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珍惜和懷念的教會生活
經歷超過四個月的漫長等待,弟兄姊妹終於可以再次一同聚集於教會內敬拜,看到不少弟兄姊妹的興奮心情,像久別重逢有說不完的問候和關心,深深感受到教會是家的那種感覺。過去兩年,教會無可避免深受疫情和政情的衝擊,有些弟兄姊妹因著不同的原因而離開教會、甚至遠離了信仰,實在令人心痛!希望隨著大家再次的聚集,令大家都可以好好反思教會存在的目的和使命,以及弟兄姊妹之間應有的關係。
教會的召命和職事,一般來說離不開以下五個重點,就是:敬拜上主、裝備信徒、傳揚福音、關心社會、見證基督。其實在信仰上最容易出現紛爭或者令教會不能發揮她應有的功能的原因,往往不是教會或弟兄姊妹完全忘記了本身的召命,而是當大家傾斜或放大了某些職事,而有意無意地忽略和輕視了其他的職事,並且將自己所看重的定為教會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使命,更對與自己有不同領受的弟兄姊妹口誅筆伐。
以敬拜為例,過去一年多,當大家習慣了網上參與敬拜之後,有些弟兄姊妹甚至覺得比在現場出席更好,既節省了交通時間,不用全程坐定定在禮堂內敬拜,遇到「不夠水平」的講道,更可以轉台聽其他教會的講道,或者做一些私人事務,甚至未來亦已打算選擇性地回教會或看直播。這種想法是將崇拜的重點只放在聽道,而忽略了集體敬拜的重要性,其實,和弟兄姊妹一起唱詩祈禱,所產生對神的愛慕和崇敬,並不下於聽道,若果以為聽了講道直播便等於參與了崇拜是大錯特錯。網上聚會是不能完全取代現場的集體敬拜的,將來無論面對嚴峻的疫情或不斷收緊的宗教政策,教會更應努力維持和爭取可以一起聚集敬拜的權利,不能習慣了由政府或環境決定教會是否能夠聚會,並且將崇拜聚會簡化為聽道會。
在疫情期間,一些教會除了維持網上的敬拜外,大部份的聚會都取消了,有些則透過網上繼續小組聚會、主日學課程和祈禱會,以及上門探訪小部份的長者,無論教牧對弟兄姊妹,以至弟兄姊妹之間的彼此關心和守望也明顯地減少了,整整一年過去,教牧和長執若仍然只是被動式決定是否恢復崇拜以外的其他聚會,而不主動思考以其他方式來促進會友的彼此守望和相交,其實是未有盡上本身的牧養責任。弟兄姊妹在這段時間,在心靈、經濟、物資上的需要可能比平日大得多,一些較主動的弟兄姊妹會主動找人協助,問題相信不大,但一些較被動或初信的,由於無法參與聚會,不知可以找誰分擔和代禱的,可能會對教會失望、甚至流失,面對未來的宗教政策有可能收緊,以及汲取國內教會多年來受限制的經驗,教會必須強化弟兄姊妹之間的守望和團契的關係,避免公開聚會一旦受限制,大家便無法繼續靈活及自發地彼此守望、甚至因為缺乏信任而互相出賣。
近年多了弟兄姊妹重視社會關懷的工作,強調教會需要行公義,每當社會上出現一些他們認為不公義、不公平的事件,便會要求教會發聲明譴責,希望教會發動聯署、甚至上街抗議,並以此作為教會是否有履行使命的指標,當教會在社會議題上的回應未如自己理想時便認為教會有負上帝所託,甚至不配再稱為教會,因而失望離開。這種將政治和社會問題凌駕教會所有使命的做法十分危險。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本身十分複雜,很多時教牧和弟兄姊妹對相關議題的認識亦未必全面,太快斷定誰是誰非、客易流於主觀。社會關懷雖然重要,但在教會的使命中並沒有凌駕性,只單方面執著個人的政見,而忘記了彼此相愛、同心敬拜、廣傳福音、合一見證的重要性,只是以偏概全,被政治沖昏了頭腦。 互相尊重和包容,不隨便定其他弟兄姊妹的罪,是在教會生活中學習彼此相愛十分重要的一課。
近期香港的政制發展明顯與當初承諾的港人治港,循序漸進邁向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全面普選背道而馳,有些弟兄姊妹因而對前景非常憂慮和失望,心情跌至谷底,被憤怒和恐懼的情緒支配了整個人的生命和日常生活,彷彿人生已失去了平安、喜樂和目標。除了反映大家對末世缺乏認識和心理準備之外,也許更嚴重的可能是我們的信仰缺乏了危機意識,以為信耶穌就等如拜神燒香,祈求趨吉避凶、出入平安、風調雨順,忘記了信仰就是要奉獻自己,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願意為主而活。前途雖然困難重重,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是人心更需要福音的時候,在逆境中把握機遇,加強服侍鄰舍,為主作美好見證,對教會和信徒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時機,讓我們能更真切地體會腓立比書四章12至13節所說:「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飽足也好,飢餓也好,豐富也好,缺乏也好,我都得了秘訣。 靠著那賜給我力量的,甚麼情況我都能應付。」(《新漢語譯本》)真正的教會生活追求的是無論在任何情況,我們都願意互相扶持,一起仰望和依靠神而不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