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學習的真諦

19/02/2025

未依指引 55官津小長假後周內測考  1/4官小擇日復課第一二天

  (明報.2025年1月6日)

葉思雅:「放假去玩都係錯?」 長假期後測考對學童的影響

  (明報.2025年1月16日)

教育局發佈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要求小學在長假期後應避免安排測驗考試,但有記者查閱學校網站上的校曆表,發現至少有55間官立及資助小學在聖誕假期後一週內進行測考,其中15間在復課當天或翌日便進行測考。這情況對家長和孩子均會造成壓力。許多家庭在假期時外出遊玩,但因為測考安排,孩子們不得不時刻溫習,心情難免緊張,無法真正放鬆。家長也會擔心孩子的學業表現,影響他們假期間的心情。教育局表示將持續了解學校落實各項涉及改善評估政策建議的情況,並透過發函、訪校等方式提供專業意見。

香港的學業壓力大,但經常抱怨並不會改善現狀。與其期待外部環境的改變,不如調整心態,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考試挑戰。雖然考試分數重要,但家長們也應關注那些看不見的分數,如孩子的努力和成長。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優勢,有些孩子專注、有些孩子被動,有些在語文上表現突出,有些在運動上更具優勢,這些獨特之處都是值得肯定的。家長的其中一個重要角色是鼓勵孩子,而非過度指責孩子的不足。相反,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質設立合理期望,並與孩子一起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過高的期望可能讓孩子感到恐懼,影響他們對父母的看法,誤以為父母不愛他們。因此,成熟的家長應幫助孩子梳理誤解,明確告訴他們無論成績如何,父母的愛始終不變。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身心靈,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面對學業挑戰。

信仰反思

耶穌從何獲得「聖經」(舊約)的知識?從何得到智慧?約瑟和馬利亞都是敬虔及順服神的人,不難想像,他們大抵會教導耶穌有關聖經的一切,相信即使他們不主動教導耶穌,祂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就如祂在聖殿中,先聆聽拉比的教導,然後向他們提問。這種一問一答的學習模式,一定讓人相當愉快,不但不會熄滅人們學習的熱情,反而會讓人廢寢忘餐,甚至樂而忘返,耶穌或許也是如此,為了學習而沒有隨父母離開耶路撒冷,一來耶穌想多留在聖殿——祂父的家中,二來祂亦想多與拉比談論關於神的知識(路二41-52)。

其實,拉比不一定要在聖殿或留待節期才教導人,耶穌的教導方式便是很好的參考,連深奧的神國真理,祂都可以就地取材,隨時隨地教導門徒認識。至於復活後的耶穌,更願意陪著兩個人走到以馬忤斯的村子裡,一邊走一邊向他們講解從摩西到眾先知,有關自己的經文(路二十四13-27)。

或許有人想認識神,卻總是抽不出時間,又或許,他們認為必須認真地修讀一些課程才能真真正正地認識神。毫無疑問,花時間是必須的,修讀課程也是認識神的好途徑,不過,如果暫時未能全心投入大量的時間,其實,在人生的旅程中,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認識神,只要樂意談論祂,想明白關於祂的事,一心想尋求神的人,總會尋見。

知識及智慧不一定只在課室中獲得,也可以在旅程中獲得。除了地利,更重要的是只要人們對某些事情充滿熱情,便能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