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港傳媒環境迅速劣質化,本來鮮為人留意的傳媒教育開始受到社會人士的關注。筆者近期就接到不少教師、社工及家長的詢問,問及怎樣教導青少年去和傳媒打交道以及如何在學校、社區、教區或家庭實踐傳媒教育。
這裡建議熱心推行傳媒教育的人士注意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要了解傳媒教育能為我們做些什麼,跟著採取適合的橫式去進行;其次是有計劃及有聯繫地推動有關的工作。
傳媒教育最近成為一個流行的名詞,但很多人依然不大瞭解它的含義。傳媒教育的目的是透過學習大眾傳媒的知識、理論及批評,提高學生的傳媒素養(MediaLiterary)。傳媒素養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並非天賦,而是需要學習,包括:一、對傳媒的影響力有警覺性;二、認識傳媒的功能;三、懂得分析傳媒訊息;四、對媒體有鑑賞力;五、透過傳媒求取新知識;六、懂得媒體製作及運用媒介表達意見;七、監察及影響傳媒的發展。簡言之,傳媒教育是教導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如何認識、分析、運用和監察大眾傳媒。
雖然現時是在香港推動傳媒教育的大好時機,但有一點是值得警剔的,就是切勿採納「防疫模式」。如果把傳媒視為社會病灶,把傳媒教育看作是打防疫針,目標是令青少年能對傳媒散播的「病毒」起防疫作用,那麼推行的傳媒教育只是散播偏見,並不能為青少年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