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競選與篩選

07/11/2024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美國大選|賀錦麗發表敗選演說 籲接受結果但不要絕望

  (明報.7-11-2024)

民主制度不能確保可以選到有誠信、公正、無私和能幹的領袖。相信不少期望能選出才德兼備領袖的美國選民,在剛過去的總統選舉都曾經面臨不少內心的掙扎,究竟要投票給信口開河、強辭奪理、私心極重、甚至不擇手段的候選人,還是投給政績平平無奇、在倫理議題十分開放,將會帶來道德混亂的候選人?據法新社報道,今屆美國大選總經費高達1,240億港元,在金權政治掛帥之下,沒有金主支持,無論有多高的能力和多好的道德操守,根本連參與初選的機會也沒有,而受金主支持的當選人會投桃報李是不言而喻的。君不見美國對國民甚至可以擁有自動步槍、持續出現的校園槍擊事件束手無策,便可知全球最大軍火供應商的影響力,若果世界真的邁向和平、全球對軍火的需求大幅下降,恐怕會開罪不少既得利益者,追求和平不論對民主和極權國家來說,恐怕都不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不過,無論如何,有選舉就一定會有人當選,支持甚麼人當總統,最後要埋單的就是選民,美國的選舉並非民主的典範,但總比專權制度好,因為縱然選出令人民不滿的領袖,起碼四年後可以有機會令他落台,不會做完一屆又一屆,直至「偉大」領袖老人痴呆或蒙主寵召,在權力受約制的制度之下,領袖不能為所欲為、而且是可以被公開批評的。選舉有時不過是兩害取其輕的選擇,只要大家不會將當選人美化成甚麼天選之人、國家和人民的救星、偉大領袖就可以。投票只不過是為了支持某個政黨提出的主要政策,而不是對一個人或一個政黨的盲目支持。

對於不少民生、人權、倫理和福利政策,社會上經常會出現不同的意見,民主制度能夠讓大家公開和公平地討論,然後更重要的是讓選民有真正的選擇,而不是在制度上已經預先篩選出只會對當權者唯命是從,不敢是其是、非其非的候選人,能夠讓大家公開討論任何政策和社會問題的選舉,才是真正的選舉,而不是虛有其表、排除異見、任人操控的選舉,因為一句說話就可以被DQ而無法上訴,連參選機會也被剝奪的只是篩選而不是競選,對於一些被操控的選舉,投票是多此一舉的事。美國選舉另一個值得欣賞的傳統,就是落敗者大都能夠有風度地承認失敗(上一屆特朗普最令人反感的是煽動群眾衝擊國會,試圖推翻選舉結果),這也是民主制度可愛的地方,選舉時全力以赴爭取選民支持,選舉後繼續爭取反對者的支持,成為所有選民的領袖而不只是支持者的領袖,雖然不是個個都可以真正做到,但這卻是民主制度的核心價值和精神,也是讓政權順利交接的重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