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滑手機影響智力?

19/02/2025

【腦腐時代】牛津大學年度詞彙揭曉 宣布「腦腐」時代來臨 反映社交媒體潛在危害!6 點判斷你是否也中獎?

  (CT goodjobs.2025年1月7日)

「牛津年度代表字」是怎麼決定的?──談老牌出版社如何翻新影響力

「牛津年度代表字」往往反映了該年度的「思潮、氛圍或關注焦點」,以文字簡要記錄了社會的歷史。而經超過37,000人投票後,牛津大學出版社公佈了2024年度詞匯,它就是「Brain Rot」(腦腐)。有西方國家將限制社交媒體用戶的年齡,相關的新聞我們亦曾討論過,而2024的年度詞匯再一次讓我們知道世界氛圍亦正關注著網絡對網民的影響。

腦腐所指的是網絡及社群中過度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使網民的精神或智力水平下降。有評論指現時網絡中充斥著太多簡單化及膚淺的資訊,而忽略了深度議題的研讀,讀者會偏向看短視頻和懶人包,而看不了太長的文章;他們亦不再看書整理所得的資訊,而傾向從Google找尋資料,甚至是AI生成的答案;用戶在溝通上更喜歡與人在網上交流,這也導致孤獨感增加與共情能力下降。我們亦可以想像,在手機不離手的時代裡,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網民只是孤單地沉溺於連續觀看(binge-watching)影集或短視頻娛樂,缺乏實體社交,他們將會變得愈來愈難感到快樂,並因此而繼續沉溺,造成惡性循環。

然而有報道亦指出,節制、保持反思及批判能力很重要,若能減少使用社交媒體能讓腦腐痊癒70%,現在就開始行動,實在為時未晚啊!

信仰反思

12歲的耶穌,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一面聽拉比的話,一面問問題,耶穌與拉比之間的對答,顯出祂的智慧,讓人相當驚訝(路二46-47)。耶穌當然是有智慧的,祂是神的兒子,祂道成肉身,祂是全知全能,在信徒眼中,這不是甚麼希奇的事,毋須爭論,這都是對的,不過,耶穌在拉比面前,似乎沒有展現祂「神性的一面」,實際上,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需要成長——無論是身量或智慧(路二52)。

耶穌的智慧一定無人能敵,但耶穌接受裝備的方法,是一種一問一答的學習模式,這絕不是祂首創的,自古至今,猶太人都會用這方式教育下一代。申命記六章20節至25節提到:「日後,如果你的兒子問你:『耶和華我們的神吩咐的這法度、律例和典章,有甚麼意思呢?』你就要對你的兒子說:『我們在埃及曾經作過法老的奴僕,耶和華卻用大能把我們從埃及領了出來……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如果照著他吩咐我們的,謹守遵行這一切誡命,這就是我們的義了。』」(《新譯本》)。當下一代問上一代為何要守律法,上一代不是單純的說「為你好」,而是把前因後果告知下一代,解釋他們為何要遵守神的律法。

知識及智慧不是片面的,而是由前人努力整合傳遞給下一代;知識及智慧並非突然擁有,而是需要花時間浸淫於有質素的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