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五體不滿足——殘障人士的情與慾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5/2018

網絡上一套介紹台灣組織「手天使」的短片,引起社會對殘障人士性權的討論。[1]「手天使」認為社會一直忽視殘障人士在性方面的基本需要,因此安排性義工為嚴重殘障人士提供免費的手淫服務,每人一生只得三次接受服務的機會。義工對殘障人士的關愛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亦以實際行動回應自己的關注;但以性關係作為義工服務是否恰當,卻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世界上所有人,不論健全或殘障,都一樣有性慾望,殘障人士體內的性荷爾蒙功能,跟你我的分別未必很大。該組織大概會認為,身體健全人士的性慾可以透過正常的性關係,或自慰來得到滿足,但殘障人士進入婚姻或戀愛關係的機會偏低,嚴重殘障人士甚至連自慰的能力也沒有,若不靠他人的協助,性慾就得不到滿足。殘障人士渴望親密關係,我們難以視若無睹。不過,正視人的性慾是否必然引申到,為他們安排手淫服務以滿足慾望呢?在此,我們得先區分「需要」與「慾望」。

 

「性是人的基本需要,就如食物、水、呼吸一樣。」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論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也將「性」放在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但筆者對此有所質疑。筆者認為性是「慾望」,而不是「基本需要」。「基本需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我們需要食物、水份、空氣,因為我們的身體必須依靠這些養份才能繼續運作,否則就會死亡。食物、水份、空氣是我們的「基本需要」。那麼性又是否個人賴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呢?

 

「性」是人類核心的一環,也是人類持續繁衍的內在前設,但性卻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外在事物。「性需要」這說法並不能真實地指出性在人類生活的位置,「性慾望」或許更為貼切。我們內心懷著各樣「慾望」,促使個人由缺乏變為充實的原動力。食慾驅使我們覓食,以滿足我們的「基本需要」。不是所有「慾望」都指向人類的「基本需要」,「慾望」亦涉及非生存層面的個人渴求。

 

能否滿足「慾望」,關乎處境際遇。個人的努力或能突破限制,但現實往往令人面對逆境。如戰爭或貧窮會剝奪人的基本需要,直接威脅生命,基於人道立場,有些組織義務幫助受影響的人度過難關。這是義工助人的高尚情操,不可透過金錢或物質來交換,義工所得到的充其量是助人後的快樂。性義工會不會成為一種社會服務,情況猶如歐洲一些國家發放「性福利金」,資助難以找到伴侶的人透過嫖妓滿足性慾,這是否真的可以對症下藥?

 

「白手套」(White Hands)是日本一個為殘障人士提供收費式自慰服務的組識。他們從看護立場出發,在日本18個縣市提供性愛照顧護理服務,安排人員上門輔助殘障人士射精。[2]手淫能解決人們生理層面的性慾望,讓人得到性興奮,但對個人心靈慰藉的渴求卻沒有幫助。而「手天使」嘗試進一步提供更接近性愛親密的互動,[3] 包括佈置場地,放香精油,性義工的工作除了手淫,更會與受助者擁抱、按摩、愛撫及聊天。[4] 除了滿足受助者的生理性慾望之外,「手天使」更嘗試模仿真實親密關係中雙方情感的互動。但筆者的疑問是,這真能滿足受助者心底那份對關係的渴求嗎?

 

性是最親密的身體語言,意味著兩個人深刻地接納彼此、排他地擁有彼此、長久忠誠地委身。「性慾」在這些條件下,像爐裡的燒旺的火,燒得再猛烈也不致蔓延,燒毁全家。進一步而言,「性」也是全人溝通的關係,不只是刺激性器官,更是雙方心靈的緊密契合,彼此無私接納,形成無條件的親密感。身體快感、心靈慰藉、延展新生命都是健康性關係的結果。

 

觀乎性義工提供的性與親密感的服務,無不反映人所渴望的性──是親密關係。服務的終點是使到受助者感受到被接納的一剎那。礙於義工是幫助者,這種性關係總是摻雜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成就。義工的接納是有條件的,只限手淫,而非口或其他部位的「天使」。這種性關係不排他,義工按理是應該會協助其他受助者滿足性慾,也就是不會只為一個受助人服務。而且,以性助人始終是一種超義務的介入,只能是短暫的委身,否則有「沉船」的憂慮(即受助人對義工動了真情)。事實上,這通通反映在「一生人只有三次機會」的受助條件裡。以性作為義工服務,二人的關係難以對等,永遠都是會離開的幫助者,與及等待親密的受助者。性關係的起點和終點就是滿足性慾。

