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新聞分析系列:有片有圖但沒有真相
27/06/2019
6月26日晚上,一群青年在中環愛丁堡廣場的集會後,到了警察總部示威,當中有一段小插曲指,有警察混入人群中拍照又衝鐵馬,之後被人識穿落荒而逃走回警署。
6月26日晚上,一群青年在中環愛丁堡廣場的集會後,到了警察總部示威,當中有一段小插曲指,有警察混入人群中拍照又衝鐵馬,之後被人識穿落荒而逃走回警署。
近來又有傳媒集團因為紙媒寒冬而被迫要壯士斷臂,把自己創立而曾具有江湖地位的「兒子」賣出……見著紙媒一份份、一本本的倒下、賣盤,不禁令人感到可惜。
政府不准網媒入場採訪,其實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政府新聞處以往曾以「順利舉辦活動需要」和「保安需要」,拒絕讓網媒記者採訪政府活動。
一直以來,不少在報章中打扮成為醫學報道的成藥廣告都引人詬病,認為當中有誤導讀者之嫌,有些時候讀者沒有留意在文章一角,以超細字體註明的「廣告」或「資料由客戶提供」等字眼,隨時會以為是新聞。此外,這些廣告往往加插調查研究來點題,如:「XX證實強肝解酒」,這個「證實」的報告來源是無從稽考的;又例如:「XX筆記簿型電腦連續4年全港總銷量No.1」即使大標題有註腳標示來源,實際上是個已過時的調查。
流行消費雜誌某一期有一篇知名人士訪問一名歌手的報道,表面上是由前者訪問後者在澳門舉行演唱會後的感受,但訪問的地點是在澳門某酒店一間高級餐廳,而在一問一答的同時,亦有加插餐廳的位置、裝潢、氣氛及著名菜色等文字及圖片,其實整篇報道是變相為該餐廳作了宣傳,而它比宣傳更有效力,因為增加了名人的效應,換言之,若某某與某某都經常光顧,顯然這間餐廳是明星級的了;加上若有關的報道不是打正旗號的廣告,讀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