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以外的內地百姓
在內地,出現了房價暴跌、西方脫鈎撤資、商店工廠倒閉如潮、地方銀行倒閉、民眾不敢消費等情況。名校大學生畢業可能要面臨失業、底層民眾更有機會經歷無工可打,睡大街,挨餓受凍、一些人走投無路,選擇了輕生,亦一些想法極端的人報復社會——傷害無辜者,類似的情況在內地一些城鄉,正在上演中……
在內地,出現了房價暴跌、西方脫鈎撤資、商店工廠倒閉如潮、地方銀行倒閉、民眾不敢消費等情況。名校大學生畢業可能要面臨失業、底層民眾更有機會經歷無工可打,睡大街,挨餓受凍、一些人走投無路,選擇了輕生,亦一些想法極端的人報復社會——傷害無辜者,類似的情況在內地一些城鄉,正在上演中……
箴言十七章17節這樣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時勢艱難,經歷了社會運動和三年疫情之後,又遇上經濟不景,雪上加霜,一些過往有心有力的奉獻者,例如教師、社工、醫護等專業人士的退休潮和移民潮仍未完結,過去一年,不少堂會和機構亦面對愈來愈大的財政壓力,不少機構需要大刀闊斧節流,包括減薪、裁員、搬到較細和租金較平的辦公室、以及削減某些事工等等。我在機構事奉25年,今次的情況看來最為嚴峻,估計對不少堂會和機構來說,財政壓力會維持一段頗長的時間。
今年萬聖節前數天,加拿大本地新聞已放風:據訪問調查,因通脹及經濟放緩,將會更少家庭於今年萬聖節派糖;而且當晩氣溫嚴寒,亦更少家長「放」小朋友外出「攞糖」。
現時全球的股市極為動盪不穩, 香港股市更長瀉不止, 是否經歷了多年新冠疫情及各國的複雜關係、敵對、戰爭等的情況所引致? 短期及長期對全球經濟有何影響? 作為基督徒, 面對未來難以捉摸及不安定的境況, 我們又應如何自處?
講員: 吳澤偉先生 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主持: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日期: 2022年10月25日
晚上: 8:00-9:30pm
播放平台: Facebook
疫情緣故令香港失業率高企,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21年4月22日公佈的數字,2021年1月至3月的失業率為6.8%,至於就業不足率為3.8%。即是說,香港約有25.98萬人失業,以及約有14.84萬人就業不足。
2018年3月展開的中美貿易戰、2019年6月開始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風波,到了近期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這些事件都衝擊著香港的經濟,2019年11月至12月期間,已有專業人士或經濟學者預計農曆新年之後,香港將出現結業和裁員潮,特別是零售、飲食及旅遊業。經濟危機之下,人不獨在財務上出現壓力,心理及靈性方面也會受到影響。
筆者曾是中學教師,主要教授經濟,而經濟一大定律是「人是理性的」,以最好的決定來達到選擇最大的效益。
然而理論歸理論,現實是真的每個人之選擇都是理性的麼?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不一定的。在許多時候,我們會按著不同的環境情況及心情,作出各種決定。當然大部份是理性的,但卻非每次都如此。
有幸參與一個討論「八十後」的論壇,主辦組織以商界及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為主。當日絕大部份發言的與會者年紀都顯然不是「八十後」,與當日的主題相映成趣,情況吊詭。整體來說,他們對於「八十後」,大概有這樣的討論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