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20-10-2021) |
(東方日報.27-10-2021) |
劏房設立租管是好事,但劏房最大的問題是有關的住戶太弱勢,就算有法例保護他們,他們根本未必知道,或者對一些沒有依法辦事的業主敢怒不敢言。許多住在劏房的都是沒有受過教育的隱蔽長者;新來港人士;終日為口奔馳、手停口停的基層勞工;少數族裔;領取綜援和傷殘津貼、更新人士、精神病康復者等等。他們不少人的共通點都是不太了解自己的權益,沒有可以互相扶持的親友,與社會十分疏離,對人缺乏信任、怕事,只求基本的溫飽,根本對未來沒有太大的期望,因此,往往成為部份無良的業主欺壓的對象。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政府縱然立了法,但若果沒有積極的執法意識,沒有增加資源協助劏房住客維護本身權益的話,這一切都不過是門面功夫,對最弱勢的一群,可能根本起不了幫助。就如關愛基金撥款協助劏房住戶改善家居環境是一件好事,但一些無良業主卻會趁住客剛買了一些大型家電和傢具之後逼遷,趁他們無法搬走新的傢具而據為己有。因此,社署有責任為劏房住戶提供更多方便的求助途徑,包括在一些劏房較集中的地區,資助一些前線服務機構提供更多在夜間和假期的諮詢、甚至上門探訪服務,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權益和申訴的途徑,才是真正急市民所急。
另一方面,在疫情持續,一些過往可以在通宵快餐店過夜的女性「麥難民」,失去了一個較安全地睡覺的地方,再加上不少人加入了失業的行列,或者只有不穩定的兼職,根本無法應付昂貴的租金,露宿者增加是必然的結果。而當一個人習慣了露宿,慢慢對自己的清潔、儀容的要求便會降低,尋找工作和改善環境的意志亦會受影響,政府愈早為一些剛加入露宿者行列的市民提供短期的臨時住宿,有助減少他們成為長期露宿者的機會。施政報告提出的未來建設大計,根本沒有實質的研究和數據支持,只像一些政客在選舉時說得天花龍鳳的空頭支票,隨時可以胡亂找個理由「走數」,遠水不能救近火,要市民相信政府有決心解決住屋問題,請先由露宿者和劏房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