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告別有時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2/07/2015

到了我這樣的年紀,見回一班沒有聯絡多年的朋友之聚會,多是在安息禮拜。對於生死,中國人少談,但事實永遠要面對。
 
在教授「Death and dying」這一課時,我會問同學他們希望無痛的即時死去,還是經醫生診斷患有絕症後,隨着肉體的衰殘,慢慢步向死亡。
 
絕大部份都選擇前者,這是即時的答案。
 

從同性婚姻看美國聯邦和州的關係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02/07/2015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早前作出裁決,一夜之間令全美國通過同性婚姻。不少美國人,包括共和黨2016年總統參選人Rick Perry,均批評最高法院作出這個涉及改變社會制度的決定,認為是由司法取代立法。

買樓、生涯原是夢?

29/06/2015

現代人生活,往往離不開「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費。然而香港「住」的問題卻是出奇地嚴重:樓價高不可攀之餘,現在連租樓也成為難題,而買樓置業彷彿又成為了人生是否成功的指標,幾乎令人人都在追逐這個「買樓夢」。[1]

了解青少年 從聆聽開始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25/06/2015

雖然香港市民對「性」的觀念已比昔日開放,但要在公眾地方談論「性事」,仍然是困難的。對一眾中學生來說,在現實世界討論「性」的空間更為狹窄,但只要進入網絡世界,他們就可以暢所欲言。

楢山節考的思考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25/06/2015

早前大埔老人院虐待老人家的事件,震驚全港。香港的老人問題固然嚴重,但大家都驚訝,還何香港已這樣富裕,老人服務的資源為何還是這樣缺乏?中國人文化不應是「敬老」的嗎?
 
這叫人想起了一部差點被人遺忘了的戲:《楢山節考》
 

網上直播所為何事?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秘書
18/06/2015

馬會,本來的責任是讓香港人可以有規範地博彩,減少非法賭博,而政府的政策一直強調以不鼓勵賭博為大前提,但馬會近年不同的舉措,均顯示其努力鼓吹賭博,為求生意興隆,宣傳手法更無孔不入。

香港人的置業行為與態度

陳永浩博士、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明光社項目主任
12/06/2015

1.引言

保障基本住屋權利 政府責無旁貸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6/2015

華爾街日報的臉書在六四當天貼上一條為時48秒的短片,瀏覽量在短短數天已達50多萬。短片中的旁白巧問觀眾:「用約400萬港元(約51萬美元)可以在香港買到甚麼單位?」答案是相等於標準籃球場「鎖匙圈」大小、或類似一個美國車位大小的180平方呎的豪宅。

To Kill a Mockingbird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11/06/2015

這段時候,除了忙於改卷,還需要抽空替學生寫推薦信。寫得多了,有點麻木,遇到出色的學生,寫得較為暢順,但碰上一般的同學,想了半天,也未必找到他們突出優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