 

筆者在此絕無冒犯之意,但性義工的工作性質,就是讓受助者有一個美好的性經驗,這其實與娼妓的分別不大。我們相信,性義工對殘障人士的愛與接納是真確而寶貴的,但這情感是建立在義工與受助者之間的關係,這與性關係中二人的親密感是兩碼子的事。對受助者而言,他與性義工的性互動所產生的親密感,其實是刻意建構出來的虛假想像,並且是有時限的。時間一到,性義工從此消失於受助者的生命圈子,之前義工們苦心經營的親密感霎時消失,但性慾仍會緊緊跟隨著受助者,性慾背後那股對親密關係的渴求並沒有解決,在接續的日子,他仍需繼續在身體限制中面對自己的慾望。

 

有人認為感受過性興奮,總比從未經歷過好,別管一生只得三次機會。從受助者的回應我們可以看到,「手天使」的服務往往為他們帶來極大震撼,因為性興奮感覺的強烈,足以讓人刻骨銘心。慾望並不會因為一次的滿足便消失。筆者擔心的是,這會否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喚醒一直沉睡中的慾望,讓慾望不斷膨脹,但受助者仍受著身體的限制而一直不能得到性滿足,這會否產生更大的困擾呢?身體是有記憶的,當受助者在回憶當日享受到的性興奮時,他會否對身體殘障的現實感到更加失望呢?

 

「手天使」創辦人黃智堅表示,性是一個切入點,讓受助者重新看見自己的身體,跟另一個人有互動。他指有受助者在使用服務後,第一次自己坐著輪椅,到家對面走走;也有一直不敢面對情慾的受助男生,決定試試追求心儀的人。[5]另一義工指出服務讓殘障人士「勇敢做回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6]不過,我們得細心思索,正如王少勇牧師所言,性的位置應抬高至人生啟蒙的位置嗎?一次手淫服務的經驗,與他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甚至能積極開展人生新的歷程,兩者中間究竟有多大距離,這又是否一個過份簡化的生命故事?[7]

 

筆者認為義工們對殘障人士的關懷及付出是值得肯定的。殘障人士的確難以得到性慾的滿足,但正視殘障人士的性慾的方法就是為他們手淫嗎?筆者對此有所保留。「慾望」並不會因著一次的滿足而從此消失,我們要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同時也要誠實面對自己的限制。我們需要正視殘障人士的性慾,不要視而不見,也要讓他們明白自身的限制,學習與「慾望」共存,不要將「慾望」放大至影響個人生活的程度。這並不是性壓抑,反而是幫助他們在真實的處境中,勇敢積極地生活。

 

不論次數及收費與否,手淫服務都不能真正滿足到殘障人士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同時不少殘障人士因為身體限制而與社會疏離,大大減少了他們進入婚姻的機會。因此真正能幫助到他們的,是建立自信,鼓勵他們進入社會,與人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尋求發展穩定親密關係的可能。

 

明光社

殘障人士的生命不是只有在輪椅上孤獨終老,他們也可以追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就如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及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們都是殘障人士,但他們克服了殘障的限制,不只成家立室,更發揮所長貢獻社會。雖然他們的身體有限制,但他們的人生比不少四肢健全的人過得更精彩。

 

 

[1] 〈星期三港案:手天使——不存在的性事 ?〉,毛記電視,2018年2月7日,網站:http://www.tvmost.com.hk/201802071927_video_wedreport_handangel(2018年4月24日下載)。

[2] 〈日本的「手天使」《白手套組織》助身障者解決性需求〉,《ETtoday新聞雲》,2016年3月25日,網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325/669423.htm(2018年4月24日下載)。

[4] 〈「我第一次感覺這麼爽!」手天使首位使用者的體驗心得〉,公益交流站,2015年1月13日,網站:http://npost.tw/archives/14792(2018年4月24日下載)。

[5] 〈台灣手天使 豈止打手槍〉,《蘋果日報》,2015年2月13日,網站: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0213/19040735(2018年4月18日下載)。

