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經歷為本的學習危機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自教育改革後,很多人都將學習經歷掛在口邊,提倡跳出課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即,學校舉辦很多遊學團,甚至組織學生參加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帶學生去遊行示威,體驗示威文化;有些學校又會帶同學體驗貧窮。
 

家長愛孩子的第一步 ── 從「心」出發的「生命」教育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5/2013

當報章報道不少年輕人「接受同時與兩個或以上的人士拍拖」、「不同意婚姻是一生一世的承諾」、愈來愈多年輕人有性經驗等情況時,未知作為父母的你們有甚麼感覺?當憂慮著自己的孩子何時會跌進洪流中被同化,又有否想過你仍可以做些甚麼力挽狂瀾?
 

賭波合法化十週年盤點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3/05/2013

自特區政府於1999年放風要將賭波合法化,明光社立即發起登報聯署表達關注及反對,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賭博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全面的,在經濟適應、才能發展、社群整合及身心維持方面都有不良的效應。我們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將進一步受到賭博的禍害。

從負面新聞學習正面分析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3/05/2013

「你覺得傳媒是在反映現實?還是建構現實?」香港浸會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李月蓮博士向在場二十多名參加者提出疑問,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傳媒是在「建構現實」。可喜的是他們對現況有一定的掌握,然而可惜的是現時傳媒的報道大概令人有較負面的形象。我們總是可以提出不同理由批評現時新聞是如何的「壞」,卻甚少提出「好」的新聞是怎麼樣。
 

清算賭波合法化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
13/05/2013

2003年決定推出規範化足球博彩,以打擊日益猖獗的非法外圍活動,馬會獲授權為市民提供合法可靠的一站式足球博彩服務,這有效堵截流失至非法及外圍莊家的投注額,並進一步把市民對博彩的需求,轉化為行善的力量…
 
雖然足智彩業績理想,惟施文信先生表示,馬會面對來自非法及外圍莊家的競爭仍然非常嚴峻…
 
香港賽馬會年報 2011-12

問世間情是何價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3/05/2013

歌可以抒情,情歌更可抒發感情生活中的感受,引發共鳴。悠揚悅耳的歌曲、節奏澎湃的歌曲、幽怨感人的歌曲,皆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加上青春偶像歌手的演繹,可以將填詞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不知不覺間送進歌迷的心裡。三月份的生命倫理對談中,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歐陽家和先生分享如何分析情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及信仰和福音的關係。(第二及三頁)
 

香港賭風蔓延時……

鄧耀祖    |    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
13/05/2013

香港自1841年開埠以來,賭博的風氣從沒間斷。由街頭巷尾的賭檔、字花檔、排九檔、香港賽馬會的成立至雀聲處處聞的麻雀館,香港人經歷百多年賭博的洗禮。漸漸地,賭博已完全滲入港人的生活裡。所謂「馬照跑、波照賭、雀照打、海照過」,賭博與你息息相關。
 

情歌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3/05/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二回

 

病態賭徒是如何煉成的?— 青少年賭博問題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3/05/2013

十年前賭波合法化的支持者,以增加政府收入、打擊黑社會操控外圍賭波和促進就業機會等原因要求政府將賭波合法化。當時,反對意見認為賭波合法化後不論是對成年人或是青少年均會做成嚴重影響,個人、家庭和社會需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可惜,政府一意孤行,最終在2003年賭波成功合法化並由賽馬會獨得專營權。事後不同的調查數據均反映青少年參加賭博活動的趨勢節節上升,當中不少青少年更淪為「病態賭徒」。

呃like新聞學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09/05/2013
  有報章總編輯近日透露,其新聞網站的編採人員的花紅將按他們所報道的新聞及其點擊率(hit rate)論功行賞。文章出街後,業內嘩然,認為此舉只會令新聞大灑鹽花,目的為引人注目,提高點擊率。總編輯隨即高調回應,更公開該報網上版於過去三個月內的新聞點擊率排名,他將結果歸類為「點擊最高的即時新聞,亦是以重大社會新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