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 早已在身邊
生命倫理雙月刊 26期 (p.4)
20/03/2014
現今大部份年青人常哼著的流行曲,大都是情歌。筆者偶爾聽到一些不是情歌的流行曲,便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一年前,聽過一首頗特別的作品,由香港歌手周柏豪演繹的《無力挽回》。歌手透過歌詞道出對親人離世的傷痛之情,如何在當中重新振作外,亦藉此鼓勵聽眾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人。
要做到珍惜眼前人,談何容易。我們知道「父母恩,勝萬金」,唱出來總是簡單,跟別人說自己要愛父母也不太難,但實際上卻很少跟父母說一句「多謝」;至於「我愛你」,在雙親面前總是像禁語一樣,開不了口。父母對家庭的付出,常被視為「奉旨」;對晚輩的關心,可能換來「你很煩」的埋怨,長者們可能聽得更多。或許就是這種「恃熟賣熟、無所謂」的態度,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有還無。身邊的人能夠活在當下,好像是理所當然,因而失去感恩之心,完全忘記不少歷史和身邊的例子都提醒我們生命無常,直到失去的一刻,才慨嘆無力挽回,深陷於悔疚當中。
有人想在世多活一刻,可惜時間不饒人;有人擁有美好前途,偏偏選擇放棄生命。每星期都總有一兩則年青人自殺的報道,諷刺的是當中不乏品學兼優的大好青年。生命總有經過死蔭幽谷的時候,走路總有跌倒的一刻,這不是某些人獨有的經歷。然而,自行了結,不只破壞生命,身邊的人同樣受到牽連,正因為生命是連結在一起,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朱德庸漫畫《我從11樓跳下》中,主角在空中墮下的一剎,在每層樓中看見親友的遭遇,才驚覺自己不是想像中那樣差。
輕生,往往是一時衝動,卻沒有後悔的餘地。何不換個角度,把「只有半杯水」看為「還有半杯水」,
為所擁有的而感恩?
若果你為已經失去的,只沉淪在哀悼懷緬當中而不肯前進的話,請學習珍惜還擁有的,「從今開始不讓憾事循環」;若然你覺得已經到了盡頭,請看看父母、良朋,或一些上帝放在你身邊卻被眼前難處遮蔽了的關係,其實出口一直存在,正等待你包紮傷口後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