[6] 同1

[7] 王少勇,〈為何「手天使」是天使?〉,《時代論壇》,第1592期,2018年3月4日,頁9。

相關文章

認清後果 男生女生同需防範性罪行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1/09/2014

21歲女補習老師被揭發與15歲男學生發生性行為,觸犯《刑事罪行條例》第146條「向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作出猥褻行為」而被拘捕,若罪名成立,最高刑罰為監禁10年。事件曝光後,不少人為事件的一對情侶感到不值,認為他們真心相愛,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卻換來法律制裁,破壞兩位青少年的美好前程。

但若涉案男女的性別互換,21歲男生與15歲女生在雙方同意下發生性行為,相信為21歲男生被捕而感到不值的人數會大減。這是否反映出我們對待男女性關係上存着根深柢固的「性別歧視」:認為只有女的會被侵犯,男方卻永遠不會蝕底。

另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明明在雙方同意下發生性行為,為何事主卻會觸犯刑事罪行呢?這是由於在制訂法律之時,以保護未成年人士免受性剝削的原則為出發點,因為他們掌握的資訊和能力有限,未能為自身行為作出適切的判斷。

16歲是現今香港合法性交年齡的分界線,但各人成長速度不同,偏差總會存在。有人14歲已思想成熟,能為自身行為作出周詳的考慮;亦有人18歲仍然天真無邪。16歲這界線並不是不能改變的真理,社會可以討論合法性交年齡的問題,但在法律層面上仍需要以某個年齡為界限。香港一直有團體爭取兒童性權,認為成年人以「保護」之名,剝奪兒童性自主的權利。沒錯,青少年的性慾問題的確需要正視,但性行為是處理性慾的必然途徑嗎?退一步來說,放寬到甚麼年齡才合適呢?過早的性行為為青少年帶來祝福還是害處呢?

回到案件本身,相信涉案女事主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對15歲男學生作出性剝削,但她的而且確干犯了法律。如果被判有罪,她除了要面對法律的懲罰,還因所犯的是性罪行,在《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下,她將來難以從事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的工作。過去防範性罪行的工作經常集中在保障未成年少女的宣傳,這案件正正提醒我們不要忽視《刑事罪行條例》第146條「向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的教育,以免市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干犯法律,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前途。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9/2014

愛的秩序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9/09/2013

筆者讀過由柯志明所著的《尊貴的人、婚姻與性》一書後,對「愛」有一些思考。
 
說到愛情,筆者想起一個猶太人的故事。
 
「拉比,如果亞當在天上的樂園徹夜不歸,當他第二天早上回來,夏娃會怎樣呢?」拉比回答:「夏娃會拉著亞當數一數他的肋骨還剩幾根。」
 
猶太人認為在愛情關係中,男人一心想取回屬於自己失去的那根肋骨,女人則渴望回到她所誕生的地方。這和基督教信仰一樣,上帝最早創造的人倫秩序,就是男女間的夫妻之愛。就讓我們一起重溫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上帝認為亞當自己一個孤獨不好,於是就要為他造個相配的幫手。上帝用泥土造了各樣的動物,帶到亞當面前,更讓亞當替動物改名字。不過,他就是沒有遇到一個和自己相配的伴侶。之後,上帝就取了亞當一條肋骨,造成女人,並把她帶到亞當面前。亞當對她一見鍾情,興奮得高呼:「這個女人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而故事的結語是:「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愛情秩序失序了

基督教的上帝所創造的愛情秩序,是男與女在承諾之中實現。不過,自從世界從神聖秩序中逃走,投進世俗的懷抱後,愛情與神聖的祝福(婚姻)就自然分割了。打從那時起,凡冠以愛情之名的關係都屬合理,這就是所謂「大愛情主義」。只要相愛,婚前性關係也可;只要相愛,婚外性關係也可;若然不愛,離婚亦可。相愛也是超越所有界線的,只要相愛,同性婚姻也可。只要大家相愛,又有甚麼不可?
 
