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跟孩子談談情、說說愛
人需要愛,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愛都有不同的體會和需求。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需要父母肯定的愛、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在青年期,我們開始著重同伴的友情,以及對異性的愛情。父母與子女談談情、說說愛,當然可以從小開始。本文會就著兒童對於愛常常作出的提問,分享一些回應方法。
沒有人告訴你子女的戀愛法例
當子女踏入青春期,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可能會追求心儀的對象、與對方約會,也會經歷分手等不同的情境,作為家長,或需要提早向子女講解一些法例,讓他們多加注意,以免誤墮法網。
情境一:不停打電話給心儀對象
與孩子談談合適的距離
在日常生活裡,大多數成年人都懂得與其他人保持恰當的身體距離,例如會因應場合、與對方的關係等因素作出調整,讓大家都感到舒服自在。相反,小朋友對於身體距離往往未能好好掌握,家長有需要花多點時間去教導小朋友明白身體界線和情感之間的關係。
日常生活例子:觀察在排隊的人
家長「升小一」之體驗
家長為子女籌謀入讀理想的小學,實在勞心勞力。一般來說,一股無形的、選小學的壓力,可以來自四個階段:第一是考直資或私立學校,第二是自行交表到資助小學,第三是參加資助小學統一派位(即大抽奬),第四是到心儀的小學叩門。整個升小一過程為期約九個月,而在各階段的關鍵日期都影響著家長們的情緒,但世事未必盡如人意,父母可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期望呢?
性沉溺的預防、治療和同行
明光社於今年1月14日舉辦了「明光社25週年呈獻系列:性沉溺的預防、治療和同行」網上講座,邀請了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康貴華擔任分享嘉賓,由明光社事工顧問傅丹梅女士擔任主持。當晚講座,主要是探討性沉溺帶來的挑戰和治療方法。
當小孩遇上禮物
人們送禮物的原意是藉著看得見的禮物,來表達看不見的關懷。深明此道理的人會看重禮物帶出的心意,而非禮物的市場售價,古人更會以「千里送鵝毛,物輕情義重」來表達這種情懷。在物質豐富的年代,這種情操似乎慢慢地失落了,「交換禮物」已成為節日的例行環節,禮物好像已失去了特殊的意義。
讓小孩學習如何回應陌生人的提問
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時,可能都經歷過旁邊有陌生人主動跟孩子閒聊,這其實是個好機會,可讓孩子體驗和不同的人去相處,但有時閒聊的內容過了界線,會令家長覺得不舒服。如果家長能預先教導孩子分享的界線,就能避免孩子向陌生人暴露過多的資料,本文嘗試就這些情況,作出一些建議。
重拾性別、身體、男女的尊貴 基督教性倫理峰會2021
第四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已於2021年10月29至30日假恩福中心舉行,除了現場出席聚會,亦可透過網上形式參與,今年共有超過450位朋友參與峰會。
身體神學與男女兩性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秘笈
身為父母,看著幼兒長大,心裡自然歡喜,不過隨著幼兒成長,教導子女的難題也會隨之增加,例如「Trouble Two」(麻煩的兩歲)、「Terrible Three」(可怕的三歲)、「暴風少男、少女」(青春期),而健康的親子關係則能幫助家長面對隨著子女成長帶來的挑戰。