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123期)

性教「慾」?

燭光網絡 123期 (p.3)
19/11/2018

  關於「性」,我們究竟要教甚麼?

  每當有一些關於青少年未婚懷孕、感染性病或愛滋病、援交或性侵等案件出現,傳媒的相關報道似乎都必然會有同一結論,就是性教育不足,其「證據」主要就是他們連安全套也不會用。其實,今時今日,年青人接觸有關「性」的資訊十分容易,對安全套亦非全無認識,問題反而是他們明白親密關係的界線嗎?對兩性的差異;性行為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對自己將來與所愛的人如何建立美好的關係;對婚姻與家庭、養兒育女有足夠認識嗎?

  另一方面,無可否認,年青人對性的好奇和慾望是比較強烈的,不是單單說句「不要有婚前性行為」或「小心愛滋病」便可以解決性的慾望和衝動,因此,性教育雖然不能只教「慾」,但亦不能沒有「慾」。要令性教育成功,營造一個大家願意討論和發問的氣氛十分重要,而在討論的過程中要讓大家學會的不只是生理知識,還有心理知識和倫理價值。更要學會不單從自己的角度,也從異性的角度看問題。性教育其實也是愛的教育,惟有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才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明光社情性教育的理念與推行

燭光網絡 123期 (p.4)
19/11/2018

  現今香港社會性觀念開放,色情資訊泛濫,婚前性行為被廣泛接受,甚至出現出租女友等現象。另一方面,社會常見各種性騷擾及性侵犯行為,親密關係亦呈現不少暴力情況。網絡發展更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性陷阱,虛擬世界的生活直接影響了受害人的真實生活。兒童及青少年與我們活在同一個社會,這一切都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影響,學校性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本社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本著基督教信仰,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關心社會、服務人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宣揚健康正確的性觀念,期望能引導學生建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能在這多變的社會為自己作出明智的抉擇。

  現時不少機構都會到學校主領性教育講座或工作坊,不過它們多從社會衛生、性自主或人權角度來設定性教育的方向,性教育內容亦多圍繞個人層面。本社的情性教育則嘗試從倫理價值出發,除了關注個人權利之外,亦強調個人在群體中的位置與責任,及提倡對學生有益的正確價值觀。我們選用「情性教育」一詞,是因為它反映了性教育除了包括性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外,還包括了建立與維繫情感關係,這些在性教育中都是重要的一環。

因愛施教的性教育

燭光網絡 123期 (p.7)
19/11/2018

學校性教育往往出現立場之爭,保守與開放的態度在性教育的立場上形成了兩大取向。保守一方著重性的忠誠,教導學生守禮律己,將性留在婚姻中;開放一方則強調多元自主,教導學生在有共識及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性探索。這就是禁慾性教育或守貞性教育(Abstinence-only sex education),與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分歧。

過去禁慾性教育常被批評是「恐嚇式」性教育,[1] 以性行為會導致墮胎或性病這些負面的後果來警戒學生,不要發生性行為。雖然明光社的情性教育是站在保守一方,但我們認為性教育不應只是鼓吹禁慾。性是美好的,但該有其界線,學生有需要知道性行為的後果,作為抉擇時的考慮因素,而「恐嚇」往往未必有效,其實更重要的是客觀地將性行為可能導致的各種情況陳述出來,引導學生思考。

人臉辨識與私隱

燭光網絡 123期 (p.8)
19/11/2018

人臉圖像是人體生物特徵的一種,與個人指紋及虹膜等一樣,乃與生俱來,獨一無二且不可改變。雖然單憑這些「記認」,一般人都未必可以確定它們是屬於誰,但這些資料若與其他個人資料連結,就會成為能夠辨識身份的個人資料,亦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為甚麼如此嚴謹?因為根據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的資料,指紋、面部圖像等早已被執法機構應用在刑事調查中作身份識別,所以建議使用有關資料的人基於個人資料的特殊及敏感性質,提高所採取的保障措施。[1]

收集資料方式不易察覺

人臉圖像的辨識技術的準確性,雖然低於虹膜和指紋識別,但三維識別加上皮膚紋理分析等不同技術的結合,令人不易偽裝,加上它是非接觸式和非侵入性的生物識別技術,故被廣泛採用。有關技術是把臉部圖像採集、臉部定位、臉部圖像預處理(preprocessing)、身份確認及尋找等一系列相關技術構建成的系統。這種搜集資料的方式並不會惹人反感,因為記錄、拍攝過程不會引人注意。

選舉其實並不神聖

燭光網絡 123期 (p.10)
19/11/2018

  過去幾年因為爭取行政長官普選的問題,香港社會陷入了很大的撕裂,在雨傘運動好像無功而還,再出現人大就宣誓釋法和政府DQ了幾位議員,對民主運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令不少人加深了無力感。筆者支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透過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向市民問責的制度,不過,筆者並不贊成將是否有普選,視為香港有沒有希望的指標,因為,即使有普選,並不代表一定可以選出一些優秀及無私的行政長官和議員,而沒有普選,並不代表我們便只能任由統治者魚肉。

  沒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因為有人的地方便有問題,以公平民主方式選舉產生的管治者,當然應該比世襲的昏君或以武力奪權的獨裁者來得好,不過,當社會出現危機、經濟情況欠佳的時候,選舉亦容易成為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群眾的不滿情緒,推動極端政策的機會。希特拉經選舉產生固然不在話下,而以向全世界推銷民主為己任的美國,亦會選出特朗普之流的人物,大家便應明白,民主制度固然重要,但人民的素質同樣重要,社會不會因為有了民主制度就會成為烏托邦,有積極培養人民的素質,社會的發展才有希望。

