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須迴避的移民問題
中大亞太研究所最新一項電話調查發現,有近四成四受訪市民表示如果有機會將會打算移民,而在打算移民的市民之中,有大約三分一近期已經有為移民做準備。
過去幾年社會運動引起的社會撕裂和暴力衝突,令到不少市民對香港的現況不滿,而在今年港區國安法頒佈之後,中央和特區政府一連串的行動,亦令不少人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以及宗教自由的前景感到憂慮。失望、恐懼、尋求更好的生活、或者有新的發展機會,通常都是一個人、甚至一家人決定移民的理由。九七年前香港已經經歷過一次大量中產、有學歷、有財力的社會中堅份子移民的衝擊,想不到今日我們又要再次面對,而教會亦都首當其衝。
香港教會一般比較中產、有能力移民的人不少,而且中央對宗教自由的看法、以及近年來拆十字架、加強限制教堂以外的宗教活動、打擊家庭教會、以及拘捕一些敢言的牧者,都令不少的教牧和弟兄姊妹感到憂慮,教牧和信徒有移民打算的人相信不會比一般市民少,問題是教會想不想正視這個敏感的話題。
不過,大家在茶餘飯後其實都不斷討論怎樣補領BNO;去台灣買樓好不好;送子女去哪裡讀書好;怎樣開離岸戶口等等,若果視而不見,只不過是鴕鳥政策。當然,教會有時不想公開討論,可能是牧師和執事本身可能都認真考慮是否移民,不想令會友擔心所以大家不想張揚,或者擔心若果不成事會令自己尷尬,亦可能是個心仍然十五十六,未曾有最後的決定。
從教會整體的利益來看,若果社會或者教會有超過四成的人有移民的打算,早些作好接棒的安排,了解留低的和離開的肢體的需要,為打算移民的做一些適當的預備、支援、思考未來長遠的發展,介紹他們認識一些海外的教會和會友,這個才是以人為本、真正的全人關懷和牧養。教會應該鼓勵有移民打算的會友可以開心見誠和教牧及組員討論,用正面的態度去分享和計劃,不是說要很張揚,但亦毋須收收埋埋。
移民其實是好個人的決定,就好像一個人打算在大學主修甚麼科目;畢業之後想做甚麼工作;打算和誰結婚;結婚後生不生小朋友;就算親如父母、兄弟姊妹都不適宜代他們做決定,其他人更加很難批評這樣做是對或錯,只能夠在身邊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和經驗給他們參考;在他們感到徬徨或者憂慮的時候給他們一些鼓勵,和他們一起祈禱,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做一個最合宜的決定。
因為恐懼和憂慮而移民並不是一件值得羞恥的事,在九七移民潮之中,令弟兄姊妹感到不快的往往是一些牧者和弟兄姊妹,硬要為自己移民套上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說上帝有甚麼新的呼召和帶領;或是失驚無神才通知大家短期內就走,令其他合作事奉的人措手不及,以及沒有足夠時間去適應離愁別緒。當然,能夠離開的亦不用帶著同情的眼光看自願或被迫留低的弟兄姊妹,其實去或留都是一個有得有失的決定,也是一場冒險、甚至是豪賭。
不過,作為基督徒,最重要是無論在甚麼地方生活,都應該尋求上帝安排自己在那個地方的召命,以及在自己當跑的路上,努力向著標杆直跑,毋須洋洋得意,亦毋須顧影自憐,因為,移民的人不一定事事順利,留低的人亦不見得就一定是無可奈何,在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做鹽做光。雅各書四章13至17節提醒我們:「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