大愛情主義的時代,人類視愛情為宗教和救贖。盲目崇拜愛情使人只高舉親密關係,戀愛大過天,愛情佔有至高無上的位置。而媒體又幾乎把愛情(Love)等同於性慾(Lust)。大愛情主義就是「性慾宗教」,也就是為何《聖經》總是將「淫亂」和「拜偶像」並列在一起指斥。
 

基督徒的大愛

當說到大愛,基督徒有兩點須要知道:
一、愛情和其他事物一樣,都在墮落的世界中受罪影響而敗壞了。它並非完美。
二、跟隨基督的天國子民,須認定愛情並非唯一的愛,更非最珍貴的愛。上帝的愛是如斯多元,天國子民有責任將這份從上帝而來的多元的愛,在同樣由上帝所新造的群體中展現出來。
 
由上帝而來的愛,在祂創造的世界中有秩序且多元地展現,它們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生命的意義,有些愛更是不可或缺的:
男女之愛、夫婦之愛、父母之愛、孩童之愛、兄弟姊妹之愛、弟兄姊妹之愛、朋友之愛、鄰人之愛、世界自然之愛、真理之愛、永恆之愛、神聖之愛、忠誠之愛、長久之愛、憐恤之愛……

 

真情珍性:學校如何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週年研討會 花絮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09/2013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張志儉博士開幕致詞:
行為可以影響信念……透過講員的研究及其專業,卻讓我們明白究竟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在家庭裡面,對孩子的情性教育是甚麼東西,讓我們再次建立信念去影響他們的行為。

 

梁林天慧博士:
整全或帶有價值取向的性教育是情理兼備的,與道德、家庭、社會多個範疇有關。老師可多注重在課程中涉獵時事和本地青年人關注的事物,以拉近自己與學生之距離,並增加課程的實用性。在授課時可多採用雙向、互動的手法,用輕鬆但認真的態度與學生探討課題。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康貴華醫生:
其實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孩子的外在行為,重要的是他們怎樣看待自己的性別身份和個性。無論如何,家長都不應該責備他們,而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與孩子溝通。父母親一起合作,家庭的動力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影響。
 
吳思源先生:
真情——我們期望在長大後培養出來:我是真正、真實及有感情的,也是能夠成為一個有情的人。珍性——人學會珍惜、珍重異性和性、自己的性別及性向,能夠有真愛,亦能夠和異性建立一種愛護、愛惜的關係,而且這個關係是持久和有深度的。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吳庭亮博士:
「中學生性價值、態度和行為調查」發現,不同的價值觀影響性行為:重視追求個人自由和滿足的中學生在約會中較多進行性行為;重視倫理與婚姻、父母關係的中學生在約會中較少進行性行為。調查又發現,愈多觀看色情資訊的中學生愈多在約會中有性行為。

 

 
人際關係與親密界線工作坊匯報   
歐陽家和先生:
與會者均認為青少年要學習關於兩性相處的基本常識和態度。當中初中組認為同學要學懂處理與不同的 人的身體界線,減少不必要的緋聞和誤會;而且在進入戀愛關係前,要學習在團體中認識自己和對方。高中組則強調戀愛關係中的關係和情慾界線,由關係的開始到完結都要處理情緒、情慾、性衝動等議題,因此這些亦成為課堂的焦點。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個人成長與心性發展工作坊匯報   
文麗兒小姐:
研討會所提倡的價值觀是:「真誠地愛,純潔地活」。參加者都同意要透過教導學生保護及尊重生命和關係,從而建立正面健康的性態度。
 
情、婚姻與性工作坊匯報
張勇傑先生:
青少年渴望得到愛情,但對愛情又感到陌生,所以與會者在設計課題時,希望在初中課程中強調愛情的本質、戀愛關係中的相處技巧及進行性行為前的考慮。高中青少年則需要面對性慾的挑戰,所以高中組會強調處理慾望的方法、避孕知識及性行為的個人及法律後果;而且更 會探討同居與婚姻的問題。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有關研討會講員內容,見於《真情珍性》文集。有興趣者可於網上訂購

有關工作坊詳細內容,請見於研究中心網頁。

露而優則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2/05/2011
專欄:每週評論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國家:

暑假又到,這可以從娛樂版的女藝人們露肉程度可見。明光社近年經常留意o靚模的現象,今年以往的兩位o靚模常客——周秀娜和Angelababy近期先後宣佈今年不會加入o靚模寫真戰,改為集中火力拍電影。
 
於是,今年的大量內地模特兒加入了o靚模的寫真行列,氣勢和往年不遑多樣。這種先拍寫真,之後進軍影圈的例子,其實在這幾年並不罕見,不過我們要留意的是,過程中有更多更多的人,露完之後,一霎即逝,沒名沒利,失敗收場的更多。
 
但人往往只看正面和成功的例子,見到o靚模變成明星,不少人希望照版煮碗,於是爭相效法,包括去找甚麼名門之後,富二代,以求一夜致富。說到底,就是相信身體是本錢,相信青春無敵的美貌和身裁可以為自己賺第一桶金,甚至更多。
 
