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運動與宗教自由的衝擊—美國的經驗借鑒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明光社、香港性文化學會合辦
同志運動與宗教自由的衝擊—美國的經驗借鑒
(The Gay Movement and the Impact on Religious Freedom with emphasis on the U.S. experience)
同志運動在美國已廣泛地滲透和衝擊著美國人民的生活。香港將何去何從?它的衝擊已遍及教育、娛樂、宗教、政府、商業和家庭各個層面。它的影響不單只在美國,更可謂無遠弗屆,以至其他步其後塵的國家並將會禍延數代,特別對基督徒所帶來的嚴峻挑戰。關心香港未來和我們下一代的你,我們誠意邀請你參加這個為你而設的講座。
戴吉斯博士曾擔任美國參議員菲爾格拉姆(Phil Gramm) 的法律助理,獲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戴吉斯博士於1997年創立太平洋法律協會(The Pacific Justice Institute),並擔任總裁,致力捍衛宗教自由和父母權益。太平洋法律協會擁有約一千位義務聯盟律師網絡和曾經在多個有關宗教自由和父母權益的重要案件中獲得勝訴。
戴吉斯博士是眾多電台和電視節目的嘉賓講員,和他經常在教會及機構主講不同類型的講座。戴吉斯博士曾在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擔任客席講師,並獲加利福尼亞浸會大學(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 頒授宗教自由和家庭權益榮譽博士學位,作為肯定他通過太平洋法律協會去維護父母權益和宗教自由所作出的貢獻。
日期: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 7:30 - 9:3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大學禮拜堂
講員:戴吉斯博士(Dr. Brad Dacus)
傳譯:關啓文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對象:教牧同工、青少年導師、關注性解放運動對教會及信徒影響的弟兄姊妹
英語演講廣東話傳譯
費用全免,報名留位
查詢請電: 明光社2768 4204 鄧小姐/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3411 7306 羅先生
約60人聚集在浸大大學禮拜堂,「同志運動與宗教自由的衝擊-美國的經驗借鑒」所探討的,是同志運動在美國政策上的進程。但大家所重視的,正如講者戴吉斯博士(Dr. Brad Dacus)所言,是關乎愛。我們不應因不同性傾向、意見而分黨分派,因為說到底大家都是罪人,也需要被神拯救。
戴吉斯博士由同性性行為非刑事化說起:早年美國法院裁定,懲罰進行同性性行為的人士,是違反憲法,故法例需要被修改。然而,這種「包容」對同運人人士並不足夠,他們爭取進入學校,灌輸他們認為正確的一套思想予小朋友;「包容」過後,越來越多政策滲著「審查」的味道。戴吉斯以美國的學校作為例子,指若有同學明言反對同性戀,隨時會受到停學處分。然後,慢慢公眾人士也遭殃,仇恨罪(Hate Crime)把反對同性戀行為「刑事化」,加州甚至為仇恨言論(Hate Speech)設立審裁處。戴吉斯指出,由同性性行為非刑事化,到現在同運人士要求把反對同性戀刑事化,這種「包容」原來容不下反對的聲音。「同運的整體發展相當弔詭,他們一方面要求別人包容,另一方面卻不包容別人。」
戴吉斯以多方面剖析同性婚姻是否合乎公眾利益:首先,從醫療角度數據比較,顯示男性同性行為的人,其壽命會比長期吸煙者壽命較短,患上愛滋病、癌症的風險亦更高,社會上因此而承擔的醫療壓力增加;而在情緒方面,戴吉斯亦指出同性戀人士出現抑鬱相對較高。可能有人問:患抑鬱症的原因,不正是因為同性戀人士受到歧視嗎?戴吉斯用上一些歡迎與反對同性戀的州份有關數據作比較,卻發現其實分別不大。另外,在延續人口上,亦只有異性性行為而非同性性行為帶來人類生命的延續。縱觀以上種種,支持同性婚姻並未能合乎公眾利益,政府應有政策回應同運,教會亦應正視此議題。
戴吉斯認為,其他地方可參考同志運動於美國帶來的影響,並藉此借鑒。在教育方面,他建議大家能以愛心說出一些反對同性戀行為的數據及事實;而在信仰方面,他認為關懷同性戀者是基督徒的責任,這並非單靠告知真相就能夠做到,教會不回應的結果就是被邊緣化。而一些曾經經歷同性戀掙扎的人士,信徒亦應該去宣揚他們的見證;在家庭方面,戴吉斯建議家長應該多直接表達對兒女的愛,例如擁抱、說話等。這樣,兒女能不斷地接收到愛,自我價值亦能趨向正面。
儘管美國的同志運動來勢洶洶,戴吉斯仍抱持樂觀態度。他指出中世紀時惡行昭彰的希臘及羅馬帝國,後來也能被轉化,足見證到神的大能。他勸勉信徒們不要膽怯,因為神已賜下充滿力量與愛的心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