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既要闡明價值,亦要反思倫理

梁林天慧    |    中文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15/01/2005

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服務顧問「價值闡明」的興衰

小心誤入「歧」途 ── 人權與歧視問題教案

洪子雲、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1/2005

近年當與青少年討論起同性戀,他們很多時已不再思考同性戀是否合乎道德,反而很快就轉向批評不贊成的人是「歧視」。但凡事若不作道德反省,只將一切反對意見標籤為「歧視」,恐怕社會將會越來越是非不分。所以性教育亦應包括價值觀念的反思,避免濫用,陷入道德相對的文化中。

從基督教教育到生命教育

吳梓明    |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15/01/2005

基督教教育(附1),其實就是「生命的教育」,因其不單是著重學生生命的成長,更是關心學生生命的改變,是藉著上帝的大能去改變人生命的一種教育──從缺乏自信到建立自信、從沒有自愛到愛神愛人更愛自己。我們可以簡單從「信望愛」和「真善美」的兩個進路看如何在基督教教育中實踐生命的教育。

西方教育為何失敗?

梁麗娟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15/01/2005

首先,必須要界定本文要討論的主要名詞,何謂西方性教育?西方是否只有一套性教育課程?事實上,對如何推行性教育不同的教育學者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自六十年代起,西方心理學界流行人類潛能運動(Human Potential Movement),放棄傳統道德教育強調的培養個人道德操守,轉移提倡幫助學生認識清楚個人的價值,而不是由上而下的強加成人信念在年青人身上,這種所謂澄清道德理念(moral rea

「生命、倫理」如何教?

15/01/2005

近年,我們常在報章上發現不少有關學童自殺或欺凌的新聞,究竟香港的教育制度要加添什麼元素去解決現今的青少年問題?推行「生命及倫理並重的教育」課程可能是一條新的出路!
為此,我們走訪了三位教育界人士,了解他們對有關教育的心得和意見。

關注同性戀事工的組織介紹

16/11/2004

「重建整全心性」網絡主要由一些關注同性戀輔導事工的機構組成,機構包括新造的人協會、香港性文化學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明光社、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等。

珍惜每一票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教育及行動)
16/11/2004

911這個日子,相信不是美國人的你和我也清楚明白代表什麼;但是今年的912,同樣地對於香港人也有很特別的意義!你當日有去投票嗎?你憑甚麼去投出你神聖的一票呢?對候選人的形象?往績?政治取向?道德立場......
 

生理與倫理兼備:與傳媒爭分奪秒的性教育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16/11/2004

無「性」不歡是今日傳媒資訊的特點,活在色情資訊氾濫成災的年代,青少年性態度日趨開放,不少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都為被「解放」的下一代頭痛!作為關注性文化的機構,明光社豈能袖手旁觀?本社於10月底推出《性、愛與婚姻──性教育不只是性交教育》教材套,探討六個青少年較為關注,且較具爭議的課題,包括色情文化、男女大不同、戀愛、婚前性行為、婚姻與家庭及同性戀。

「猥褻」的階梯

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6/11/2004

十多年前,「性」公子和「騷擾」姑娘互不相干,各有各生活,很少走在一起。在城中,維持法紀的捕快「非禮罪」任重道遠,肩擔著保護城裡被侵犯的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