唯身體既然有價,這價格定必浮動。傳媒、時裝、明星之間的互動,產生不同的潮流,而這些潮流,為不同的時代定義何謂美,一但「新的定義」出現,定必吸引青少年爭相效法,這時商人又定必早有準備,預備不同的產品配合,不論是時裝,抑或是藥物,甚至是手術,只要有巿場,就有人做。
 
如是者,一個個不同的巿場就產生,那是「流行的身體」巿場,今年可能是大眼睛,之後可能是尖臉,或者是尖鼻,或者是某種髮型,最特別的是這些不同的「要求」都可以用錢來買來換。到大家得到了之後,既可「自娛」,又甚至可以此來賺取更多的錢,例如私影,或者甚至援交等等。
 
我們不禁問,這種有價的身體,究竟有沒有窮盡的一天,到有天你發現人的價值,只有外表,甚至連外表都有不同的「款式」可供選擇,如此,人的多樣性,人的自主性自然消失,更諷刺的是人反過來要出錢購回自己。我們真的要如此將身體資本主義化嗎?我認為不。
 
到最後,事實上成功由脫星到明星、再到大明星甚至最佳女主角的例子萬中無一,更多的可能是由小小配角做起,之後慢慢學習,經過不同的磨練之後成長,演藝事業,一如其他行業一樣,都是講經驗,外表會變,但人的情感、氣質、性格卻是可以永恒,亦是真正的「長搵長有」之道。
 
不幸的是在傳媒不斷渲染所謂o靚模可以上位,脫星亦可成功轉型的神話之下,彷彿為一眾學業未成,身無長技的女學生帶來無限憧憬。但身體何價?除了出賣色相、出賣尊嚴之外,要出賣的其實亦愈來愈多,而換來的卻極可能只是別人在背後的嘲弄!
 

草食生活會入侵香港嗎?

歐陽家和、吳秀紋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明光社 項目主任(性教育)
26/01/2011
專欄:每週評論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國家:

日本共同社報道,調查發現90後男女多達八成承認未曾拍拖,另逾六成人對戀愛持被動的態度。但原來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覺得「戀愛很重要」,仍然渴望拍拖,六成少男亦坦白承認不積極與異性交往,希望被追多過追人,其中4成更覺得沒拖拍是因為「沒有人教我怎樣談戀愛」。研究亦指出,清心寡慾的草食男,認為戀愛和上床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而且令精神緊張,寧願享受自由自在的個人生活。即使有性需要,也不必找伴侶。日本經濟不穩定,所以青少年愈來愈傾向遲婚,日本少男因沒有結婚意向,索性就不打算戀愛。

其實,與香港情侶所面的現實情況差不多,雖然經濟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大部份青少年在畢業後,人工沒有跟著起飛,加上未返工已欠下唸大學時的貸款,一返工就開始交的強積金和各項開支,難怪出現大學生趁讀書無收入申請公屋的怪現象!

百物騰貴,人工根本追不上通脹,在沒有選擇情況下,青少年被迫不能結婚,甚至同居。畢竟現在想租屋,就算套房,巿區的租金隨時也要三幾千元,加上燈油火蠟,二人同居基本生活怎樣保守也要五、六千元,想結婚也未能找到理想的安樂窩。雖然結婚不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物業,但現在連租樓住亦要面臨每年加租的壓力,當中的壓力指數不容忽視!有些青少年不介意申請輪候公屋,但似乎機會卻微乎其微!即使選擇購買偏遠地區的房屋,但現在的樓價已遠超從前,他們何時才能儲到足夠的首期呢?如果租住偏遠地區,交通費支出負擔沉重,返工長途跋涉,回到家可能已是體力透支,更遑論發展自己的嗜好和進修?香港政府實在有責任協助他們如何面對以上種種經濟和居住壓力,讓青年人重尋對未來的憧憬!

