑過去兩年政府內部究竟有沒有認真地做好不同的應變計劃,以及整個團隊的決策及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