大媽舞與報佳音 淺談街頭表演

燭光網絡 123期 (p.12)
19/11/2018

街頭表演(Busking)在香港街頭向來佔一席位,由以前的廟街,到政府有系統地設計行人專用區,都反映了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不過,今年8月,政府正式取消了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表演一下子就成為社會熱話議題,大家踴躍討論到底應否規管這類活動。街頭表演,不論類型,質素和地點都是非常隨意。這本無害,但如果社會對街頭文化和表演有要求,怎樣做才可以既保護街頭文化,又能令街頭文化不會過份侵擾市民的私人空間?

走訪世界不同的地方,也有街頭表演的文化(或說是街頭賣藝,因為表演者也接受觀賞者自願的捐獻),當中不少地方有自己監管的方法。[1] 不同的時間、地點的限制和發牌制度,在在確保街頭藝術的質素,以及盡量避免不影響當地巿民的生活。在香港,近年旺角行人專用區,或者屯門公園的「大媽表演」,成為了香港的城巿地標文化,不少自內地移民來港的中年女士,部份穿著性感衣服就在空地唱著一首又一首老歌,吸引一堆男士圍觀及付鈔支持。

反同運者論述入門

燭光網絡 123期 (p.14)
19/11/2018

香港人保守,也未至於視同性戀為禁忌,可是愈來愈多人不敢談這個話題,原因是恐懼,不是恐同,是「恐」恐同。說句真心話就動輒得咎,「歧視」、「恐同」標籤蜂擁而至。到底如何把話說清楚?本文嘗試勾勒基督徒如何有智慧而不失霸氣地反同運。

反甚麼

左翼對反同運者的描述是刻板定型的(stereotyping):年紀大、盲目信教、固執、無知。左翼喜歡問:「你對同性戀的立場是怎樣?」、「你反對同性戀?」,驗證你是否符合哪種定型。這是對話的最佳時機,釐清對方所說「同性戀」的意思,更易澄清想法,破除定型。

沒有反人

有些人口中說的同性戀是指有同性性吸引的人。性吸引是個人特質,關乎引起性慾的對象。性吸引好比慣性(inertia),慣性是被動感受而非自我選擇。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性傾向,而非選擇性吸引的對象。是否隨傾向而行則視乎個人的抉擇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8年10月)

燭光網絡 123期 (p.18)
19/11/2018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美國科羅拉多州蛋糕店主菲利普斯(Jack Phillips)獲最高法院裁定上訴得直後不足數月,再因拒絕製作慶祝變性週年紀念的蛋糕而官司纏身。

美國布朗大學行為訓練及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利特曼的「速發型性別焦躁」研究,指年輕人患上性別焦躁或與社交方面有關。研究經同儕評審後在PLOS One期刊發表,但因跨性別壓力團體投訴,期刊及大學最終決定將論文暫時下架及「再評審」,外界質疑這是因政治正確干預學術自由。

黃金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燭光網絡 123期 (p.19)
19/11/2018

中年女士黃金花為自閉兒黃曉光(光仔)的母親,一直花盡心力去教導、照顧光仔。光仔的父親黃遠山為教車師傅,雖然亦愛惜兒子,但卻搭上了女學生丹鳳眼。金花因失去丈夫而想策劃暗殺「小三」行動。然而,原來光仔一直都知道家裡發生何事,亦心痛父母的關係破裂。

明光社

男女主角出色的演出,令關注自閉兒童成長及家庭關係的電影《黃金花》甚為觸目。是次分享,我們邀請到專為自閉症或有學習障礙孩子的父母及教會,提供裝備課程的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助理總幹事吳秋媚女士(Grace)到來,分享她照顧孩子的經驗及家長的需要。

電影小組活動——光影品評初探回顧

燭光網絡 123期 (p.20)
19/11/2018

       電影小組回歸約有兩年多的時間,與參加的朋友一起欣賞了20多部電影。在活動中,大家既會一起看電影片段,也會透過分享和討論,以不同角度分析和研讀電影。在今年暑假,小組更舉行了「光影品評初探」課程,教導對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寫影評,他們都在課程期間寫下自己的第一篇影評文章。

  是次「光影品評初探」課程由資深影評人黃肇峰先生帶領,課程共分五節,由分析電影的名稱開始,並以不同的電影類型、敘事策略、社會功能、傳意、與社會及歷史的關聯性等方式,去了解及分析一部電影。

  另外,電影劇本的結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電影就是在有技巧地說故事,其中的情節,例如如何觸發事件,衝突如何建立及變形或延伸,再到最後如何解決等,都是我們在分析電影結構時需要清晰疏理的。另外,各地的電影也具備自己的特色,中國式、西方式及港式的浪漫愛情喜劇,在課程中也有提及。

  期間,大家除了在課堂上一起欣賞各地的電影,當中包括:《出貓特攻隊》(泰國校園劇情片)、《一路順風》(台灣公路電影)及《王家欣》(港式都市浪漫愛情喜劇),更特意前往《王家欣》的拍攝場景——位於旺角的豪華戲院,並在那裡欣賞《大師兄》(香港動作校園電影)。此外,大家又一起寫自己的第一篇影評,同學又互相為對方的作品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