此外,調查亦發現超過四成夫妻,過著無性生活。夫妻在結婚之後性趣缺乏的原因,多數是「嫌麻煩」、「工作勞累」,或是「生完孩子責任已完」等理由。性生活是在夫妻生活中佔很重要,和諧的性生活,不但可使雙方的性要求得到滿足,增加親密感而且還可使彼此身心健康。香港陷入一個家庭非常不友善的環境。工時過長,人工過低,要過略為安舒的生活,只能向金融、地產等行業進軍,才能有機會賺第一桶金,但他們卻要付上更長工時,更大工作壓力,形成家庭十分不友善的環境。柏拉圖的純愛關係曾幾何時也是很多人所崇尚的,但時至今日,我們發現,這種生活背後,更大的是社會的壓抑。

而壓抑,不是來自性,而是來自社會環境。

政府有責任整全地創造一個合理的空間,讓社會大眾有平衡的工作、家庭、社交生活,而非淪為資本主義中被異化的機械人。

坊間有人建議結婚可以盡量簡單以節省開支,例如以「裸婚」的形式請親友到大型連鎖快餐店設宴,代替傳統在酒店或酒樓擺酒。或者,「裸婚」是現在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

究竟真愛是甚麼?想起結婚誓詞,牧師會提問一對新人相同的問題︰『無論安樂困苦,豐富貧窮,健康衰弱,你都愛護他/她、安慰他/她、尊重他/她、保護他/她、專一於他/她,終生與他/她同住嗎?』如果一對渴望結婚的情侶擁有正確的戀愛婚姻觀,願意無條件付出,按雙方的經濟能力和家庭背景計劃結婚,明白一段婚姻是比一場冠冕堂皇的婚禮重要得多!兩顆相知的親密感勝過擁有一間居所的安全感。或者,這種正確的態度能更有效地協助他們成功過渡婚姻。

性教育決定性態度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12/2010
專欄:時事木人巷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國家:

所謂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的未來取決於他今日的態度,而今日的態度往往是取決於他昨日所受的教育,在性、愛、婚姻和家庭方面亦是一樣。

有團體批評本港的性教育失敗和落後,因為有三成受訪者就算到了20歲仍然不懂得怎樣使用安全套。有專家甚至認為夫婦之間每次的性行為亦必須使用安全套,而不使用安全套就好像吃飯不用筷子,用手吃一樣落後。

首先大家應該知道這些調查是由安全套公司贊助的,愈多人使用安全套對他們當然愈有利,而負責調查的團體是一個支持娼妓合法化的團體,對於他們來說娼妓只是一種工作,與道德無關,很明顯濫交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難以避免,甚至是正常的行為。

教導如何避孕與教導年青人使用避孕套去嫖妓和濫交是兩回事,強調用了安全套就一定安全其實是一種誤導,真正的安全性行為應該是對配偶的忠誠。我們不應該因 為有一些丈夫不忠,甚至令配偶染上性病,就教導大家就算夫婦之間亦一定要使用避孕套,正如有夫妻離婚爭產,不等於要求每對夫婦結婚前要簽定離婚協議書。真 正的性教育其實應該讓我們知道兩性關係除了性慾之外,更重要的是愛和尊重。

憶起小生命的流逝

──除了後悔,還有盼望

採訪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6/11/2008

 年青人渴望被愛,與情侶拍拖,容易難敵情慾試探,發生性行為後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部份年青人由於年紀太小,未有經濟能力,最終以墮胎來解決問題。我們透過外展社工的幫忙,訪問了兩位曾在局中的年青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寧累自己一世,唔累個仔一世

「小恩」(化名),十八歲,個子小,健談,曾墮胎2次。

第一次墮胎經驗發生在16歲,那時小恩懷了雙胞胎。小恩有找朋友傾訴聽取意見:「他們建議我將孩子生下來,但我認為他們沒有想過有了孩子之後的責任是長遠的……」小恩認為自己未有經濟能力,亦怕自己未能教好孩子。

「自己以前很頑皮,亦擔心孩子將來也會很頑皮……怕自己會累了他。」小恩的媽媽得悉此事後,雖不贊同她將孩子生下來,但仍將孩子的「生殺之權」交由她自己決定,最後雙胞胎在墮胎之前已胎死腹中,對小恩的影響較大的倒是第二胎。

面對第二次意外懷孕,小恩不敢再寄望朋友可分擔煩惱,怕被朋友說「抵死」,只和知己、社工和家人商量。「這是一個更不開心的經歷,因為是自己決定……對於第二胎,當我看到孩子在肚中健康長大,有心跳,而他的生死權卻在我手中,我的心就會覺得很複雜──親手將一個健康的骨肉送上手術室,感覺得難受。」她眼泛著淚光。

