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報告「祥和家庭-抗衡暴戾文化」論壇

30/09/1998

社會上屢見不鮮的暴力新聞、倫常慘劇,再加上傳媒所加的煽情標題、血淋淋的照片,均使人不能不正視暴戾文化如何滲透進各角落,並且對家庭這社會中最基本的單位構成威脅和破壞。
作為一個關注傳媒文化的群體,明光社連同其他協辦團體於七月十日假油麻地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祥和家庭-抗衡暴戾文化」論壇,與會者近七十多人,共同為建立祥和文化獻議,是次主持為本社副主席梁林天慧女士。

傳媒與暴力

30/09/1998

名嘴鄭經翰遇襲,濫用暴力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近年來,暴力問題似有惡化趨勢,由社會層面擴散至家庭,甚至無辜個體。不少人將暴力問題歸究於大眾傳媒,認為過份渲染暴力會影響市民仿傚。這種說法是否有事實根據?本地學術仍缺乏系統研究,要了解這個問題美國過往的研究仍有參考價值。

傳媒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哪?

郭智嘉    |    自由撰稿人
30/09/1998

(原文曾於九月四日《星期五娛樂炸彈》網站刊登,此文經作者整理)
早陣子經常在電視「擸」到《城市追擊》的「電波少年」,後來又發現八月無端端又殺出一群「電波少女」。初時心地善良,以為那是「電波少年」跟風之作(因為開頭又搞一輪體能測試,彷彿相當正經),後來才發現此「電『波』」不同彼「電波」,原來是硬撼亞洲小姐決賽的「土產」賣肉伎倆。

記「刻不容緩

30/06/1998

在現今彎曲悖謬的世代中,與真理背道而馳的事日見增多,基督徒面對這些衝擊時,應如何回應呢?隨波逐流浪?還是堅守真理之餘,郤默不作聲?
 

投訴行動中的發現

30/06/1998

每次經過報攤,我便有種很強烈的感覺:今時今日的香港傳媒,最可怕的並不是「明刀明槍」的色情雜誌刊物,而是那些打正「老少咸宜」的旗幟,卻滲滿了色情內容的大眾化報刊。前者是還可以防避的「明箭」,後者卻是防不勝防的「暗器」,一個不留神,可以把你殺個措手不及;而受害者中,青少年往往又是首當其衝。

從宏觀角度看教會如何回應現今之大眾傳媒文化

歐偉昌先生    |    基督教聖約教會恩臨堂傳道
30/06/1998

現今香港的傳媒發展迅速,新的傳播媒體不斷湧現,而新媒體的出現意味著能盛載新類型的資訊,或以新的傳播方式廣播。老牌媒體如電視電台、報刊雜誌傳播方式雖然無多大變更,但內容不斷推陳出新,隨著社會的轉變,所盛載的資訊亦與昔日的大相逕庭,總體而言,它們都傾向娛樂化、資訊化、多元化。張開報紙,娛樂、資訊、及滿足不同類型人士的報導,盡收其內。至於比較新的媒體除有以上傾向外,還需加上個人化。

傳媒監察新進展

黃順成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0/06/1998

傳媒問題在香港:

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及多元化、電腦的普及使用、國際網絡的資訊高速流通、有線電視、互動電視的興起及VCD的大量流通等也反映著傳媒資訊不斷湧入我們的家庭及生活空間。

「反性傾向歧視」的思考

30/04/1998

我是否患了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

接納等於支持?支持等於推廣?

梁林天慧    |    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
30/04/1998

時代不斷發展,人際關係日漸疏離,香港家庭結構受著多方面的衝擊下,而有所改變,單親家庭亦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及香港人返大陸娶妻而增加,而且同性戀家庭現象在香港亦開始蠢蠢欲動。社工在社會洪流下能否認清自己所肩負的角色,去接納種種社會現象轉變,而並非助以宣傳;政府又能否在時代趨勢的轉變下,正面地為市民謀取福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