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神學教育引發的反思

28/09/2023

收生人數大減 年輕人拒入讀 香港神學教育到底發生甚麼事?

  (時代論壇.22-9-2023)
 

神學教育的問題其實就是整體香港教會的問題,年青人拒絕入讀神學院既是神學院和教會的問題,也是年青人的問題,當教會面對青黃不接的憂慮,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神學教育的困境,不能單單歸咎於神學院,也反映著社會大環境的變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讀神學的,不少受蓬勃的校園福音運動影響,年青人帶著很強的召命,以及教會的支持和祝福,讀完中學不久便進入神學院,作傳道是他們明確的目標,而四年的神學教育可以較全面地讓他們受到聖經、神學、歷史、講道、牧養、聖樂等訓練,並有不少佈道、宣教和實習的訓練機會。但當愈來愈多神學生是大學畢業後才入讀三年的道學碩士、甚或兩年的基督教研究碩士,而他們在大學時的本科多數不是神學,由於基本的聖經、神學和教會歷史知識已佔去不少學分,能夠應用於佈道、護教、牧養和教會管理的學分還可以有多少?若說再要花時間了解、關心和回應社會問題更談何容易!只要神學教育仍維持在兩至三年的時間,神學生在學習上顧此失彼是必然的結果,不過如果將課程延長至四年,又有多少神學生願意花四年時間在神學院唸一個碩士學位呢!此外,由於入讀神學時不少同學已結婚,配偶要工作、子女要上學,較難入住宿舍,而一些神學院由於缺乏地方,連未婚的同學亦只能走讀。神學是生命影響生命的訓練,生活也就是神學和靈性培育的重要部份,當評估神學教育是否達標的重點只在課堂知識,缺少了許多生活細節上的磨練,也影響了如何將信仰落實到生活的反思。因此,無論神學課程如何改革,沒有足夠時間去浸淫和生命上的砥礪,便較難轉化神學生的氣質。要補救神學課程時間不足,其中一個方法是將持續實習和進修列入課程要求之中,將修畢學分後的一年當作全時間實習(placement),同學仍須進修一些應用性的科目,以及由導師督導其實習,而教會或基督教機構聘請這些神學生,必須承諾讓他們繼續進修和參與神學院的指定活動,情況就像實習醫生和實習律師差不多,完成了這一年的全時間實習才可以正式畢業。
 
另一方面,年青人不想讀神學,教會和年青人本身亦責無旁貸,過去幾年不少年青人因為對教會未能回應社會的轉變感到失望而離開教會,的確值得教會的牧者和領導層深切反省,究竟教會是否真的能夠活出信仰,或者說教會能否影響世界,還是教會其實是被世界影響,向權力屈膝。但年青人亦必須反思,他們認為社會應該有所改變,或者要改變社會所使用的手段,究竟是受信仰影響還是受社會氣氛和朋輩所影響?無論教會的領導層和年青人,大家有沒有真心誠意學習耶穌基督向世界宣告不受歡迎的訊息,以及用愛和犧牲,而不是仇恨和權力去改變他人的方式?神學教育的內涵不是由受眾來決定,而是訓練神學生明白受眾的處境,然後用受眾容易明白和接受的方式去牧養,因此,要改革神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回到最基本的生命影響生命,有願意委身的老師,也要有願意委身的學生,委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放下自我,不跟隨權力、也不跟隨群眾,惟獨追隨基督。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