「其實我想要,但男朋友唔想要,於是我都唔會要──我曾經跪在床邊求他,讓我將孩子生下來,但無論任何人說什麼都好,男朋友說不生就是不生。」小恩的感情強烈地依附在男友身上。兩次的墮胎,令小恩有很深的感受。到今日,她仍很掛念腹中的孩子,情緒很容易就會受到牽動。

「孩子在肚中的感覺,只有自己知……現在,每當聽朋友講有關嬰兒的事,都會想哭。」回想前事,小恩會責怪自己當初何以不做好安全措施。「對女孩子來說,要懂得保護自己。性行為時,覺得開心,什麼都沒所謂,但事後回想,就會覺得自己好傻好蠢──女孩子真的要想清楚,如果男孩愛你,又不想你有孩子的話,他一定能不讓你有。」

累了女友經歷苦困,現在她體質差多了

「B仔」(化名),17歲,中五畢業,曾令就讀中四的女友懷孕。

事件發生後,B仔和家人都認為既未有經濟能力,也未是合適時候撫養孩子,決定陪同女友找醫生非法墮胎。但之後他覺得十分內疚,覺得自己因貪一時之快,沒有顧及女朋友有懷孕的可能,才會發生此事。現在為了女友,他堅持使用安全套。

「以前(避孕)只靠安全期,或者什麼都不理就發生性行為,但現在就會小心多了。」他表示,如果將來女朋友有了孩子,都會希望把孩子生下來,不想再犧牲小生命。他還想及長遠的計劃,期待在男女雙方都出來工作後,可以有經濟能力組織小家庭。

B仔認為,墮胎以後,除了對人的身體有影響外,對心理亦有影響。「有時我女友會疑神疑鬼,而我媽媽也會燒衣紙給BB,以求心安。」

讓小孩生下就是最好?

謝慧玲姑娘,小童群益會,外展社工。
 
「外展女童的個案比較複雜,她們對男友的依賴性很強,即使知道除墮胎以外,還可以向不同的機構尋求協助,使小生命得以保存,但她們還是以男朋友的看法為最終決定。」謝指出,在處理的個案中,60%至70%會重複意外懷孕,唯成功組織健康家庭的個案卻少之又少。
 
「現代年青人願意公然分享自己的性經驗甚至是墮胎經驗,以致年青人會覺得墮胎是平常事。」謝表示,有時她也頗感矛盾,心裡雖然希望小生命能得以保存,但若小孩交給有吸食毒品習慣,或仍然「未定性」的年少父母照顧,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找一個安全地,與他們談「性」

郭美霞姑娘,小童群益會,外展社工。
 
「事情發生後,我會和他們分析問題,告訴他們一些價值觀和責任等問題,最後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要留下孩子。」郭姑娘說。「我們會常常落區和青少年傾談,除了教避孕的知識、關心他們有否使用安全套及性行為的頻密程度外,也會觀察及教導他們有關拍拖的態度。」
 
「教導他們要清楚了解伴侶,並盡力建立長遠的關係。」郭認為,給青年人一個安全的環境傾談很重要,特別是既然他們大部份都期待知道更多性知識,長期沒有人正面和他們解說,他們的性知識就只能來自「四仔」等途徑,所吸收的也只有被扭曲了的性知識。

從堅固「信仰」到對「性」的持守

胡裕勇先生,青結聯盟會,成員。
 
「愛耶穌才能有力持守聖潔的生活,順服於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價值之中。」胡直截了當地說。他認為,若不能堅固自已的信仰,只顧自己的生活,只會更容易貪求即時的快感,陷入情慾的試探。
 
眼看弟兄姊妹身邊發生許多的性試探、婚前性行為、墮胎、同性戀等問題,而牧者又少在講壇上論及性教育,阿勇未有灰心,反而嘗試在教會內訓練導師,帶領夫婦及青少年小組探討有關性的問題,強調家庭作為支援的重要性。
 
「家長們和年青人的共同參與,並看重性教育及性觀念,對於幫助青少年對抗歪風極為重要。」他表示,若沒有家庭在價值觀上作出支援,青少年獨力面對外間的試探,會很無助。

最近「青結聯盟會」連同多位有心做好青少年事工的團體及藝術工作者,將在中學及大學群體中舉行美麗人生《清結潮創演》比賽,盼望在年青人中,營造愛生命的風氣,為他們製造一個給年青人發聲,尋找認同感的平台,透過創作藝術作品,引發年青人思考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